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总会信任它多一点。
11月7日,曾经宣称“要让MMO重新伟大”的《逆水寒》手游终于冲出国门,国际服全球同步上线。目前来看,它的成绩相当不错:在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苹果App Store、谷歌Google Play商店等上免费榜榜首,许多欧美MMO爱好者、主播也第一时间进入游戏,向观众们直观展示《逆水寒》手游的有趣之处。
一款游戏大受欢迎,总是有迹可循的。正式上线之前,《逆水寒》手游海外官网预约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今年9月,东京电玩展期间,《逆水寒》手游不仅靠华丽的展位、演出和先进的技术吸引了日韩玩家,还在东南亚区域的App Store获得了开屏推荐。有了这些铺垫,《逆水寒》手游能以相当高调的姿态进入海外市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如果再加上同期上线Steam的PC客户端,“逆水寒”(Sword of Justice)这个名字,应该会给许多海外玩家留下印象。
对于国内玩家和游戏从业者来说,每当有一款游戏选择出海,我们往往会想到一些“老生常谈”的事。比如,什么样的游戏能让海外玩家喜欢?我们是不是通过游戏做到了“文化输出”?国产游戏要以怎样的面貌展示给全球玩家?
《逆水寒》手游当然也会遇到这些问题。不过好在,它也在尝试解决。更让人感到有趣的是,它试图使用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向所有人展现自身的特色和中国文化的特色。
《逆水寒》手游是一款以北宋为时代背景,以武侠为故事内核,以开放世界MMO为核心玩法的游戏。直观看来,它就已经“要素拉满”——有传统,有文化,有容易被大众玩家接受的玩法。正因如此,一旦这样的游戏要出海,人们就会习惯性地对它寄予“弘扬传统文化”“做好文化输出”的期待。
大家会有这种想法,其实也不意外。根据统计,中国游戏的海外销售额已经长期高于中国图书、音乐、动漫、影视剧的海外销售额总和;游戏成为中国文化输出最重要的载体。假如是一款体量、影响力都够大的“大作”,那么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文化输出”义不容辞。
而从《逆水寒》手游的表现来看,它似乎想“既要又要”——要大量的关注、玩家的反馈、社交平台上的热度;也要文化的拓展,广泛传播的符号、细节与情绪共鸣。
奇妙的是,它也差不多都做到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逆水寒》手游灵活而熟练的运营,能在不同地域准确抓住玩家感兴趣的点,给予他们合适的内容。比如,在ACG氛围浓厚的日本,知名声优花江夏树在游戏上线当天开启直播,人气Coser Enako发布了自己Cosplay的狐狸时装造型,引来不少玩家关注;在偶像文化发达的韩国,男团Super Junior成员在社交平台贴出的游戏虚拟形象合影让“逆水寒”出圈;在泰国,《逆水寒》手游请来国民级明星“小水”代言,清新可爱的形象大受好评。
从运营角度,《逆水寒》手游可以说是“玩家喜欢什么,我们就愿意做什么”。而这样的思路建立在游戏自身内容够丰富、质量够高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从许多资深游戏主播对游戏的反馈中得到佐证。比如专注MMO游戏的美国主播KanonXO,他在视频中提到《逆水寒》手游的角色建模、动画演出、捏脸自由度都相当不错。主播Hobikago与Vique注意到了游戏中款式多样的服装;多位主播表达了对画质、美术风格、剧情、战斗和职业设计的肯定。
更让海外主播、玩家感到新鲜的是游戏中的AI NPC。许多人表示,他们以前从未见过可以真正自由对话的NPC,这令人“难以置信”。而游戏通过剧情展示出的人物故事、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坚持的原则,也让人一定程度上理解了中式武侠内核的“正义”。
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对《逆水寒》手游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武侠文化元素逐渐产生兴趣:有玩家喜欢画面中的灯笼;有玩家注意到了有“中国风格”的服饰和发型;有玩家去搜索了北宋朝代基础知识;有玩家认为游戏的战斗设计能让人感受到中国武术的特色……
