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对几位游戏界大佬的认识

有人通过脸蛋来判断一个女人,而我是看一个女人的脚跟来判断她。今天想聊聊我所看到过的行业大佬们的“脚跟”。

记者生铁2014年12月09日 14时09分

这篇东西说起来不该是一个记者份内的文章。尽管我并不十分瞧得起记者的所谓职业,但是谁又能说这个职业也不是没有着自己的本分呢?所以,我只能说,我写的只是一个个人化的回忆。

其次,我问你一个问题,当你看到一个脸蛋很漂亮女人的时候,接下来你看她什么部位?

你先记着这个问题,等会儿我告诉你我的答案。

当一个人有了些功名,被行业里的人谈起来,通常不过是老唐老朱老孙地叫着。分析了他一堆的性格、战略。但在我看来,这些强者留给我的最深刻印象,还是那些点滴小事,我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些小事不仅对照着、也预见着这些人后来的成功,想想也特别有意思。

接下来,我就说说我记忆里的和移动互联网以及游戏行业有关的几个人物。

 

王滔——我心目里的活麦朗

我最早见到王滔,是在2000年,那时他不到25岁,就在在目标软件的即时战略游戏《傲世三国》项目中担任主程,可见其聪明。王滔是福建人,说话有南方口音,个子不高,白净,戴一副眼镜,像个混血的瓷娃娃。目标当时汇聚了一批游戏开发人才,都很年轻,彼此关系也都还融洽。王滔有时也会为一些游戏开发中的小事在办公室里大声讲话,但整体而言是个文静的人。虽然他总是脸上挂着微笑,但那微笑不过是一种习惯的表情罢了。

他身上洋溢着典型的程序员式的气场。有个小细节特别有意思,但也深深印在我脑海中,以至于这么多年都没忘。是有一天中午大家吃完饭,说要看看新寄来的《PC Gamer》杂志(那是当年全球最好的游戏杂志之一),突然杂志找不到了。

“咦?上午这本杂志还在这桌子上呢?怎么不见了?”小A说。

另一个同事小B说:“肯定是王滔藏起来了!”说完就顺手拉开王滔座位的抽屉,杂志果然在里面。

大家都笑话王滔,王滔也有点不好意思地讪笑着,忘记是不是说了一些诸如“偷书不算偷”之类的话,总之,大家说说笑笑这个事就过去了。这个细节很清晰地印在我脑海里。一个聪明的家伙,程序好手,看到一本自己觉得喜欢的杂志,就偷偷放在自己抽屉里——这说起来是有点可笑,但联想到后来他的发展轨迹和人们对他的看法,其实还是挺耐人寻味的。

不知道王滔为什么拍了这样一张照片,我也用用吧,更真实一点(图片来源:网络)
不知道王滔为什么拍了这样一张照片,我也用用吧,更真实一点(图片来源:网络)

自目标之后,很久都没有再见过王滔,也听到一些风评,比如他成立火狐工作室之后从其他公司中挖人毫不手软,以及他在完成《天龙八部》的过程中与尚进之间的矛盾以及后者成立麒麟游戏后这些纷争的延伸等等。

至少在《天龙八部》这个项目里,王滔是一个有非常强的大局观,非常一言堂的制作人。但是有时我也总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目标明确、不达目标不罢休不也同样是程序员面对程序时的典型性格吗。而当他掌握大权时,自然看起来就像是有决心、强势的。而且从策划案中你也可以推断,当年尚进的离开,也许是他作为《天龙八部》名义上的主策划、其策划案却完全被王滔所掌控所产生的深深的挫败感。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畅游上市后高管团队持有的15.8%的股份中王滔一人占股14.6%——因为他认为他的贡献就是这么大,是整个公司其余人的贡献的总和的15倍。

