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写新闻、出版小说的写稿机器人

仿生人能梦见电子羊吗?

编辑忘川2017年11月17日 20时37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图/小罗

“刚刚,小编昨晚写到2点半的稿子,被机器人‘干掉’了。”

这是“一篇机器人写的稿子”的开篇。它在我的朋友圈里疯传。

“干掉”这位小编的,是腾讯的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它仅用不到1秒,就自动完成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活动发言稿。

这并非Dreamwriter的处女秀。2015年,国家统计局刚公布8月份的CPI数据,Dreamwriter就第一时间出了新闻,除了罗列数据,还自动抓取了好几位业内人士的观点分析——整个“创作时间”仅耗费1分钟。

Dreamwriter的现场写作演示

然而机器人染指媒体的时间,还要更早。2001年,谷歌就已经可以用机器选编新闻;之后,写稿机器人更逐步渗透到校对、核查、编辑等领域,现在也已经能轻松地从大量资讯中筛选信息,提取数据、观点或分析,并以规范的标准格式快速成稿。在Dreamwriter前两年公布的数据中,它已写稿20万篇,单篇200-1000字,合计字数4000万。

不过,在那篇CPI的文章中,Dreamwriter没能识别出“高级统计师余秋梅”是位女性,仍用“他”作为代称。

第一次接触到《银翼杀手》是通过游戏

前不久上映的电影《银翼杀手2049》,原作改编自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小说中存在一种“沃伊特·坎普夫移情测试”,是用来分辨真人和仿生人的手段。该测试会进行一系列涉及动物和人的情境描述,而后对被测试者进行口头询问,并观察其不可控的身体反应——因为仿生人没有群体本能,不会移情,更不可能有同理心。

而小说中,导致某个仿生人暴露的关键点,正是她在面对人们喜爱却已灭绝的猫头鹰时,一直用“它(it)”而非“他/她(he/she)”来称呼。

会讲这个故事,是因为对于机器人写稿,我并没有太强烈的忧患心理——虽然写稿机器人似乎正朝着一个惊人的方向在快速发展。

2007年,国内有位叫“紫峰闲人”的作者,用VB语言编写并自动生成了一部1亿7千万字的小说,《宇宙巨校闪级生》。TXT格式下,纯文本大小就有340MB,而“创作”仅耗时37小时。小说在起点中文网连载了1600多万字后,被官方删除。

这部“旷世巨作”的小说原文

2008年,一部由电脑程序创作的小说《True Love》在俄罗斯被公开出版,这本320页的小说,用村上春树的文字风格,改写了《安娜·卡列尼娜》。网上找到的正文开头是这样的:“基蒂久久无法入眠。她的神经绷得紧紧的,就像拉紧的弦一样。弗龙斯基给她喝了一杯温热的酒,结果也无济于事。她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草原上发生的那可怕的一幕。”

2013年,一位麻省理工的教授,也用自己编写的程序创作了小说《World Clock》并顺利出版。2016年,有人用人工智能创作了4篇小说,参加日本“星新一文学奖”的评选,部分创作还通过了文学奖初审——他只事先设定好了登场人物和故事框架。

《World Clock》目前依然能在网上买到

而新闻领域的写稿机器人,光国内就有第一财经的“DT稿王”、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南方都市报》的“小南”、昆明报业的“小明”……的确,现在信息资讯在网络上唾手可得,而国内撰写的海外游戏资讯,几乎都是海外站点的二手翻译加工(甚至于没有加工)。新闻生产已经和采访完全分离,新媒体编辑即使不依赖采访,也能大量生产资讯。而面对越来越智能的写稿机器人,只写快讯的编辑,或许迟早要被机器人所取代。

可真人和仿生人的最大区别,不正是有没有移情能力。即使Dreamwriter最终具备了分辨他和她的能力,它也永远不会知道它所“记录”的那个人,到底在想什么。仿生人能梦见电子羊吗?不能。而未来,当写稿机器人真的普及开来,或许被解放的那些人类编辑们,才真的能回归这个真实的世界——就像回到那个曾经网络闭塞、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做回完全行走的记录者,去见想见的人,去移情他/她周围的一切,重新把那个我们通过网络看不到的、有温度的世界,找回来。

7

编辑 忘川

zhangwang@chuapp.com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查看更多忘川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