触乐夜话:《去月球》和2023年

来来回回。

编辑彭楚微2023年12月18日 20时00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图/小罗

最近在重玩高瞰老师开发的一系列游戏,正好年终,知乎上有不少人在讨论“如何用一句游戏台词概括2023年”。我的2023年可以用《去月球》中的这句话来概括:

“他想要去月球的根本理由,正是因为她死了。”

可能有人还没玩《去月球》,这句话在游戏里的背景是,主角们去实现一位老人临死前的心愿,这个心愿是“去月球”,但无论他们如何穿越到过去的回忆中,都无法让老人燃起“去月球”的打算,因为他想要去月球,只是因为想念去世的家人。

这是个矛盾:在家人去世之前,在还来得及把登月作为人生规划的一环时,他没想过去月球;在家人去世之后,他希望能去月球履行约定,却已经老了,没有能力再去月球了。

这就是我在2023年所面对的困境。

“做不到”

和游戏不同,我没有要履行的约定,更多是自己始终无法走出执念。随着真正地开始工作、进入生活之中,我越来越多地做那些还活在过去的梦,在梦里总能看到那个熟悉的面孔,所有人都默认他还活着,好像无事发生,但这种“无事发生”本身就是虚假的。

对我来说,“去月球”就是那些不断重复的梦,我知道这样的梦是假的,但它不断不断地出现,像是在我心底有另外一个潜意识,坚持不懈地把这样的一个明知是不真实的事实塞给我:“一切都还停留在过去,只要不睁开眼,一切就都能挽回。”

这非常让人烦躁,可能是死亡发生得太过迅速,太过不真实,在我接受这个结果的前提下,另外一个不那么成熟——或者说理性的我——拒绝接受这个结果,它一直在心里提醒我,用和现实完全相反的梦来告诉我。

一整年,我都觉得活在当下的自己好像才是那个一直在沉睡的人——我不确定为什么会这样。

从这个角度说,《去月球》中蕴含的那些情绪和我的感觉很像。老人不愿意接受家人死亡的现实,他在临死前坚持着,直到自己心愿实现,能前往月球,在月球上再次见到她——就像我不断做的梦一样,我,不确定是不是现在的这个我,很想再次见到他,于是不愿意接受死亡的现实,拥抱虚假的梦或愿望。

实现心愿总是有代价的,老人付出的代价是在前半生忘记那个女孩,把所有时间用在去月球上,直到去月球时,两人才能重逢——那是一种纯粹的愿景。我的愿望一直在实现着,代价就是我始终要醒或睡,我愿意活在梦中,但每天早晨都要睁开眼,我也很愿意活在现实中,但每天晚上都要闭上眼,跨越梦和现实的时刻让我感到痛苦,感觉自己始终在扮演一个没法入戏的角色。

于是,我面临的处境就是《去月球》中期,主角们所看到的这个矛盾:“他想要去月球的根本理由,正是因为她死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她没死,他就不会想要去月球。

矛盾重重

要怎么办?

游戏中的答案是,主角冒着风险暂时“杀死”了她,把她从主角的记忆中驱赶了出去。

但谁来帮我把这份记忆——或者这份清醒——驱赶出去?

我不知道答案,游戏之所以是游戏,就是因为它能实现遥不可及的幻想,游戏角色的一句台词概括了2023年又如何?它并没有办法给你答案,只能再三提醒你一个事实,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那一切都(非常确定的)还有希望和意义,可惜人生不是。

0

编辑 彭楚微

3078417601@qq.com

头脑复杂的傻瓜。

查看更多彭楚微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