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之下》:海洋那么大,滚着去冒险

2015年11月10日 15时30分

作者TRON

该作的最大特色就是玩家可以对场景进行360度旋转,巧妙地利用重力和关卡布局将水手男孩安全地滚到出口处,莫名消失的爷爷会出现在最深处吗?

1对于生活在被迷雾笼罩的小岛上的这个圆头圆脑的小男孩来说,遥远海岸上那座灯塔所散发出的光芒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水手们出海与回家的指引,而且还能在黑夜中给以温情,因为灯塔的守护者是自己的爷爷。虽然小男孩每年只能前去探望一次,但只要能够看到那盏遥不可及的灯火,爷爷的音容笑貌便仿佛就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然而突然有一天,任凭他如何眺望,那盏在海岸线那头的明灯消失得无影无踪。“是不是爷爷发生了什么不测?”带着这样的担心,还有对未知世界的害怕,他鼓起勇气跳上一艘帆船一探究竟。果然不出所料,灯塔中没有爷爷的身影,连讨厌的海鸟也来捣乱,一个不小心他掉进了灯塔下方的迷宫中……

这就是Nitrome工作室最近上架的冒险游戏《灯塔之下》(Beneath the Lighthouse)的故事,看上去还有那么一点文艺范(不知道最后有没有剧情补完)。而它的游戏方式,和之前那部Cute味十足,走粗鄙路线的作品《方块考拉》(Cube Koala)相当类似。在那部游戏中,我们同样要对场景进行巧妙的翻转,让没有任何行动能力的考拉完全依靠自由落体自由行动,回避各种陷阱和机关到达出口位置。

相比《方块考拉》那种场景设定黑暗、主角表情反社会以及血腥效果的邪典作风相比,《灯塔之下》的外观则要可爱许多,场景充满了Nitrome最为擅长的“像素艺术风”。而在陷阱的设置上,前几个关卡不会看到类似疯狂旋转的绞肉机、大电锯这样令人不适的机关,圆球男孩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尖刺,以至于它的温柔外表能够迷惑很多被《方块考拉》虐惨的玩家……

该作将来还会推出Apple TV版,游戏体验想来也许还不错

操作上与《方块考拉》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作是通过手指的弧形滑动,对场景进行360度的旋转——你可以理解为在操作一个大圆盘。由于重力感应在识别精度方面的问题,《方块考拉》每次倾斜屏幕,仅仅只是改变场景的固定倾斜角度。在操作考拉连续掉落过程中深受误操作之苦的玩家们,千万不要以为《灯塔之下》的操控难度会降低,它所提供的高精度操作,实际上大大增加了控制的难度。

每个关卡一般由两道三个场景构成,需要转到水管的位置才能进入下一个场景,生命数耗完之后就只能从头开始
每个关卡一般由两三个场景构成,需要转到水管的位置才能进入下一个场景,生命数耗完之后就只能从头开始

只要学过初中几何的人,都知道圆和正方形的重心都在各自的中心点。方形在发生滚动时,重心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每次向上移动,都需要外力作功,所以正方形不容易滚动;圆在平地上滚动时,重心水平平移,不需要外力作功,所以只要一丁点的动能都能让它滚起来。即便是所在的平面出现了一丁点倾斜,也会导致圆形发生位移。

上述原理,恰恰就是“灯塔”相对于“考拉”的最大难点。在天旋地转的过程中,考拉是能找到一个稳定的立足点,从而进行下一步的行动思考(所以开发者很喜欢用那种一碰到就消失的平台来增加难度)。而对于这个圆鼓鼓的小男孩来说,场景的一丁点旋转(哪怕是你的手抖了一下),都会打破整个平衡,搞不好就要和尖刺撞个满怀。

为了能让小男孩顺利地“滚”到出口位置,我们不仅要转出合适的角度,还要通过转动速度的变化,给予小男孩在滚动过程中更多的加速度或者特别的抛物线。而且在进入新平台之后也要迅速做出调整,避免主角在惯性作用下滑向未知的深渊。虽然不需要玩家像操作考拉那样一气呵成,但这种慢中带快的变化,才是最难掌握的。

当然,《灯塔之下》也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游戏,如果你家的熊孩子曾经提出“为什么车轮是圆的不是方的?”“为什么桌腿要是方的不是圆的”这种看似简单可回答起来又无从下手的问题,你可以让他们在这部游戏中寻找答案。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触乐网站观点。

0
优点
在《方块考拉》玩法的基础上变成了圆形场景,操作要求的精度同样较高;
画风清新自然
缺点
虽然没有体力限制,但你或许并没有耐心和动力不断尝试通关

玩家评分请点击五角星为游戏评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