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知名的Daedalic,可能是最会做解谜游戏的“冒险专家”

也许正如希腊神话预示的那样,Daedalic的发展轨迹就像代达洛斯逃离克里特岛的路程,用尽浑身解数打造精妙绝伦的谜题,插上手工制作的羽翼最后振翅高飞。10年来,Daedalic为玩家创造冒险的同时,自己也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冒险。

作者骗徒零2017年11月15日 13时05分

2016年末,《影子战术:将军之刃》的发售意外地收获了一系列好评,被许多早年的《盟军敢死队》玩家奉为即时战术游戏的回归之作。更让人意外的是,这部充满了浓浓日本味儿的游戏却是出自德国游戏工作室Mimimi Productions之手。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Mimimi Productions,而是另一群德国人,《影子战术:将军之刃》的发行商Daedalic Entertainment。

“Daedalic”这个名字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艺术家、发明家和建筑师代达罗斯(Daedalus),神话中他在克里特岛上建造了一座堪称奇迹的迷宫,甚至连自己都几乎找不到出口。为了逃离这座囚禁他的岛,他把大大小小的羽毛都收集起来,用蜡封住做成一双羽翼,最后飞出了克里特岛。

代达洛斯和儿子伊卡洛斯一起逃离迷宫,结果儿子不听老人言,飞得太高蜡翼被太阳融化

Daedalic把这些神话元素融合在公司的标志中,借之来反映他们的企业理念:让游戏设计的艺术与技巧臻于完美。事实上在发行游戏之外,Daedalic还是一家开发商,也正如神话给他们的启发一般,精巧奇特的谜题和超脱常规的“逃离”成为了Daedalic游戏中的经典主题。

今年正好是Daedalic10周年

作为一家有10年历史的游戏开发商,Daedalic并不像许多刚一冒尖就势如雷电迅速崛起的制作团队那样广为人知,甚至在众多游戏媒体网站中搜索“Daedalic”,跳出的相关页面也大多是新游戏发布的消息。它就像一个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小透明”,不断拿出新的作品,却总被淹没在不计其数的游戏大潮中。

不过,几乎所有媒体提到它时,都会给它加上一个前缀——“冒险专家”。

Daedalic游戏全家福

2007年3月末,具有多年发行行业经验的Carsten Fichtelmann联合Jan Müller-Michaelis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德国汉堡组建了Daedalic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伊始只有9个人,他们一直想做点大事,但势力似乎略显单薄。

唯一可以指望的是9个人都经验丰富,其中包括有着多年传统动画电影经验的动画师、德国某业内领先发行公司的产品营销总监等等。这帮人聚在一起没日没夜地捣鼓了一年,次年5月,Daedalic推出了旗下第一款游戏《埃德娜与哈维:逃离疯人院》(Edna & Harvey: The Breakout)。

也许是急于拿出一部作品证明自己,Daedalic的开山之作《逃离疯人院》显得有些仓促,在动画效果、界面操作系统方面的设计都欠缺细致,但Daedalic高水平的故事叙述技巧在其中已经有迹可循。

中间就是埃德娜和她的兔子哈维

在这个暗黑童话风的冒险解谜游戏中,玩家需要精神分裂成两个角色(没错,就是你和你的兔子),从一个热腾腾的精神病院隔音病房里逃离出去,寻找丢失的记忆。在这部作品里,Daedalic用倒序手法解构了一桩杀人案的前因后果,卡通的画面不仅没有把玩家与游戏隔离开,反而凭借精心制作的人物配音和谜题设置把玩家拉入冒险的氛围中,玩家的一举一动都小心翼翼不敢出一声大气。Daedalic也很好地把控住了节奏,没有让故事落入狗血的俗套,两个不同结局是同样的意味深长。

在《逃离疯人院》中,你会听到一首有些怪异的歌曲,那是Daedalic的创意总监Jan Müller-Michaelis唱的——这个名字实在太长了,还是叫他Poki吧。

“Poki”这个名字源于他的早期游戏生涯,在他主玩NES主机的时候,大部分游戏都只能输入四个字母来命名,小伙伴们想用“Snake”、“Spider”之类比较狂拽炫酷的名字,最后都尴尬地显示成了“Snak”“Spid”。当时有种方式可以用“poke”语句修改图像在游戏中作弊,于是他选择了这个双关的单词当作昵称,后来无论是画漫画,还是加入乐队,他用的都是“Poki”这个名字一直到现在。

穿着《传送门2》打底的Poki,给他一个麦克风吧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有点幼稚的名字让他挺害臊,但后来做游戏时他还是署上了“Poki”。在《逃离疯人院》之后,Poki开始释放自己的天性,坚持为每一部作品唱主题曲,把自己的符号烙印进游戏里。

