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德国出了项禁止为“大饼”提供预购的裁决

没有提供确切日期的游戏不提供预购了,但别忘了,就算是提供了上市日期,游戏厂商们还有“跳票”这个招数呀。

编辑刘淳2018年07月18日 18时00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图/小罗

德国慕尼黑高等地区法院近日做出裁决:禁止为没有明确发售日的游戏提供预购,这条新闻扎到了不少玩家的心坎。

这项裁决的具体内容是,商店不能为那些标注着“即将推出”的商品提供预购,这些商品必须有一个最新的发售日才能接受预购。法院解释道:“消费者有权知道他们在预购一款商品后何时能够收到货物。”

Eurogamer在报道中透露了一些裁决出台的幕后,此项裁决源自一个当地消费者保护组织的抗议活动,针对的本是零售商Media Markt在预售三星Galaxy S6手机时引起的争议。当然,法院的最后裁决针对所有商品,电子游戏的预购自然也适用于这条规则。

这项裁决仅限在德国当地生效,因而不会对世界范围内的游戏预购活动造成太大影响,它更多的意义在于,德国消费者有了保护自己权益的依据,可以借此对抗那些游戏界里遥遥无期的“大饼”。

不论是“填饼”时间最长的《永远的毁灭公爵》,还是新时代的“画饼”三大将:《最后的守护者》《最终幻想15》以及《莎木3》,玩家们都感触颇深。因而这个裁决更像一束带有警示意义的光,照向了庞大游戏产业的黑暗一角,让我们直面飞速增长却又混乱无比的现实。一款“有生之年”才能等到的游戏作品,经历公布之初的狂欢后,又度过了漫长的开发周期,中间偶尔跳出表示自己还活着,最后在玩家放弃等待的边缘推出,却只带来了一段感情复杂的体验,这样的循环每年都要上演许多回。

Eurogamer文章下方的读者留言,真是“可歌可泣”的玩家精神!

商家“画饼”遵循的自然是商业逻辑,游戏整个的宣发流程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先把Hype的气氛营造起来,中途时不时发些新闻延续热度,最后临近发售再集中式轰炸。提前到什么时候公布游戏、什么时候再公布发售时间,都是提前计划好的。说到底,预购只不过是这套体系里的一部分。根据预定的热度,商家可以提前预估游戏的大致销量,制订相应的生产计划,进而布局后续的分销和宣发环节,其中一个重要的意义是,预购相当于提前拿走玩家手中的闲钱,进而抢占到第一批玩家。

所以,预购自然是能开则开,哪怕商家自己也不知道产品什么时候能交付——到这时,你有没有觉得年货游戏反而还算良心呢?

作为一种商业考量,这其实倒也无可厚非,我更关心的是从玩家层面来看,是什么促使我们为一款游戏去预购?尽管坊间有言,“我再预购我是……”,为什么人们在屡次被坑后却还是不知悔改?我试图从个人有限的预购经历,来解释这个自己依旧一窍不通的困惑。

我想到一些自己曾经想要预购的情景。那多是某厂商公布了一款大作,你期待已久,预告也惊艳,看到片尾的预购现已开启字样,心潮澎湃未定,头脑突然一热,难免就想进购物车买个单,这时候的游戏像是吟唱的海妖,让你迫不及待想将它揽入怀里。

这其中不仅仅因为游戏本身有吸引力,对玩家来说,这也是一种购买的乐趣,用个套话来讲就是:购买即是一种投票,为自己的审美和选择投票。预购不过是提前为此投票,先是怀有为想象中的完美游戏提前支付的自豪,而后是获得在漫长等待中自虐式的快感。

我下一款无条件预购的游戏就是这个!

当然,以上可能完全是我“浪漫”的幻想。

在提前购买拥有了某款游戏后,哪怕只是一个获得一个数字凭证,我却有种远方有所期盼的愉悦。我记得自己预购某款心仪的游戏后,在临近发售日的那几天会频繁地刷着快递物流的最新消息,或是去相关社区查看同样等待中的玩家有什么言论。至于游戏最终的质量能否让我满意,那是另外一回事,等待的这个过程已经完成了一种快乐的表达。

所以,现在商家配合预购推出的奖励、特典,甚至是提前游玩,这些附加价值对我来说并无吸引力,甚至会觉得这些玩意对非预购党的“强迫症”玩家来说是种伤害。能提前进入游戏再好不过,但只有建立在对这个游戏已魂牵梦萦许久的前提下,这种提前才更有它的价值。

在我将预购视为一种纯粹的心意投射时,这种信任自然就很容易受到现实的伤害。尤其是现在的宣传欺骗性极强,哪怕它放出过很多视频,从角色、故事到系统都有详细介绍,也有不少的实机演示,但如果没机会上手试玩,你很难知道它是否符合自己的想象,发售后大众与媒体评论,才能有效地从数量上填补信息不对等带来的理解偏差。

从这个意义上说,预购党被称为“排雷先锋队”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旦“踩雷”了,许多平台也不支持退款,二手专卖价格也大跳水;而对于那些没有发售日的“有生之年”,现实中的变数也更多,电商可能直接砍单。也难怪预购党也有另一个别名:真爱粉!

经历了不少摧残后,我的心态摆正了不少,预购自然还是要预购的,我贪恋与之而来的乐趣,但只限那些期待值超高的作品,比如Annapurna Interactive发行的所有游戏。剩下来还有什么期待的,还是等发售后看一波风评,再决定要不要第一时间购入。

前人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预购需谨慎,但那些叫嚷着“我再预购我是……”的玩家,还是屁颠屁颠地奉上了银子,他们同样挡不住的还有游戏厂商对未来趋势的预言,内购、课金、服务型,这些商人也是根据玩家的实际支付能力来做决定推出什么商品的,这样的现状大概就是游戏界的奇怪生态了。

“游戏驴子”(Videodunkey)做了一期以“游戏收藏版”为主题的视频,仔细想想,为“大饼”开预购跟贩卖鸡肋至极的收藏版其实是一回事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句,预购有乐趣,也有风险,如今有了德国的消费者保护措施,那些“太实在”,没有提供确切日期的游戏不提供预购了,但别忘了,就算是提供了上市日期,游戏厂商们还有“跳票”这个招数呀。

3

编辑 刘淳

liuchun@chuapp.com

Just breathe, slow and steady, in and out

查看更多刘淳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