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影视领域和艺术、文学领域的积累,去托举新的流行青年文化,与游戏共创。
如今,提到游戏跨界,人们已经不再陌生了。社交平台上,游戏IP与商业品牌的合作几乎每天都有联动“官宣”;打开视频网站,电竞赛事直播、游戏周年庆晚会轮番上演;来到线下,游戏嘉年华、音乐会吸引了许多普通玩家参与;甚至于,游戏、ACG文化衍生出的“谷子经济”也经常登上新闻,成为拉动实体消费的一份力量。
当游戏越来越融入普罗大众,一步一步成为Z世代的流行文化标志,游戏世界与文娱领域每一次跨界的融合、出圈,都是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可能是一项独特的创意、一个“封神”的舞台、一场精彩的直播、一台成功的晚会……而这些少不了一个充满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游戏有着顶级理解的团队,付出专业的努力,才能让它们真正落地。
那么问题就来了:是谁在拉近两个世界的距离?
今年3月的一天,我见到了马力导演,“超急马力”工作室的创始人。在大众文娱领域,超急马力曾经策划制作过青海卫视《花儿朵朵》、芒果TV《乘风破浪的姐姐2》、腾讯视频《炙热的我们》等热播综艺;而在游戏领域,近些年来,他们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与腾讯游戏《王者荣耀》合作的一系列衍生节目。
马力导演向我介绍,团队与《王者荣耀》的合作始于2016年。当时,他们制作了文化普及节目《王者历史课》。这档节目其实带着一点“危机公关”的味道——近10年前,大众对于游戏的接受度普遍不高,《王者荣耀》里一些英雄角色的形象引起了人们的议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游戏,了解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差异,超急马力团队决定在《王者历史课》里让文化名人讲述真实历史与游戏世界的碰撞,“让更多的人既能了解历史,又能知道游戏是怎么一回事”。
以“历史课”为契机,超急马力与《王者荣耀》展开了KPL电竞赛事直播、颁奖典礼,游戏周年庆、晚会演出等等合作。包括2017年KPL冠军杯开场宣传片、颁奖典礼,以及2018年、2020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共创之夜”周年庆晚会。不知不觉间,团队为《王者荣耀》策划、制作、落地执行文娱演出已超过8年。
马力感慨,在这8年时间里,团队相当于从“玩家”和“普通观众”的角度,同时感受到游戏在大众语境中的变化:随着社会发展,游戏也从被误解的对象逐渐转变为一种青年文化、流行文化,逐渐融入大众之中;人们意识到,虚拟世界里发生的故事也能影响我们身边的人和人情。正因如此,游戏与文娱的互动已经不再是“圈地自萌”,而是跨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团队也精准地预见并捕捉到了这种碰撞。他们用“翻译”来概括自己的工作——作为文艺工作者,他们想要挖掘出游戏中的故事与情感,用舞台、视觉等多元化的形式,把游戏“翻译”给更多的观众,更多的领域,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在“翻译”的过程中,游戏是毋庸置疑的核心。从2016年第一次制作《王者荣耀》周年庆晚会“共创之夜”开始,团队就着重以《王者荣耀》世界观、内容、叙事为核心的角度去呈现舞台表达。他们的想法是,《王者荣耀》本身已经是一款热度极高、体量庞大的游戏,因此,团队“不是以艺人的咖位,或是如何为游戏制造声量去规划流程,而是依据一条完整的故事线,根据‘王者’IP世界观去编排歌曲舞台和表演”。
在那之后,策划团队经手的每一届共创之夜都是从《王者荣耀》世界自身的核心立意出发,确定大的表达方向,再做细致的拆分讲解。显而易见的是,随着《王者荣耀》游戏世界故事发展进程的变化,团队所呈现出的答卷也截然不同。
比如2022年《王者荣耀》7周年共创之夜聚焦于“云中赛年”,用62吨沙作为舞台语言,实体化展示了游戏地图上的全新区域“云中漠地”,呈现出神奇舞台视觉的同时,还塑造了让玩家印象深刻的名场面:吉克隽逸演唱的《星火》落沙舞台,具象地承托出游戏世界观里“超现实主义”的视觉表达。
到了2024年,也就是《王者荣耀》9周年共创之夜,超急马力选择的主题是“在你身边”——9年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一款游戏能够在这样长的时间里陪伴玩家,提供情绪价值,是非常珍贵的。“我们想凸显游戏与玩家的亲密关联,以此去构建不同的节目。”
