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怪话:玩游戏哪有不囤积的

仓鼠的窝里和电脑里,都是满满当当的。

编辑钱雨沉2025年07月31日 17时42分

触乐怪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未来Xbox与Steam必有一战!(图/小罗)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从游戏发行的角度讲数字游戏囤积的。所谓“数字游戏囤积”,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很多统计数据表明,Steam上大量被玩家买了的数字游戏,都没有被玩过。我看过关于数字囤积的文章都是从玩家角度出发,往往暗含一种“买了不玩是人性的一部分,劝大家少剁手,省点钱”的劝阻。

这篇文章的角度我是头一次看到,它认为开发商应该利用好玩家对数字游戏的囤积天性,尽可能展示出能让玩家冒出“以后/什么时候玩玩看”的念头,进而促成购买。比如不要在意剧透,大方地把游戏中最能吸引人的关键展示出来等等。

文中介绍的正面案例,把游戏“反转”直白展示出来

文章还进一步解释了这种思路在当下时代背景的优势——现代社会娱乐是过剩的,社交媒体、短视频、在线视频和电子游戏都在抢夺人们的时间。以网飞(Netflix)为例,它花大价钱制作各种类型的视频,包括一些高质量的内容,就是希望最大化占据用户的时间,这能让网飞超越其他平台,成为最有价值的那个。甚至有观点认为网飞最大的对手是人们的睡眠——网飞能不能持续地制作出让人们熬夜看完的剧集?这也反映出,人的闲暇时间总是有限的,网飞都算计到睡觉时间上了,可见各种娱乐之间的竞争有多激烈。

在这种竞争中,电子游戏“买了不玩”成了一种优势。网剧、短视频、在线音乐都需要人们观看、收听才能获得收益。但玩家点击支付购买电子游戏后,开发商、发行商、平台很快就能拿到收益,对大部分买断制游戏来说,“玩家玩不玩”对收益的影响不大。

这也让Steam在和其他娱乐、在线游戏竞争时有了巨大的优势。因此,Steam也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方便玩家囤积电子游戏的平台。比如不断推出各种折扣活动,持续打磨商店中游戏分类、展示、推荐等功能等等。

文中提出的一些建议还有待各位游戏开发者验证,但关于囤积的正面解释,我觉得还挺有意义的。从古至今,人类收藏各种各样的东西,从书画古玩到瓶盖汽车,无所不包。从这个角度看,有玩家收集数字游戏也不足为奇,而且买游戏的人多,才更有可能诞生出优秀的游戏。

文中对“只买不玩”的玩家大加赞赏这点,我十分认同。我家柜子上有几十盒没有拼的模型,每一个都是我喜欢的,并且有很具体的购买理由。比如这个系列我想要收集齐全;这两个系列我都很喜欢,它们的联名不可能不买;这个模型有两种形态,得买两盒;这个系列已经买了123,那456也顺便集齐吧……

我的一部分模型堆积

万代也好,国产模型也好,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我觉得我这样的买家功不可没。倘若模型拼好一个才能买另一个,莫要说国产模型难以立足,万代恐怕也只能是个小玩具公司。这些理由、道理套用在数字游戏上,似乎也成立。

现在实体游戏的收藏已经比几年前成熟多了,很多厂商会推出包装精美、附带各种周边的实体版,国内厂商也开始积极地做游戏周边,满足玩家的收藏与收集欲望。那么,数字游戏收藏能不能也成为一种玩家、厂商认可的方式呢?比如Steam库存里出现“系列游戏展示柜”“系列游戏收藏成就”这样的东西,可能就是一种新路子。

至于现在最难解决的数字游戏所有权问题,可能也会在收藏、收集数字游戏越发常态化后,突然冒出一个厂商玩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反正也不真玩,让玩家觉得满意就行。

0

编辑 钱雨沉

密特罗德!

查看更多钱雨沉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