在我看来,这是《逆水寒》手游做对了的地方——用优秀的游戏内容自然而然地展示富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再通过它们展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现实角度看,《逆水寒》手游在移动端的画质表现、剧情演出、有AI加持的角色互动,以及同样被不少主播提及的副本设计、社交要素,对于海外同品类MMO可以说是“降维打击”。而海外玩家被它的画面、故事、角色和玩法吸引之后,很可能会产生另一些疑问:这些服装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为什么一些门派居住在山上,而另一些住在闹市里?中国武功流派与水、火、风等元素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些具体的疑惑,就是“文化输出”的契机。别忘了,《逆水寒》手游后续还有着数量丰富、类型众多的内容:故事背景越来越宏大,从城市、原野、星空,到边疆、深海、岛屿;玩法从经典角色扮演、开放世界探索,到家园建造、种田、Rogue、自走棋、搜打撤,一直在持续更新。
想社交,可以在庄园里和朋友们聊天,下棋,也可以相互“偷菜”,在市集里摆摊;想要新鲜的东方美学,有中国美食、刺绣簪花、皮影傩面、英歌舞、黄梅戏,数不胜数;到了中国传统节日,还能与心仪的对象来一场约会,体验特殊互动……《逆水寒》手游在过去2年多时间里的内容积累,已经足以在海外玩家心目中构建起一个“中国古代背景的好玩游戏”。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些“既有又有”,取之不竭的内容,不仅能够吸引玩家沉浸其中,还能为越来越多的人传递一种理念:来自中国的厂商,来自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内容,能够带来让当今世界各国玩家喜爱、产生共鸣的游戏作品。
就像宫崎英高能让全世界玩家学会写“死”字一样,随着《逆水寒》手游国际服的长线运营,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内容,像是建筑、歌舞、技艺、民俗,乃至历史故事,侠义精神与诗意意境,同样可以为海外玩家理解和推崇。毕竟,有国服在先,我们可以信任《逆水寒》手游在构建内容、展示趣味,以及紧跟网络潮流整活造梗的能力,这些经验在海外应该也同样有效。
在东京电玩展期间观察《逆水寒》展台时,我就感慨过,它最打动我的是一种“松弛感”。在《逆水寒》手游国际服上线时,我又一次见到了这种松弛感。它不再正襟危坐,考虑“我们的传统文化怎样才能让海外玩家认可”,而是大大方方展示自信和创作能力,“我们的游戏值得全世界所有玩家喜欢”。在我看来,这种视角和心态的变化甚至比做好了多少大版本、拿了多少个“第一”更有意义。
人民网对《逆水寒》手游国际服的报道对这一点做了更简明的概括——“中华文化数字化出海新篇”。报道中提到,《逆水寒》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经验,不仅适用于游戏产业,更为整个文化出海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找方向总是困难的,而《逆水寒》手游明显是找对了。
巧合的是,《逆水寒》手游国际服上线期间,恰逢国内电商“双11”。对于《逆水寒》手游来说,这么好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11月8日,《逆水寒》手游在抖音开启了“双11盛典”带货直播。内容不仅包括游戏内道具礼包,还有新上架的时装和“限时返场”商品。因此,不少玩家开播几天前就在社媒和短视频平台上分享“新时装别急着买,蹲蹲双11直播间”“返场的有小丑、妲己、纣王、岁鳞、丹橘和风火轮,都是玩家呼声很高的时装”。
正式开播后,《逆水寒》手游的风头也很强劲,刚开播就冲到了带货榜总榜第一,热度是第二名的将近2倍。说它是“断档第一”并不夸张。在带货榜游戏服务分榜上,《逆水寒》手游更是一骑绝尘。
尽管游戏官方和视频平台还没有公布具体数据,但仅与自身对比,《逆水寒》手游的直播成绩应该相当可观。可以说,《逆水寒》手游是国内率先在“直播带货”方面尝到甜头的游戏——今年8月,《逆水寒》手游在抖音首次尝试直播带货,直接冲上带货榜游戏服务分榜榜首,4小时销售额超过2500万元,仅“凿子”一项道具的收入就达到百万元。
在如今传统带货直播陷入种种套路,销量和口碑均呈下滑趋势时,以售卖游戏内道具时装为主的《逆水寒》手游直播反而异军突起。玩家们嘴里说着“说好不给‘逆子’花钱呢”,实际上却大方购入礼包、道具和时装,不得不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除了直播带货,《逆水寒》手游还直接卖货。今年9月,游戏在电商平台开放了官方周边旗舰店,玩家同样反响热烈,周边商城首日销售额就超过了3000万元。整体来看,《逆水寒》手游是把“卖货”这件事从线上贯彻到线下,从游戏里带到游戏外,而它也逐渐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为游戏持续贡献营收。
一些观点曾经分析过《逆水寒》手游直播带货成功的原因。比如,它卖的是虚拟商品,省去了包装、运输等成本;同时,玩家购入物品后可以直接在游戏中使用,无须下单后长时间等待收货,这些都有利于降低厂商成本,提升玩家的消费意愿。