《辐射2》里的少年天才麦朗,我觉得他在游戏行业是绝对有资格成为王滔的
《辐射2》里的少年天才麦朗,我觉得他在游戏行业是绝对有资格成为王滔的

但是在我眼里,王滔就是《辐射2》里的麦朗(Myron)。玩过《辐射2》的人恐怕都知道这个家伙。在《辐射2》的设定中,尽管麦朗无比聪明,发明了JET毒品,是个“满嘴脏话的少年天才”。在游戏中,整个美国的西海岸,都被这种毒品所毒害,但麦朗毫无心理负担,只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但你又无法杀死他,因为他太年轻,你杀死他就会背负上“儿童杀手”的恶名。你明白吧?就是那种你很讨厌但是智商又在你之上的人。对于新一代程序员而言,王滔是一个可以仰视的前辈。

而且我认为王滔对于他在公司里推行的那一套“觉醒荷光大我”教顺带练瑜伽的体系是真诚的,如果他想通过一种他自己不相信的东西来控制员工的话,那么远远有比这一套向善体系更好用、效率更高的管理手段。我真心觉得,他把管理团队也看做是攻克程序难题了,员工在他眼里或许就像一行行的代码。“这么做是对的,所以就要这样做。”至于为什么一个像麦朗这样的人,也会形成强烈的个人崇拜?这很简单,如果一个马桶值一亿美元的身价,这个马桶你也会觉得很好看的。不是拥有身价的人的本质发生了变化,而是他周围的人发生了变化。

 

雷军——他也会像刘备一样为自己大腿内侧长肥肉而落泪

雷军不是一个雷打不动的人,他是个性情中人。1996年金山的WPS开发在最低谷、金山几乎要解体的时候,雷军请了长假去修养,并且在北京的迪斯科舞厅里拼命舞动,发泄自己的压力和挫败感。2000年之后,雷军因为工作的压力,学会了吸烟——在一般人开始考虑戒烟的年纪,他学会了抽中南海。当他在40岁之后,依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就时,也会灰心、质疑自己、向友人们抱怨。他也会公开说压力、焦虑这些词。

另一方面,他也不是一般人。现在好像人人都知道此君,但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他就是少年得志、名噪一时的程序高手,是当时中国软件行业的标杆企业金山公司的大当家;他是全国程序员的偶像,他是中国最早做电商、最早做办公软件、最早开发杀毒软件、最早做网络游戏的人之一。在普通人知道这个人之前,他已经在IT圈里凤凰涅槃了N次也欲仙欲死了N次了。

我觉得这张照片很能代表雷军思考时的状态,他和你讲话也是这样专注(图片来源:网络)
我觉得这张照片很能代表雷军思考时的状态,他和你讲话也是这样专注(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和金山的人接触较多。印象里金山的导师求伯君比雷军还要内向,采访时都不太敢看记者的眼睛,目光游移、充满不安全感(但是在玩家聚会上,求伯君却能和玩家侃侃而谈相言甚欢),所以,倒反衬出雷军大管家的训练有素。他会捡起办公室地上员工不慎掉落的纸团,他上班时以身作则,从不做不得体的事情。他口才练得不错,说起来滔滔不绝,所以金山也都打上了他的烙印。

这里有段小小的回忆,能体现他的职业素养。有一次约雷军的采访约到了晚上。说好的采访时间是晚上21:00开始,结果雷军因为工作太忙而晚到了10分钟。在会议室等待他时,记者一直在猜想,雷军是不是会带着一种疲倦的神态进屋来——结果呢,雷军手里拿着给记者带的一听可乐,一路小跑着(起码进会议室的最后10米是小跑着)进入会议室,并且谦逊地一再抱歉他来晚了。采访开始后,这边记者在记录,他带领的一班人马也在用笔和本进行认真的采访记录。认真、坦率、说个不停。当他拿出一枝香烟,并不熟练地吸了两口时,你也能看到他眼睛里的血丝。