观众的确能够从演出中感受到这些情绪。2024年10月27日,我也坐在屏幕前,从头到尾观看了9周年共创之夜的直播。当屏幕中熟悉的角色轮番出现,王者大陆世界被接连点亮,当许多知名主播、KPL选手带着他们的段子和梗频繁登场,当说唱歌手用歌词吐槽“我信誉分呢”,我都能在弹幕里找到不少与之有共鸣的玩家——策划团队确实知道,熟悉《王者荣耀》的人们想看到什么。
后来,我在这次共创之夜的回放视频评论区里看到一条高赞留言:“(《王者荣耀》)是我玩得最久的一个游戏,真的,全是青春。”
在团队看来,周年庆相当于一个“破茧”的时间节点,所以他们要为游戏做出阶段性的梳理,找出未来方向和侧重点,然后才能共同成长,去把那些还没有发生的神奇故事书写出来。
带着做好“翻译”、做好跨界文化碰撞的心态,马力导演将共创之夜视为自己的“人生作品”。“我在入行时就想过,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算是人生作品。虽然演艺圈总是被视为一个争名逐利的地方,但我仍然想在商业成功和艺术表达之间寻找平衡。”他说,“后来,我选择用自己过往在传统影视领域和艺术、文学领域的积累,去托举新的流行青年文化,与游戏共创。这是我的笔触能书写出的东西。”
不论是《王者历史课》、共创之夜,还是KPL冠军杯与颁奖典礼,超急马力团队始终将“共创”视作与游戏IP携手成长的理念。“可以是一段短短的VCR、一次超大型的活动,也可以是一场世界级的赛事、一个人物的特写。”马力说,“我们会从不同的内容经历中雕塑出与品牌合作的方式,反过来,这些内容又能构成团队的形象素描。”
马力将团队形容为“刺客型输出者”——像《王者荣耀》里能支援、能爆发的多面手角色;而这种创造力和执行力,也让团队在8年间通过赛事直播、颁奖典礼与共创舞台,展现了对电竞文化的理解与把控。
作为当代体育精神的全新载体,电竞要如何从小众赛场走向全民共鸣?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团队总能捕捉到电竞的“燃”与“温度”,让选手故事、赛事精神和观众之间产生情感共振。他们擅长用舞台塑造电竞热血的体育属性与荣誉感,同时认为“失败”的力量同样值得被注目。投射到舞台上,就是既要有张扬的、展现震撼力的部分,也要有安静的、呈现成长与困境的细腻表达。
正如7周年共创之夜上,他们借用亚运点火仪式的灵感,以火焰点燃《王者荣耀》Logo,营造出暴力美学的“狂”;同一场演出中,他们又安排电竞选手与玩家代表坐下来,平静的合唱,用干净、带点悲悯的氛围打动观众。马力说:“这两种极端的情感,都是电竞的真实模样。”
作为艺术工作者,超急马力团队始终认为,表达的核心是“人”。带着这种想法,他们成为第一个用全明星、群像方式塑造电竞选手的团队。“游戏产业、电竞产业都是由生动鲜活的人组成的,因此,群像的雕塑也是最真实、最让人动情的。”
在8周年共创之夜,歌曲《无名之辈》的舞台则具象化了这种理念:不只是捧起奖杯的选手被聚光灯照亮,舞台上还有那些背后默默无闻付出的人,他们是不被大众看见却不可或缺的维度,也是团队希望向所有电竞人表达的致敬。
对“人”的重视,让电竞成为超急马力团队与游戏行业共创最成功的领域之一。马力告诉我,团队经历了电竞从被误解到成为正能量符号、再到登上亚运会舞台的变迁过程,因此,他们着力挖掘电竞的体育属性,塑造“人”的故事,让玩家和观众直面电竞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以及它为人们带来的拼搏精神与感动瞬间。他们希望,电竞能超越一场赛事或晚会,成为真正连接体育精神与青年文化的内容产品。
除了文娱产品,超急马力团队还致力于帮助游戏、电竞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他们把在演艺领域的丰富经验传播、分享到游戏领域,为许多电竞选手、主播、解说、主持人搭建了合适的舞台,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场合中成长,直至成熟到可以独当一面。
KPL解说、主持人李九对这一点感触颇深。从2016年成为《王者荣耀》官方解说开始,他与《王者荣耀》电竞、KPL一起经历过荣誉与低谷,自己也完成了从初出茅庐、获得声望与玩家喜爱,又从“飘了”到务实,重拾对KPL、对解说工作尊重与热爱的蜕变。
在李九看来,解说和幕后工作者的工作性质有相似之处,他们都不是舞台的中心,却也不可或缺。用游戏来比喻,他觉得解说的位置像是“中路”,是比赛的喉舌,要让观众实时理解瞬息万变的赛况,因此“不能成为纯粹的工具人,也不能太在意外界的眼光”。相比之下,幕后人员则是“游走位”——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做着至关重要的事。
在KPL直播、颁奖典礼和共创之夜上,李九与超急马力团队合作过很多次。“他们非常专业。解说最能直观感受到这一点。”李九说。
