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我连着玩了《游戏王:大师决斗》和《宝可梦》卡牌

认真地说,我确实从中获得了笑容。

编辑陈静2022年01月24日 18时06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小罗今日图又删

前段时间触乐编辑部被感冒横扫,出于某位Y姓老师的反对,我就不详述这次感冒的传染路线了。总而言之,因为感冒导致的一些事儿,这几天我只能居家办公,几乎哪儿都去不了了。这也是我现在靠着懒人沙发、腿上盖着毯子、用膝上电脑桌和笔记本电脑写夜话的原因。

居家办公除了早晚不用通勤之外,和平时工作也没有太大区别。当然,好处是,很多限于条件没法随身携带的游戏也可以玩了。《游戏王:大师决斗》就是其中之一。最近,触乐编辑部里的打牌浓度空前高涨,尤其是在《游戏王:大师决斗》上线之后,冯昕旸老师立刻沉浸其中,我虽然对自己的打牌水平和运气都不抱希望,Mac也运行不了Steam版,但还是下载了XSS版本来玩,杨宗硕老师嘴上说对“游戏王”不感兴趣,却还是以卡牌大师的身份对冯老师提出了很多有效建议。

自己调整卡组真是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对此我也很想和冯老师说:想学习同调和超量召唤的话,就赶快去看《5D’S》和《ZEXAL》呀!看了绝不吃亏!而且这两部作品里的梗也不比初代少,什么拔螺丝啦、翻车王啦、一飞冲天啦、颜艺啦,看起来都妙趣横生。相应地,灵摆和Link召唤只在游戏里学习就好了,毕竟《ARC-5》和《VRAINS》的动画,我是不推荐给人看的……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用关键词“游戏王ZEXAL 贝库塔 颜艺”搜索一下,我觉得马利克来了也要给10分

事实上,不止是触乐编辑部,《游戏王:大师决斗》在各个平台的反响都很热烈。Steam在线人数一直保持在15万以上,最高超过20万,在Steam热门游戏榜单上冲到了第三名的位置,仅次于《CS:GO》和《Dota 2》。说实话,这个热度大大超出我的意料,也许是决斗者们盼望一个OCG规则的游戏太久,也许是电子游戏的低门槛让不少只看动画甚至只知道“'游戏王'就是打牌王”的新人涌了进来,不论如何,虽然不少人平时总说“Fxxk KONAMI”,但到打牌的时候,身体倒还是很诚实的。

也许世界各地的决斗者都来了

至于我自己的《游戏王:大师决斗》体验,由于在游戏开局送的3套牌组里选择了“Link召唤”那一套,只能说实在太容易卡手了,卡得我连Solo模式的AI都未必打得过,PvP更是提也休提,不禁感慨Playmaker拿着这种牌组也能全程无败,果然主角光环威力大。

借着“大师决斗”的东风,杨宗硕老师也推荐起了“宝可梦”卡牌。作为编辑部里唯一一个会在节假日去卡牌店里真人对战的大师级角色,杨宗硕老师此前的《宝可梦》推荐之路可以说是非常不顺:各位老师要么玩“宝可梦”,要么打牌,就是没有既玩“宝可梦”同时又打牌的。无论他再怎么强调“《宝可梦》卡牌规则比‘游戏王’简单得多,学习成本低得多”,《宝可梦》卡牌在编辑部里还是无人问津。

杨老师推荐的《宝可梦》卡牌,和编辑部里日益增殖的毛绒玩具

不过杨老师没有灰心。他甚至带了一套《宝可梦》卡牌“家庭入门版”来编辑部。为了不辜负他的热情,我抽空和他打了一盘。不得不承认,有实体卡握在手中,抽卡时高呼“我的回合,抽卡!”,各种效果都大喊出来的感觉确实比电子游戏中二得多,也有意思得多了。只不过,可能是《宝可梦》卡牌的逻辑和“游戏王”差别较大,我虽然学会了规则,却还是没太搞明白应该如何构建一套强力的牌组——也许有机会去围观一下杨老师实战,会懂得更快?

收起卡牌之后,我又想起了另一件事:杨老师带来的这个套装是“家庭入门”,顾名思义,应该是方便家长带着小朋友玩的,内容也以熟悉规则、体验乐趣为主,鲜有真正对战时的血雨腥风。

这起码说明了3个问题:其一,小时候玩过《宝可梦》卡牌家庭版的孩子,长大之后也有很大概率会对卡牌游戏感兴趣,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孩子和游戏来说都是良性循环;其二,“合家欢”确实该有“合家欢”的样子,如果一个5岁小朋友被对面说书10分钟之后OTK,肯定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其三,像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才是我们对待游戏,对待未成年人的正确态度。

1

编辑 陈静

chenjing@chuapp.com

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决斗者

查看更多陈静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