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怪话:关于游戏的记忆消失了……

我当然觉得这未必是坏事。

编辑梅林粉杖2025年11月06日 20时20分

触乐怪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呵,讽刺我没脑子!(图/小罗)

我喜欢步行模拟器,打了很多,前几天想要在PS5上截点图,于是重新下回了《Everybody's Gone to the Rapture》,读了很多年前的云存档,进游戏里闲逛。逛着逛着,不禁大惊失色。

《Everybody's Gone to the Rapture》我当然玩过,还是刚发售时就白金了的,现在回到游戏里,竟然完全不记得剧情,也不记得我的存档在第几关,更不知道接下去要怎么走才能回到我似乎还尚存一丝印象的那些好看的场景。我就这么忘光了?

再早几年,我记得有一次,触乐要发一篇开发者故事,讲的是《Everybody's Gone to the Rapture》的制作组The Chinese Room的一些轶事,我负责审稿,核查事实,改改错别字。为此,我阔别几年又去游戏里走了走,截了一些好看的图。那个时候我还拥有记忆,尚可快速定位到一些关键场景,知道哪里有漂亮的房子,哪里又是刚刚丰收的一片金黄色原野。

我真的好喜欢这个优雅的、淡淡的感觉……

在那篇文章里,开发者们讲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英伦乡间牧场里有一种叫做“梯磴”的奇怪设施,它设计出来的目的是让人畜可以在漫无边际的牧场围栏中间有个可以踩踏的着力点,从而轻松地翻越围栏而过。然而这种设施好像只是英国人的独特发明,全世界其他地区的玩家,以及《Everybody's Gone to the Rapture》制作过程中身在美国的监工们(这个游戏有索尼的协同开发),大家都没有意识到那个东西实际上是一道门、一个出口,是作为捷径存在的。相反,很多人把那当做阻碍,一个明显的“此路不通”的暗示。

那么,在审稿时,我就想,需要给这个梯磴配个图呀,让读者们直观地看到这个东西,多棒!而且我知道哪个场景里有,让我去截!

可是现在,我真的不记得是哪个场景了,找了半天都找不到,就这样忘光光。

前景中的这个东西就是梯磴,来自我古老的PS4上的截图

这种事儿,很显然,它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我玩游戏就是很容易这样,在一个时间段里全情投入,所有细节我都注意,所有彩蛋、收集元素我都挖掘,直到打完。从那以后,就如左耳进右耳出,迅速放空,就忘掉了。

我已经不太记得前年打的《木卫四协议》讲了个什么故事,主角叫什么,有什么坑人的难点。这就导致如果有朋友兴致勃勃来问:“那个什么什么游戏,怎么样啊?讲了个啥?”我仔细一想,脑袋空空,只好非常恬不知耻地暗暗打开百科和云视频补个课,才能回忆起一些依稀的往事……

这其中最可怕的是,有的游戏打到一半搁置了,过了很久再回去的时候,既忘了键位,也忘了剧情,存档在游戏中期,不会再有教学关,只得偷偷云一下网上视频,追一下进度,才能知道“我在哪儿,我是谁”。

当然,我觉得这未必是坏事,我打算找时间重新玩一遍《Everybody's Gone to the Rapture》,就像玩一个新游戏一样,没有记忆,就可以收获很多惊喜。

几天前顺着路标找记忆,许多年后再玩,感觉心境不太一样了,一时难以沉浸下去……

我甚至想重温《直到黎明》。它的PS5重制版10月已经加入会员订阅,评价一般,据说新增的内容很少,而且帧数还不稳定,我也还是想玩呢。这一类游戏如果深挖能找到一大票缺点,只是我并不在乎,因为它仍旧给你了一种亲身体验青春恐怖电影的机会,亲身决定所有角色的生死,并且往往事与愿违。

你很讨厌一个角色,非常想让他或她去死,便在游戏中疯狂选择那些像是要作死的路线,可这个人往往能够活下来。相反,你处处担心提防、想细心呵护的那个,也许突然就没了,而且死法可能还极为惨烈——这却是我大推荐此游戏的原因之一。

第一次通关就打出团灭结局的肯定是天才,我都是最后才打出来……

很多朋友生气就生气在这里,觉得《直到黎明》,乃至制作组Supermassive Games后续的那些游戏缺乏逻辑,玩家根据剧情暗示进行的选择经常指向令人意外的结局。可我觉得这样没问题,人生不就是如此吗,那种种瓜得豆、充满狗血的感觉,真是太好、太真实了。生活中本来就没有什么明确的因果报应,如果每个选择都像明示一样告诉你“这是一条死路”,是不是也很没意思?

就如记忆力衰退能让我每次打老游戏都像进入新游戏一样,这也是当初无论如何没有预料到的。

0

编辑 梅林粉杖

meilinfenzhang@chuapp.com

其实,我是一个美工

查看更多梅林粉杖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