大体了解雷军的人,都知道他之前的奋斗算不上顺利。大量精力花在软件开发上时,网络大潮来了,费了很多力气做电商,作为最早的中国游戏开发商之一的金山,又错过了网络游戏这班车……左突右杀,最后在小米手机上修成正果。

但是雷军不是没有远见。金山的高层自1995年就开始论证互联网的可行性,但到了1999年,金山才终于成立了卓越网站事业部。又过一年,到2000年5月,金山公司经过反复的考虑,决定让卓越网由内容提供商转型为商务网站,卓越网从金山软件分拆出来,才真正成为一家纯正的销售图书、音像产品的B2C电子商务网站。但在当时,新浪、搜狐和网易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不可动摇的网络巨头。

雷军不乏远见,还在于2001年,金山就到韩国去考察风头正劲的游戏行业了。当时在大陆最早代理韩国游戏的公司不是金山,与韩国游戏行业交往最密切的公司也不是金山,但是金山却率先走出了这一步。即使是在当时,媒体也不得不承认金山公司的眼光和对于机遇的把握。由雷军亲自带队的这次外访,将韩国最主要的网络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都进行了接触——笔者也和他一起前往。在拜访各家韩国公司时,他表现得既像一个大国的使臣那样体面,又表现出虚心求教的精神。但是,非常令人奇怪的是,金山自韩国回来后,却没有代理任何一款韩国网络游戏。而就在这一年的11月18日,在上海,一家名叫盛大的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开始运营一款名叫《传奇》的二流韩国游戏,而这款二流网络游戏,恰恰是这家上海企业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打算最后一搏的武器。

等到2003年金山在涿州影视基地隆重推出耗资1500万三年研发的首款“中华武侠网络游戏”——《剑侠情缘网络版》时,国内网络游戏的格局已经形成了。自那时到后来开始推出小米,雷军又用那种一路小跑的敬业精神苦苦干了十多年——一路跑,一路见证着后来者开着跑车在他面前绝尘而去——当初2000年以前,马化腾、丁磊、周鸿祎,哪个见了他不得叫一声雷哥,敬他三分。

而说到小米的成功,其实也是一种必然,是一种中关村模式的复辟。中关村虽然被比作中国的硅谷,但是它比硅谷差很远,技术积累异常薄弱。当初中关村数得上的软、硬件公司——金山、巨人、四通、联想、方正,全部都是围绕汉卡这一技术起源而起家的。因为上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要发展计算机,但是国家刚刚开放不久,国外的同行还没有进入“中文化”的这一领域,于是这些公司就纷纷围绕如何让电脑操作实现中文化而挣得了第一桶金。

在缺乏技术积累的情况下,8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关村,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中,就沦为了软件和硬件的城乡结合部大卖场。软件就是卖光盘,硬件就是攒PC兼容机。在这个背景下能够成功的中关村的公司领袖,必须具备两点能力——一是会做市场,二是能喷,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出来。所以你看,现在金山系出来的大佬们,都还遗留着当年中关村人的遗风烙印,他们都是有一定口才、具有煽动力的人,并且都有一定的市场能力,也都是把一分钱掰两半花当传统美德的人。和老金山人打交道,感觉就像是看一桌人在一家上等的西餐厅里合着点了一块牛排,拿叉子叉起来,就着免费的冰水,一人咬一口,再把叉子递给下一个人,然后彼此边吃边啧啧叫好,也闭目做出资深美食家很享受的样子,让你反而觉得这么吃牛排有种逆袭的光荣感;而且大家还鼓励你去再领10份免费的小菜。等你羞红脸拿了小菜回来,他们在餐厅里集体站起来给你鼓掌——时间长了,你的价值观也就动摇了。对,不仅他们给你鼓掌,还要让这个餐厅里所有的顾客都被感染,一起为你鼓掌。你看小米,我现在就不好意思说它的毛病。人家都这么真诚给你鼓掌了,这么暖男了,你还挑人家刺,你是人吗?