《逃离疯人院》帮助Daedalic一举拿下6项德国本土大奖,其中包括2008年的红点设计大奖、德国开发者大奖的德国最佳青少年游戏、最佳冒险游戏。事实证明Daedalic的思路没错,强大的2D动画水准与独具特色的故事让他们获得了同行前辈的青睐,这也为日后Daedalic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虽然当时的点击冒险游戏市场状况日趋下滑,同类游戏似乎也陷入瓶颈,大作随着技术革新而大跨步前进,越来越多的玩家被它们吸引走,但Daedalic还是义无反顾决定把传统2D点击冒险游戏做下去。

漂亮的开门红让初试牛刀的Daedalic有了底气,在下一年中一口气发行了3款游戏,其中就包括《风语世界》(The Whispered World),后来它的续作《Silence》也打动了众多玩家。此后Daedalic一直保持着稳定发挥,几乎每年都有佳作产出,并把一项项大奖捧回家。

《风语世界》,猜猜左上角是谁,下文公布

与此同时,Daedalic也没有忘记自己发行商的角色,他们在10年间为多个工作室发行过游戏,包括开头提到的制作商Mimimi Productions,双方在发行《最后的修补匠:彩色之城》(The Last Tinker: City of Colors)时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即使Daedalic只专精于冒险游戏,Mimimi Productions也还是选择把《影子战术:将军之刃》的发行权交给了Daedalic。

作为专注于传统2D点击冒险游戏的制作人,Poki坦言LucasArts的作品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包括“猴岛”系列、《疯狂大厦》等,如果不是LucasArts宣布解散,再也不会制作那些让他惊艳的冒险游戏,他甚至都不会产生自己去做游戏的念头。所以可以这样说,Daedalic的作品流淌着LucasArts的血液。

Daedalic游戏的一大特色就是“非主流”。德国严苛的游戏审查制度想必玩家们早已有所耳闻,许多游戏在发布前都要经历一次痛苦的自我阉割,避免被USK盯上。有着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国游戏玩家基数超过三千六百万,但提到德国游戏产业,除了开发过“孤岛危机”系列的Crytek、《堕落之王》的开发商Deck13,你很难再想起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公司。

按理说浸淫发行业务多年的Carsten Fichtelmann应该深谙此道,他会带领团队绕开“红线”,避免越过雷池,但事实偏偏相反,Daedalic靠之起家、成名的游戏几乎都带有猎奇的色彩。 

2011年发行的《埃德娜与哈维》续作——《埃德娜与哈维:哈维的新眼睛》(Edna & Harvey: Harvey's New Eyes),不仅延续了前作的暗黑童话的风格,而且做得更加明目张胆。

在《哈维的新眼镜》中,Lilli的任务就是帮助埃德娜逃离

这一代取消了操作双主角的玩法,而更多是聚焦于新的主角Lilli身上。就读于修女学校的Lilli表面上是个文静内敛的女孩,对于学校内不友好的声音都逆来顺受。Lilli就像是失踪了的兔子哈维的化身,而埃德娜不知为何也出现在学校里,Lilli的任务就是帮助埃德娜逃离这个地方。

玩家在解谜逃脱的过程中通过Lilli的行动会发现这所修女学校几乎汇集了所有现实中的学校可能存在的阴暗面:霸凌、虐待、羞辱、不公正,如果你厌恶这些行为,那么解谜的旅程或许能让你“快意恩仇”,如果你有一颗圣母心……那也不必太担心,德国的审核怎么可能让你不适呢?

Daedalic已经“聪明”地和谐了血腥场景——他们让一颗土豆给每具尸体都刷上了粉色的颜料,漫不经心屠杀全局的“冒险”也注定是你在惊吓别人。尽管如此,我始终不明白Daedalic究竟靠的是什么才能让《埃德娜和哈维》拿下了德国最佳青少年游戏大奖……

奠定了Daedalic冒险游戏专家地位的《德波尼亚》(Deponia)系列同样如此。它构建了一个垃圾堆砌起来的行星德波尼亚,主角鲁弗斯的毕生梦想就是离开这个地方,去寻找幼年记忆里老爸曾经说过的伊甸园“伊利瑟姆”星球。

混球鲁弗斯

制作人似乎偏爱描绘是非善恶观并不清晰的家伙,鲁弗斯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混球,赖在前女友托妮家蹭吃蹭喝蹭睡(别误会,只是单纯的睡觉),明目张胆地表达对德波尼亚的不屑,但就是这么个不安分的家伙在发现伊利瑟姆计划毁灭德波尼亚的阴谋后没法坐视不管,于是试图阻止德波尼亚被炸掉,不过也是这个混球杀了收留他的博士的鸟、拿走了穷诗人母亲的骨灰。

