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如果历史游戏不“历史”

玩家要的其实是“历史感”,而非真正的“历史”。

编辑熊宇2019年05月31日 18时21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我希望当初我是这样说的(图/小罗)

最近,《全面战争:三国》的火热将历史题材游戏的相关话题重新带到人们面前,关于历史题材游戏是否足够“历史”的讨论五花八门。其实不仅是游戏,历史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都会面临这样的讨论:设定“假不假”、历史上是不是这样的、考究到底真不真实、受了什么东西的影响……

对于“真实性”的讨论既有认真的批评,也有玩笑性质的吐槽。严肃的批评者认为,这些作品既然选择了历史题材,这本身就意味着得有一个相对靠谱的历史参照,也就不应该做得太胡来;更多人则是为个乐子,比如说在社交软件中广泛流传的那些段子——还是拿《全面战争:三国》来说,像什么“温酒斩云长”“一岁孩童出奔”“曹操在外征战10年,卞夫人在后方产下5子”,更多是被当做玩笑在流传。

Steam评测区里,有很多老哥分享了自己的游玩心得

在我此前写的评测中,并没有对《全面战争:三国》中的历史还原问题进行讨论(尽管列举了一些比较有趣或灵异的触发事件),我觉得“历史还原”是一件很难说清楚的事——许多时候,当人们在说一个历史题材作品真实与否的时候,其实对“真实”本身没有一个很清晰概念。

我大学是学历史的,不过,我一直不太愿意在火车等长途旅行中谈起自己的专业——我有心理阴影。以前在绿皮火车的长途旅行中,我时常有种与陌生人聊天的奇妙氛围,这种氛围在动车上似乎减弱了不少,但你还是时常会与五湖四海的陌生人扯一些乱七八糟的话题。作为学生,自己的专业常常是绕不开的。

我不记得自己与多少位火车上的大叔大婶聊过,但唯有某一次的聊天让我印象深刻,过去了许多年都还记得。

那应该是一个早晨,坐在对面的大叔率先跟我搭话,在得知我的专业后,大叔和大婶精神振作不少,向我连连发问。问题包括“武则天到底搞过多少男人”“古代后宫保养秘术的技术细节”,还有某热播历史电视剧里的某句话到底是不是某人说过的、女人为啥总是毁了一个王朝……这些问题我没有一个能说得很清楚的。大叔隐晦地表达出了对我学业不精的担忧,我则试探性地告诉他,其实大多数问题学术界也没多少人能完全弄明白。然后,大叔看我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不信任感。

且不提我日后趁升学的机会换了个专业,这件事给我留下最大的感慨是,吃瓜群众们其实还是很关心“历史的真相”的。在当代,我们接受了许多经过现代改编的古代文化,但是,其实没多少人会相信游戏中或电视剧中呈现的就是古代真实的样子。而古代到底啥样,没有人能完全清楚;尽管不清楚,这件事情还是挺受关注,人们还是会问,电视剧真不真、游戏还原到底如何……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一眼就能看出不是很真

假若不谈考据的话,对于这种心理,我觉得人们更多是追求一种“历史感”。对过去的历史,我们有一种既定的印象,例如以前说到刘备就是仁义好人,曹操是奸猾无比,这更多是源自小说《三国演义》的印象,而非正史《三国志》的功劳。但这种印象也会变化,近些年来曹操的形象好转不少,刘备身上也有了不少腹黑的意味,这可能是《百家讲坛》的贡献。但无论你对他们的既定印象是什么,后来又改观了多少,这肯定仍然不是真实的历史——就连史书也不能清晰地还原出真正的历史。

这就是历史题材的有趣之处,无论是对游戏还是对影视作品来说,这个题材的作品本质上是“新”的东西,但它却指向一个“旧”的东西(历史),它天然就包含了新与旧的矛盾。这就解释了夜话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所有历史题材作品都会面临“真不真”的讨论。

关于《全面战争:三国》的立绘,目前总体评价还是不错的,它在许多地方沿袭了此前人们的既有印象,可风格上又和光荣的“三国志”系列游戏不太一样

《全面战争:三国》中会发生挺多荒诞的事件,它们可能只不过是程序运转的随机结果,但背后的故事却细思极恐,而且很不历史。我其实挺喜欢这种“不真实”的感觉——这个时代总会发生许多冲击我们固有印象的事情,一成不变的原汁原味或许反而太无聊。

更不用说,如果细细考证,做到尽可能的还原,反而很可能在语言、艺术、审美等多个方面都更不能满足玩家。毕竟,对一款游戏来说,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好不好玩,“是否真实”没有那么重要。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人们能接受一切改变,正应了那句“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只是,怎么叫“胡说”,怎么叫“乱编”也不是一件容易分得清的事情——我觉得还是不划定界限为好,要不然,今天你在说别人是胡说八道,又怎么知道明天同样的帽子不会落在自己头上呢?

0

编辑 熊宇

xiongyu@chuapp.com

还是想养狗

查看更多熊宇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