安卓市场,其实就是一种新的攒机市场。当雷军的小米进入安卓智能机领域之前,国内更多的是山寨机的天下——这和当年中关村多如牛毛的“自主品牌”的情况也很像。而雷军能战胜他们,除了外界分析的那些“互联网思维”的制胜原因外,还有一点值得提醒,就是早年,在中关村的所有公司中,金山是做底层市场最好的(现在叫TO C)。雷军和王峰等人一直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既熟悉软件市场的销售手段(红色正版风暴),又熟悉网游的那一套吸引底层屌丝用户的手段——所以在一个市场的空白期,雷军,这个有理想的好中年,终于赢得了天时地利人和,成功了。试想现在再想进入这个市场,也很难了,“锤子”的坎坷,抛却罗永浩众所周知的那些个人决策问题外,最重要的,恐怕也是这个市场在有了小米之后,很难再有大作为。

所以,雷军的逆袭,依然是老中关村幽灵的逆袭。

我不讨厌雷军,而且我觉得他的性格和特点决定了他今天的格局。他是个好的经理人和市场人员,但他不是能破釜沉舟的亡命之徒。有时我觉得雷军有点像刘备,并非是说性格,而是说他不断前进的这股子劲儿。他的彷徨、他的动摇,其实也都是坦荡荡的人的正常情感。

当然,饶是这样的人,也仍然有一些人不喜欢他,根源就在于我前面说的那个金山人吃牛排精神。“谁都承认小米性价比高,但是别说得自己跟800块钱的iPhone5似的。”但是我也知道,这么说的人,也不是小米的用户,所以,LET IT BE。

 

邢山虎——风风火火闯九州啊

在再次听说邢山虎这个老友的名字之前,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几年前他在和尚进一起做麒麟网时的印象。但最后一次见他,应该是他创办了乐动卓越之后了,在一个发布会上,他和王峰都是嘉宾,然后看他不停和王峰说话,王峰只是点点头。后来有两年我离开了游戏圈,也就不知道他的消息。再听说他,已经是《我叫MT》成功之后了。

邢山虎也可算是金山公司的元老人物,当然资历比王峰还要差一点。他可说的也很多,也是个传奇人物,做过媒体、做过软件行业、出过小说,创业也有多年。印象中他一直十分健谈。无论是在北京金山总公司,还是在珠海金山,他都显得精力十足,因为他个子不高,就更显得加倍的精力十足。他很善谈,有时给人留下一种性情中人的印象,聊起一个事来不太容易停下来。我还记得有次他聊起自己和弟弟春节在家,连着几个通宵玩网游时酣畅淋漓的感慨。

我最喜欢邢山虎这张的造型,性情中人(图片来源:网络)
我最喜欢邢山虎这张的造型,性情中人(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说雷军的磨砺是长久的,那么邢山虎创立乐动卓越后的两三年里,苦难似乎更集中一些。好不容易《我叫MT》成功了,惊魂未定的邢山虎又开始因为各种言论而在业内外广拉仇恨。我认识的人里几乎就没听过有一个人说喜欢他的——我用“几乎”这个词其实也是谦语。《我叫MT》成功后,这员游戏业老将,其实也蛮想做得低调奋进,但是后续的作品也不太成功,这让外人感觉他似乎一会儿自信爆棚觉得必然成功,一会儿又如履薄冰怕砸了自己牌子。

事实上,邢山虎的团队内部什么情况一直让人打个问号,《我叫MT》的成功偶然性也远大于必然性。这里说一个一般人不太知道的事。《我叫MT》刚出的时候,当时游戏刚上的时候热度远超预期,结果服务器爆了。但《我叫MT》的开发团队面对这种情况竟然无计可施。