李九告诉我,超急马力的专业精神首先体现在合作过程中。“比如共创之夜,他们在流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很细致,也会和我一直沟通,让我觉得自己也是创作的一部分。”他说,“我刚开始主持时,导演还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在场上怎样调度,每一个眼神怎么表现,怎样和嘉宾交流,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才意识到,那些本来以为很简单的东西,还有这么多说法。从那时候起,我对舞台、对主持工作产生了一种敬畏。”
不仅如此,李九还说,他能在与超急马力团队的合作中感受到一种“升华”——不仅限于比赛、KPL和《王者荣耀》,还有从外部视角审视游戏、电竞以及其中的人的态度。“在合作过程中,我不断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不只是从比赛的角度、电竞解说的角度,还有从导演的角度、舞美的角度、执行的角度,去了解办好一场比赛,一台晚会,到底需要什么。而且,团队里的人都很真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
这种眼界上的开拓和艺术上的思路提升,对李九有着更大的帮助。从这个角度看,超急马力团队的“刺客输出”属性,又让他们发挥出了比一般游走位辅助更高的效果。
马力也认为,如今,许多年轻人喜爱游戏,但不一定都能成为游戏开发者或者一线从业者。那么,为游戏IP制作衍生文娱产品、文化产品,也可以成为年轻人的职业选择——超急马力团队里就有许多游戏爱好者,他们把收藏的手办、海报摆满了办公室。
未来,游戏行业还会与其他领域更多地沟通、交融、合作。而在文娱方面,超急马力对自身的优势十分自信。他们用3个关键词总结了团队的特色——正当年、不轻浮、灵气高。
“正当年”是因为成员年龄都不大,正处于对流行文化“高敏”、喜欢“搞抽象”的年纪。 “不轻浮”指的是他们的基本功都很扎实,学习能力和执行力也足够强。很多人在各大卫视经历过严格的训练,又经过了网络媒体、商业化的考验,如今,他们努力把握当下的流行文化,从中找出实现创意的方式。
“灵气高”则沿袭了“共创”的目标——在与IP的合作中不断尝试,聚焦青年文化,与受众产生共鸣。为此,团队也注重让每一个具体的“人”发挥灵感,试图让IP中更多的细节打动观众。
“游戏行业需要‘艺人化’的塑造,需要更成熟的自媒体运营,再加上对‘人’的重视,我们未来会从这3个维度出发,展开在游戏行业的工作。”马力总结。
尽管在文娱领域浸淫多年,超急马力团队仍对游戏、游戏行业保持着尊重与谦逊的态度。对于以往合作过、以及未来可能合作的游戏IP,在游戏玩家与大众流行之间,他们坚持着 “翻译”的思路,坚守着创作的初心。
8年以来,超急马力团队选择扎根在《王者荣耀》游戏世界里,塑造的名场面和创作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们将共创之夜的创作理念概括为“整理”和“重塑”,是描述游戏里超越现实的多元世界观、建立IP、加强和玩家的情感连接,是塑造电子竞技热血拼搏的体育精神,亦是打造游戏行业“艺人化”,展现“人”的成长。
“比起我们自身,合作对象更加重要。我们是用自己过往积累的经验去托举,去帮助。”马力坦诚地说,在《王者荣耀》里,多元世界观是基础,共创之夜体现的是IP、是品牌,而电竞赛事的重心则是人。“我们只有梳理清楚题材,它要表达什么,面对的观众是谁,然后才能找到最合适的翻译方式,激起观众的共鸣。”
不论在哪个维度,不论每年晚会的侧重点在哪里,超急马力团队都能“沉下心来”,做几乎1年的创作和内容输出,这是每一个名场面作品诞生前的必要条件。
必须承认,在看到“超急马力”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会下意识地把它与70后、80后童年记忆中的“超级玛丽”联系起来,那是当年的玩家们对任天堂名作“超级马力欧兄弟”的昵称。但马力告诉我,这只是个奇妙的巧合——马力是他的真名,因为工作时性子急,能吃苦,人们给他起了个“超急”的绰号;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时,原本想用的名字被人注册了,他就想到了“超急马力”这个名字。
“它听起来很真实,有速度感、能量感,这也是我们团队想给人留下的印象。”马力觉得,如果这个名字还能让人联想起游戏,或许也说明,他们的确与游戏有缘。
最后,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在游戏这个领域,超急马力想做到什么?”
他先是给出了一个十分“商业”的回答:“如果有游戏想要做大型活动、电竞赛事,想要艺术化的文娱产品和人员培养,可以来找我们——这是真的。”但思考了一会儿之后,他又说:“我觉得,未来游戏也许可以成为中国的骄傲,我们也想成为这种骄傲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