除开“三观不正”,Daedalic还拥有一个熊熊燃烧的吐槽之魂。虽然Daedalic不炒新闻不作妖,甚至宣传力度都有点可怜,看上去十分低调,然而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却是一副完全放飞自我的状态,变成了一个大写的话痨。

在《哈维的新眼睛》里,主角一有行动旁白就立刻絮絮叨叨起来,无辜地为Lilli的行为做解释,温馨的语气像是在说“多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啊”,我甚至能脑补出一个面目温和的大叔在耸肩膀——如果随手杀几个人也算天真可爱的话。

到了《德波尼亚》,Daedalic就更明目张胆了。前3部的合集《德波尼亚:完整旅程》彻底激发了制作人的聊天欲,他趴在页面左上角或者右上角的一个圆圈里,边看你玩游戏边自说自话,偶尔给你一点提示。

时不时冒出来的制作人

你不得不听他聊制作这部游戏时的心理历程:“我本来还想致敬(黑)一波雅达利,可惜了”“啊,这里我其实想改成XXX的,不过最后没有这么做”;听他疯狂吹捧制作组:“能招来迈克尔·贝纳德真是太好了,在我构思《德波尼亚》故事的一年里这个好基友是唯一一直陪着我的人”“动画师小姐姐把邮箱做得好赞!我不要标准动画啦!一整部游戏都赐给我这个吧!”

我在卡关的时候会忍不住用鼠标去戳他的脸,这个胡子拉碴、眼神猥琐的家伙怎么看都像是在贱兮兮地放嘲讽技能。

把Daedalic历年推出的游戏拉出来从头到尾看一遍你就会发现,它们一直在探索不同的风格和类型(他们甚至尝试做过回合制战棋,遗憾的是成品质量难说是佳作),无论暗黑猎奇还是治愈人心的小童话,Daedalic都尝试把它演绎到极致。

今年8月,Daedalic发行了改编自肯·福莱特畅销小说《圣殿春秋》的同名游戏,这个发生在中世纪末英格兰的故事将真实历史与虚拟人物融合,肯·福莱特高超的故事叙述技巧与Daedalic成熟的冒险游戏制作经验碰撞出了一部让人惊艳的作品。《圣殿春秋》一共分三卷发售,每卷有七个章节,目前推出的是第一卷“死灰复燃”。

游戏中有3名不同的可操作角色:局外人杰克、贵妇人阿莲娜和修道士菲利普

《圣殿春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配音。与大多只为主角配音的冒险游戏不同,为每个角色精心制作配音是Daedalic的一贯传统,这一点在《圣殿春秋》里得到了升华。在整个游戏中,Daedalic制作了完整的英文配音和德文配音,不仅请到了专业配音演员 ,作者肯·福莱特本人还倾情出演了其中一个角色,而即使是打酱油的路人甲也有自己的专属配音。

除此之外,Daedalic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原著,耗费了大量时间来绘制原画,总计200多张,中世纪末伦敦的风土人情被浓缩进背景里,为的就是让玩家感受到原著中的那种历史氛围。

画面精美

虽然Daedalic多年来在点击冒险游戏领域小有所成,但在2D冒险游戏愈渐式微的今天,他们也不得不顺应时代的进步做出一些改变。在将自家过往的作品移植到苹果iOS平台的同时,Daedalic也开始在游戏开发上做了一些3D化尝试,2016年发售的《Silence》、预定2018年发售的《心境》(State of Mind)均属此列,且都保持了画面精美的传统。

《Silence》中的3D角色

《Silence》是Daedalic原本就擅长的2D背景与3D角色的融合,《心境》则利用低多边形的3D风格,表现反乌托邦的现实与乌托邦风格的虚拟未来之间的对比。

低多边形风格的《心境》

在《心境》中,玩家将扮演一个在事故中失忆的记者,他要通过冒险来找回记忆,与家人团聚。这款游戏也野心勃勃地宣布登陆Switch、PS4等多个平台,不出意外的话明年3月30日我们应该就能见到它。讲故事一直是Daedalic的强项,我们唯一需要担心的,或许是在2D转3D的尝试中,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重重困难。

也许正如希腊神话预示的那样,Daedalic的发展轨迹就像代达洛斯逃离克里特岛的路程,用尽浑身解数打造精妙绝伦的谜题,插上手工制作的羽翼最后振翅高飞。10年来,Daedalic为玩家创造冒险的同时,自己也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冒险。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触乐网站观点。

7

作者 骗徒零

rr9610@163.com

今天也虔诚地爱着育碧

查看更多骗徒零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