一般游戏中的“选服列表”是一个url地址,这个地址指向运营商自己控制的服务器上的一个配置文件,运营商可以随时修改这个配置文件,对服务器列表进行改动——比如增添或删除服务器。而《我叫MT》第一个版本发布的时候,这个地址居然是直接写在应用里的——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游戏无法修改服务器列表,导致乐动卓越没办法在不更新应用的情况下开新服——照这个情况的话,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游戏如果开80个服务器,那么他们就得有80个各不相干的游戏上线才行。他们就只好又发了一个应用叫《我叫MT国际版》。

这件事情从游戏设计和技术架构设计方面而言,是应该在游戏开发开始时就必须定好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比如你该如何承载用户,如何扩展业务等等——所以,从《我叫MT》一开始的表现来推断,其程序员在开发这个游戏的时候也许没想清楚该怎么做,策划恐怕也没想好老玩家和新玩家的体验怎么处理——这本来就是乐动卓越已经几乎丧失希望后的最后一搏了。这之后还引来一堆合服、停服的麻烦事,索幸这个摊子也慢慢也收拾好了,当然后来很多《我叫MT》的公会也转去《刀塔传奇》了,这是后话。

最近也曾见到邢山虎,感觉到《我叫MT》在他身上还是引发了一些化学变化。那种变化很细微,但我还是能看得见。

 

陈天桥——宁教我负人

“怎么样?这次上海之行都还好吧?要是没什么事的话,要么……再采访采访我们陈总?”这是盛大代理《传奇》刚刚成功时请媒体去公司采访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感觉陈总是个没什么人采访、而整天坐在办公室又很乐意接受采访的人。那时的陈说起话来较有条理,有着和他年纪不相称的成熟,不过绝非语惊四座。

现在的陈天桥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也不常在国内待着了。但是知道盛大辉煌的人多,而记得盛大早年发家史的残酷的人,可能不多了。陈是个看起来中规中矩的男人,沉默、喜怒不形于色,有官员气质。他在复旦大学时就获得上海市唯一的“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毕业后在陆家嘴集团这种大国企中历练过。在盛大早期的新闻发布会中,上海市、浦东新区和陆家嘴的相关政府领导都会邀请来一起出席。不过盛大的成功,简而言之,和上面的两位创业者一样,签下《传奇》是当时盛大的最后一搏。

至今仍指点江山、只不过对盛大游戏兴趣越来越小了的陈老大(图片来源:网络)
至今仍指点江山、只不过对盛大游戏兴趣越来越小了的陈老大(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传奇》火了之后陈天桥的一系列铁腕行为,还是很令人吃惊的。陈天桥首先得罪的是上海育碧。笔者还记得当时就盛大的问题采访上海育碧时,育碧的负责人拍案而起、对陈天桥的愤怒态度。2001年盛大拿到《传奇》后,与上海育碧取得联系,育碧成为《传奇》的总经销商。负责为《传奇》申请版号、整套产品、计费卡及相关攻略、海报的设计和制作,并且利用自身的优势投入200万元做了前期的市场宣传。育碧还使盛大初次与渠道商建立了联系。《传奇》2001年11月18日开始投入商业运营。等到了12月中旬盛大开始以韩方技术有问题为借口,不再给育碧点卡号,但经育碧与Actoz的沟通,发现韩方并不存在技术问题。据悉在这期间,盛大还提出修改合同,要将育碧点卡收入的分成方式要改为预付,并且常以“管卡号的人病了”等借口继续拖延提供卡号,到12月底,盛大推出了自己的E-sale虚拟计费卡。双方的合作在2002年的3月终止。连邦成为《传奇》的总经销商。育碧在这次合作中没有赚钱,但也没有赔钱。当然盛大起家时本身也是弱势,合同中盛大给育碧的折扣过高,不得已就自己去做分销。不过盛大在上海育碧牵线与全国渠道商建立联系之后便立刻甩掉育碧和渠道商直接沟通的做法,也还是挺狠手的。

