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钱玩游戏”当然很快乐,只可惜这种快乐不能长久。
前段时间《光与影:33号远征队》很火,玩过的朋友都赞不绝口,强力推荐。要玩到这款游戏当然很简单,不论是PC还是主机,买一个就行了,但我和室友们在这里产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Steam售价便宜(国区标准版218元),但买了只能自己玩;PS版大家可以轮流玩,但价格要贵出一大截(PSN港服售价398港币,约合人民币366元)。后来,还没来得及决定,我就出差了,“买什么版本”的问题也暂时搁到了一边。
这件小事的结果是:也许是出差给了我一些奇怪的灵感,也许是身体上的疲惫让脑子清醒了一下,总之,在归程的飞机上,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去XGP里找找呢?于是,回到北京之后,我马上打开了“尘封已久”的XSS,点击XGP选项,果不其然在里面发现了《光与影:33号远征队》。
我和室友们立刻沉浸其中。不得不说,《光与影:33号远征队》是真的好,如果不是对《死亡搁浅2:冥滩之上》还有期待,它就是我2025年最喜欢的游戏了。
不过,我想聊的不是《光与影:33号远征队》,而是XGP。下载这款游戏的时候,我发现,我订阅的XGP马上就要到期,6月11日,肯定够我们把“光与影”通关,但后面的游戏大概是玩不到了。
如果问我XGP的性价比如何,我肯定很难说出“物超所值”这样的话来。当初我订阅它,确实是冲着“可以薅微软羊毛”去的,为此还专门买了台XSS——当时XSS价格也不贵。但仔细想想,这种有便宜不占就算吃亏的想法其实没给我带来多少便宜,反而带来了麻烦——有些朋友应该还记得,2022年6月,微软取消了一大批XGP用户的订阅,理由是“我们已侦测到您的订阅是透过不合法的方式取得”。有人猜测,原因是一些商家在2021年底利用Bug以极低的价格订阅了3年XGP,再以低于原价但远高于Bug的价格卖给其他玩家。微软发现后,就把这部分“低价”退回原账户并取消了XGP订阅。
当时“中招”的玩家大多是在淘宝店以120—150元购入3年XGP会员的,我也是其中之一,因此没逃过微软这一刀。去和淘宝卖家理论时,对方早已关店跑路,只能自己认倒霉。那时候,我和同样吃了亏的朋友们还忍不住吐槽:什么叫“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啊,这就是了。
不过,后来我还是重新订了3年XGP,用的是“合法”的省钱手段——去低价区(如今我已经忘了是哪里)买36个月的Xbox金会员,然后用10港币购买XGP的“新人优惠”,就可以把金会员全部转成XGP。这个方法是微软默许的,一套折腾下来花了我400多块钱,虽然没有卡Bug薅得那么狠,但比起原价还是省了不少。
然后……我几乎就把它忘了。刚开始那几天,我和室友还经常坐在沙发上一起翻XGP游戏库,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感兴趣的,但很快我们就觉得有点无聊,放弃了。后来,我用XSS通关了《匹诺曹的谎言》,由于是“免费”玩到的,我对它的评价相当高。再后来,室友喜欢上了“使命召唤”里的Ghost,为了他专门下载了游戏来玩,但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此外还有一些中小体量的游戏和独立游戏,看上去不少,然而实际上,我家里XSS的开机率还是远低于PS5,而我甚至没有长期订阅PSN会员,游戏都是掏钱(在港服,很贵)买的。
这让我也有点纳闷。我不是那种浪费的人,更别提还在游戏媒体工作,如果碰上喜欢的游戏,而它又在XGP库中,我肯定没理由跑去PS5多花一份钱。但事情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发生了——虽然不至于刻意去PSN花冤枉钱,但假如一款游戏同时在PS和Xbox上发售,我还是优先买PS版;看到有些游戏支持或者退出XGP,我内心也没有太多“要不要下载来尝尝味”或者“是不是该抓紧玩”的波动。
一来二去,XSS只能放在一边积灰,反而是PS5,我和室友轮番在《宇宙机器人》《如龙8》《艾尔登法环》《龙之信条》《怪物猎人:荒野》《双影奇境》里沉迷,使用率相当高。至于理由,我们谁也说不好,难道真的是因为从PS、PS2就开始玩索尼主机,不知不觉间成了“索狗”吗?
当然,话说回来,能在XGP里玩到《光与影:33号远征队》,我还是很开心的。本来以为要花钱,突然发现不用花,这种感觉能给人带来一种触及心灵的快乐,哪怕这份钱早已经花了出去。就像你在洗衣服之前掏口袋、结果掏出200块钱一样——别管那么多,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