在我看来,除了这些原因之外,《逆水寒》手游能成功带货,周边商品热卖,还因为它自身的气质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观念,由此衍生出的运营策略也就能够适应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一直以来,《逆水寒》手游在玩家心中都是接地气、生活化、够欢乐的形象,而网购、直播又是年轻玩家生活中已经熟悉,甚至成为习惯的消费方式,有些年轻人闲暇时会挂着直播间,哪怕不买什么,也可以作为“背景音”消遣。正因如此,一旦游戏运营想出了新点子,玩家自然愿意凑个热闹,买上几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更何况,《逆水寒》手游直播间里是真的有优惠,有绝版返场,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回头看,我们会发现《逆水寒》手游在营收方面想的点子还不少。从早期的“价格战”,打6元时装低价牌,到宣传“让MMO再次伟大”,以造梗出圈吸引更多潜在用户,再到如今的直播带货、周边商城,《逆水寒》手游总在上网冲浪第一线,年轻玩家对什么形式感兴趣,它就推出什么形式;年轻玩家的注意力放在哪里,它就把内容做到哪里。
相当一部分MMO玩家喜欢的正是这种“不放过每一次新鲜”的热闹氛围,《逆水寒》手游也能做到和玩家一起蹭热点、造热点,与玩家共同成长。
这也大大拉近了《逆水寒》手游与玩家的距离。对于不少玩家来说,这种“每次都有热闹”不仅意味着他们可以在游戏运营活动中有足够的参与感,还意味着游戏“懂我”,在他们喜爱的娱乐形式、消费习惯中提供恰到好处的内容——如果你是游戏运营者,你一定明白这种被玩家认可“懂”的珍贵——这样一来,玩家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逆水寒》手游的存在,而他们也愿意让这样一款游戏陪伴在自己身边。
大约2年前,《逆水寒》手游上线不久,当时我对它的期望是“打破MMO困境”。在那之后,《逆水寒》手游凭借足量的内容更新、对移动端的技术优化和擅长整活的营销策略做到了这一点。人们提到《逆水寒》手游时,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它总能做到新奇有趣,一旦有了新热点,《逆水寒》手游总会有所反应。
再直白一点说,《逆水寒》手游总是保持着活力。不论你什么时候关注它,它都以时下最新、最优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开发品质方面,《逆水寒》手游一直处在行业最优先水平,全景动态光追、全局光照、动态天气等技术让游戏在移动端有着不输原生3A大作的画面质量,AI NPC、AI捏脸等前沿技术的运用让玩家长时间保持着新鲜感。不仅如此,与手游国际服同期上线的《逆水寒》PC版也完成了技术、UI等方面的提升,体验达到了一线客户端游戏水准,上线Steam后反响也不错。
内容方面,《逆水寒》手游在还原北宋时代景观、文化细节、市井生活的基础上,将武侠文化与年轻人喜爱的种田、经营、下棋、推理、社交等玩法广泛融合,既是“江湖”,也是“生活”,构建起了玩家的归属感。
运营方面,社交平台上努力出圈,吸引大众关注,直播带货,周边商城,拓展PC版等方式,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年轻消费者的营收体系。年轻人的关注点在哪里,《逆水寒》手游就能走到哪里,始终与玩家的需求共同进退。而这也是一款游戏长期发展、长线运营的有效方式。
如今,随着国际服全球同步上线,《逆水寒》手游又有了新的目标。海外市场既是“逆水寒”IP展示中国厂商实力,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扩展出海,让国内玩家、市场和国际交流对话的途径,也是“逆水寒”产品体系进一步构建全面营收体系的方式。从《逆水寒》手游全球上线破纪录感谢信中,游戏官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始终相信,东方文化内核具有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语言的魅力。”而上线几日的市场反响,也让《逆水寒》手游有机会靠国际服、PC端获得更多渠道的营收。这不仅对于它自身有意义,对于同等体量、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也是一条值得借鉴的路径。
当然,目前《逆水寒》手游国际服上线时间不长,我们还不能“中场开香槟”,过早判断它一定能取得多么举世瞩目的成绩。不过,这毕竟是“逆水寒”——它有坚实的内容、技术、文化基础,还有创新与活力,跳脱与整活,我们总会信任它多一点。以《逆水寒》手游的运营能力和本地化服务支持,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在海外社交平台的热搜上看到“Sword of Justice”词条了——“逆水寒”会有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