之后陈天桥又和《传奇》的开发商韩国Actoz翻脸。从2002年开始,Actoz就开始怀疑盛大的销售收入等直接关系到分成的数据的真实性问题。特别是传奇虚拟卡的总经销权交由陈天桥的另一家公司恒康网络公司负责之后,Actoz对盛大销售渠道存在财务盲点的怀疑愈演愈烈,他们解释说根本无意去盗窃什么玩家数据,而只是了解一个确切的平均在线人数。盛大拒绝Actoz靠近他们的客户数据库一步——这正是Actoz与盛大矛盾的开始。盛大之后以不满韩方自2002年5月起拖延更新版本、又加上8月服务器端程序的泄露两条“罪状”,所以自2002年7月起他们开始陆续拖欠Actoz的分成费(2002年11月时盛大支付了7月应付的分成费,但自8月后的分成费一分也没有支付),最终逼着Actoz在1月的单方面解约。Actoz当时的海外事业部法人代表曾告诉笔者,由于Actoz在韩国是一家上市公司,在每年的年底要向当地证监会提交本公司的收入报表。可盛大到年底仍然不支付8月之后的分成费,这分报告就无法提交。据崔雄说,盛大如果当时没钱,哪怕先给出一个明确的分成费支付数额都可以,但就连这也没有给过。盛大欠付Actoz的分成费当时的总金额预计达到1160万美元——厚黑吗?这就是所谓的原始积累(至于2004年盛大获得了Actoz控股权,那又是后话了)。2002年有一次陈天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具体让我说说对.com公司来看的话,我就觉得应该是让他们拿出点决心和狠劲的时候了。我们这个行业和赌场一样,输了的就一无所有,还有钱的在苟延残喘,为什么不看准一个地方就扔出去呢?如果你不舍得也要在消耗中消耗完。要不就退出,要不就要压赌,一定要看准一个方向,不要总觉得今天B2B好,明天B2C好。现在很多公司还在看着比谁不花钱,结余开支多,还是在烧钱。现在我们从这个行业出来,再回头看,我发现我们的成功在于我们敢博、敢关,敢于破釜沉舟。”

“狠劲”“压赌”“破釜沉舟”……你听听这些词,再看看陈总淡定的脸,震撼吗?

盛大为中国网络游戏业做出了不少开创性的贡献,例如24小时客户服务、例如虚拟点卡、例如多台Login Server并存的分区式服务器架构,例如玩家账号追回系统等等……这些影响中国游戏甚至互联网产业至深。此外盛大的内部管理系统也比较严谨,具备大公司的风范,培养出很多后来的游戏行业人才,也被称为游戏业的黄埔军校。我也还记得有次在青岛和盛大的员工聊天,他们提到陈天桥能记得当时一些中层干部的名字和生日时,还是比较感动的。

 

拉拉杂杂扯了一些彼此不太相干的人和事。其实也是闲聊。还记得我在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吗?我的答案是:接下来,我会本能地看手和脚。脸是很容易迷惑和欺骗他人的。看手,看脚,你就能知道她家庭的情况和一些习惯,甚至知道她到底是粗俗还是优雅。手和脚比一个人的脸更忠诚于他(她)自身的生活背景。举个简单的例子,她的脚跟是否经常被高跟鞋帮磨破?

但这个说起来又话长了……我要说的无非是——通过细节看人,在这个聒噪的世界里,往往能看出点额外的意思。

此外,我想说的是,通过对这些大佬的回忆,我深刻地感觉到,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是没错的。王滔33岁就身价过亿;陈天桥30岁的时候他的盛大公司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投资;邢山虎很早就投身游戏行业、同时还写奇幻小说,努力奋斗;雷军从20多岁就是程序员心目中偶像人物。

他们都聪明,也都曾破釜沉舟一搏。有创业打算的人,本身就是疯子了,何况百折不回的这几位呢。我觉得每个人也能从他们身上能照见自己的脚跟吧。

0

记者 生铁

post-boy@263.net

我从事的职业只比媒人多个“体”字。

查看更多生铁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