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在围观高考和E3之前,我先看了看WWDC和《底特律》

没玩过游戏的人想要自称玩家,那就很过分;没玩过游戏的人以玩家自居还要对游戏指手画脚,那就更过分;没玩过游戏的人以玩家自居,对游戏指手画脚,而且还没花钱买,那就过分得不可原谅。

编辑陈静2018年06月05日 17时45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天降的不都是正义……(图/小罗)

说到最近的热门话题,最大的两个毫无疑问是高考和E3,然而我并不想聊它们。原因有三:其一,有沉迷《高考恋爱100天》的林志伟老师在,这个话题简直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其二,国外大师“用塔罗牌预测E3走向”这件事让胡博士大受启发,他手里的《易经》已经蠢蠢欲动,拍好的玄学视频也会在E3之前发出;其三,我仔细看了看E3的时间表,不少想看的东西都在凌晨,连续几天熬夜加早起,想想就累得不行,还是等到看过之后再说吧。

在高考和E3真正到来之前,还是聊点儿轻松的,或者不那么轻松但十分常见的吧。

macOS Mojave:反正我是一下子就想到了《辐射》

在WWDC之前,我和忘川老师等等几个用macOS系统的人(在触乐里也算是少数派了)还在讨论Touch Bar会不会取消一类的无营养话题,明知WWDC和产品发布会不是一回事,但也有种吃瓜的心理,哪怕看看将来要更新的是什么样的系统也好。

实际上,这次关于macOS的更新还是让我很开心的,比如黑暗模式、动态桌面和文件分类。我不算是特别“深度”的用户,平时用电脑顶多也就是写写稿子、调调图片、搞搞视频,因此新系统中对于视觉效果的优化最先吸引了我——是的我就是想要动态桌面,虽然还不知道最后的效果如何,然而前两天看到有大佬用Steam上的Wallpaper Engine自制了康纳的动态桌面,而我却不能用,简直郁闷得吃不下饭……

Wallpaper Engine无限好,可惜Mac用不了

归根结底,这次新的macOS Mojave,最先让我想到的还是《辐射》。

从苹果的角度看,这当然是个巧合,但巧合的存在不就是为了让人展开发散性思维的吗?——Mojave是美国加州现实存在的一片沙漠,同时也是《辐射:新维加斯》的重要场景,不少游戏玩家会回忆起自己曾在那里接触到的人和事,以及做过的一系列任务;与此相关的,被回忆起的还有《辐射3》,甚至是更老也更“硬核”的《辐射》和《辐射2》;即使是新玩家,《辐射4》也值得津津乐道。如果你的关注范围还包括游戏之外的一些东西,那么或许还会想起在论坛上和其他玩家争论“《辐射3》和《新维加斯》哪个更多继承了系列精神内核”和“你是黑岛遗老,你才是黑岛遗老”一类的问题……当然,这些是扯得太远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们也包含着满满的乐趣。

想怀个旧的话,GOG目前在打折

想到这里,我已经开始期待《辐射76》了。

先看看背影

《底特律:成为云玩家》

《底特律:成为人类》毫无疑问地火了,火到刚刚发售两个星期,Quantic Dream就在推特上宣布,它是工作室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游戏,销量也节节攀升。

法国游戏周销量排行榜2018年第21周,《底特律》登上榜首

成为热门的代价则是随之而来的广泛讨论——这里所说的讨论并不是严格基于游戏本身,像是剧情、手感、玩法、角色等等“直观”的讨论,而是本身和游戏关系并不是很大,然而在《底特律》相关人群中又体现得尤其明显的一些东西。说实话,这些讨论绝大多数都是老生常谈,只不过《底特律》本身的特点又提供了一定的探讨空间。但……还是很老套就对了。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云玩家”。

很多人把《底特律》的“互动电影”玩法称为“播片游戏”,这里面有多少认真、多少调侃还真不好说。然而在其他游戏中一向被冷嘲热讽的“云玩家”借着这一点而发言,却是个事实。比如B站的《底特律》评论区里,有很多自承“没玩过游戏”“只看了××主播的视频”“我是一个云玩家”的人,真情实感地写出了很多评论。当然,这种行为很快就被“挂”到了微博上,他们的评论也被嘲讽为“影评”。

B站《底特律》的评论中有不少“云玩家”发的帖子

关于游戏圈鄙视链的讨论(或者说吵架也行)大概在所有游戏论坛中都会以非常高的频率出现,大多数都很没营养,少数有点儿营养的也很难反驳“见仁见智”这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唯独“玩家”对“云玩家”的鄙视,是十分理所当然,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理由也非常简单:玩家,顾名思义就是玩过了游戏的人,没玩过游戏的人想要自称玩家,那就很过分;没玩过游戏的人以玩家自居还要对游戏指手画脚,那就更过分;没玩过游戏的人以玩家自居,对游戏指手画脚,而且还没花钱买,那就过分得不可原谅。

许多《底特律》的“云玩家”在遭受批评、嘲讽和攻击(人身攻击当然是不对的)的时候会用“这本来就是个播片游戏,我看了剧情之后为什么不能讨论剧情”的理由来反驳。我暂且不对这种逻辑本身做出评判,因为从根源上来说,只要是“游戏”,就不太可能是只为了让人看,或者故意为了方便人看而设计的。

很多真正的玩家对于“云玩家”的反感其实正是源自他们并没有从整体感受过一个游戏,却偏偏要做出一些整体性很强的发言,甚至直接去评价一个游戏的“好”与“坏”。正如前面提到的例子,“互动电影”被称为“播片”本来可能只是吐槽的说法,带有玩笑性质,玩过的人这样说,倒也无可厚非,没玩过的人拿吐槽当了真,并且到处传播,就会令人反感。久而久之,这些“云玩家”的发言在论坛、微博乃至朋友圈等平台上累积起来,最终演变成了现在这种人人喊打的状况,只能说,事出有因。

《底特律》三位主角里,很多国内玩家喜欢卡拉和康纳,国外玩家则偏向马库斯多一点儿,游戏的众多分支选项几乎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这或许是“云玩家”难以体会到的

我个人对于“云玩家”的要求还是很低的:“云”可以,但不能自以为是,而且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导致自己不能玩游戏,只要喜欢——哪怕只是口头上的“喜欢”——那么最好还是买个正版支持一下。如果连这几点都做不到,那至少挨骂要立正吧……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一旦买了游戏,似乎就要被划到“云玩家”之外了,很多“蒸汽Boy”“蒸汽Girl”会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凭实力买的游戏,为什么还要玩”……

话又说回来,“云玩家”这个词不知是谁发明的,比起“视频通关党”这种质朴的定义,还真是微妙了不少。仔细去考证一下的话,应该会很有意思吧。

4

编辑 陈静

chenjing@chuapp.com

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决斗者

查看更多陈静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