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真的是这个评选太混蛋了吗?我觉得也未必,很大程度上只是不同人群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上周,某游戏厂商组织的游戏颁奖活动宣布启动,这次活动不仅和往常一样有十佳游戏评选,还公布了一个新环节——“影响中国的20位游戏先生”。
这个消息一出来瞬间刷爆了朋友圈,问题出在这些人看上去一水的都是游戏公司老总,和一般公众的认知并不一致。大多数人的感受是:“这特么都是谁?完全不认识!”然后开启吐槽模式:“有钱了不起?”“你们哪根葱也能影响中国游戏?你们也能影响中国游戏,那姚壮宪、蔡明宏往哪里放?”
说实话,这个游戏先生的活动的确充满了玄妙之处。活动主办方发布的是20位游戏先生,但实际上他们提供的图片里有22个人,其中一位还是游戏女士。那么问题来了,最终的20人是通过投票产生吗?官方并没有提供投票的入口。如果不通过投票,这些人是如何遴选的,多出来的两位怎么算?官方也并没有说明。
最神奇的是,作为活动组织方的厂商代表在22位先生里也占据两席,其中一位还表示,这个颁奖活动:
自己又办活动又当评委又做先生,这公正度也是没谁了。
当然,大多数人的质疑其实根本不在于人数对不对和是不是自己选自己的问题,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这些人没有资格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游戏先生,为了反驳这个评选,他们列出了自己最中意的人选,绝大多数名单里出现的都是游戏制作人,而且以十多年前的游戏制作人居多,这就能看出问题了。
所以,真的是这个评选太混蛋了吗?我觉得也未必,很大程度上只是不同人群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游戏厂商的角度来看,弄出这样的20人来实在不值得吃惊,而且公正地看,这些人是不是能代表目前的中国游戏产业?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恐怕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是勉强能代表的(当然少了一些大厂的先生会让这个阵容有点心虚)。当前的中国游戏产业不正是在资本和这些厂商的带动之下滚滚向前的吗,如果真的要选出最近10年来20个影响中国游戏的制作人,感觉都凑不够数吧。
我记得早年间去参加厂商的网游发布活动,厂商也会请游戏制作人到场,大谈游戏玩法之新奇、剧情之曲折、内容之丰富,但是对于中国的网游玩家而言,这些东西谈多了其实也没什么用。慢慢地,厂商们喜欢在现场打开一个PPT,向媒体普及留存率、活跃度和ARUP值的概念,然后大谈自己创造了第几代F2P收费方式。
其实能理解,这才是网游的玩法属性决定的,这才是厂商们真正关心的,然后我们的主流游戏产业渐渐地将玩法、剧情、艺术性都边缘化了,手游的兴起、资本的介入又加速了这个进程。如果不是百度的刘超在IXDC上打开了一个难看的PPT,没有横向对比的话,也不会有人觉得这么做很丢人。所以,可能许多人不愿意承认和接受,但这就是冷酷的事实,是中国游戏产业的现状,所以才会有大佬们感觉良好地自娱自乐,青史留名。
从个人的角度,我仍旧觉得这值得游戏先生们反思,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像不喜欢百度一样不喜欢你们,当然我不觉得他们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