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照进现实,二创圈最近流行起来的“瓦ONLY”是什么?

我意识到,这一整天所感受到的、看到的,都指向同一个源头——由衷的热爱。

实习编辑周煜博2025年05月06日 19时42分

“娜塔莎”有任务在身。

这不是什么秘密行动,至少对她而言不是。每一次呼唤都是她积极回应的信号。她晃动着自己的橙色贝雷帽(如果你是《无畏契约》玩家,一眼就能认出那是“炼狱”的帽子)。谁要是喊她的名字,她就奔向声音的源头,眼睛里映出对方好奇又兴奋的脸。

娜塔莎是一条黑白相间的边境牧羊犬,也是今天这场《无畏契约》特殊派对中最积极的“特工”之一。她灵敏地穿梭在人群中,执行着她的“社交任务”。每一次成功的互动,都像在目标处安放了一颗无形的、充满快乐的爆能器。 

但这片街区空气里弥漫的绝不仅是属于娜塔莎的活泼气息。一种难以言喻的能量在涌动——潮流的,属于年轻人的,混合着低沉的音乐、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某种……蓄势待发的紧张感。

这是五一假期期间,《无畏契约》在北京举办的线下“瓦ONLY派对”现场。官方将这场活动定义为:“一场所有‘瓦’玩家二创脑洞爆炸的线下派对”。根据我连续2天在此地的亲身感受和观察,这更像是一场《无畏契约》与玩家双向奔赴的“约会”。

《无畏契约》最近势头正猛,国服同时在线稳定突破200万人,备受期待的手游也正式开启预约,“瓦学弟”“笨蛋奶妈”等热梗不断破圈,相关话题在抖音播放量突破1200亿次、小红书讨论量也超过1300万次——这样的传播量,已经可以用现象级来形容。

线下,《无畏契约》的社群活动也是异常丰富,无论是“瓦搭子夜市”“篮球派对”还是这次的“瓦ONLY派对”,都将“瓦”的潮流带到玩家面前。我来到这场派对,正是想探寻《无畏契约》在激烈对局之外带给人的感受——当下的玩家,正以怎样新潮的方式诠释和表达他们对游戏的喜爱?在这样一场聚焦于“二创”的ONLY派对上,玩家们的创造力,对于《无畏契约》这款游戏本身,又意味着什么?

瓦ONLY派对中的“萌宠特工”们,左上第二只黑白相间的边牧就是“娜塔莎”

《无畏契约》“占领”街头

车沿朝阳门外大街向西行驶,从广场旁那块巨大的苹果LED广告牌下驶过,道路两边有风格各异的涂鸦艺术。这个街区我常路过,不同于北边2公里处三里屯的精致与规整,这里弥漫着一种更不羁的气息,似乎天然就是那些想要表达自我的年轻人的聚集地。

路边的THE BOX年轻力中心商场,室外二层,橘色的铁丝网围起一座露天的篮球场,海报上印着醒目的NBA标识,球馆底下是覆满涂鸦的滑板公园。年轻人穿着滑板鞋、工装裤、Oversize风格的外套,在昏暗的灯光下跳起、跌倒、再跳起。

贴在玻璃幕墙上,巨幅美漫风的《无畏契约》角色毫不突兀地与街区融为一体。海报上的游戏角色“奇乐”足有3层楼高。更高处深紫色的巨大字体宣告着活动的主题——“瓦ONLY派对”。这场派对为期3天,从5月3日开始直至5月5日假期结束。商场内的霓虹灯管与《无畏契约》LED屏幕光影交织,商场外露天的“莲华古城”挤满热情的玩家,旁边下沉广场的电竞舞台传来低频震颤的电子乐,这些元素无不在宣示:这个五一假期,这片街区都已被《无畏契约》全面“占领”。

THE BOX年轻力商场中的瓦ONLY派对

5月2日,距离瓦ONLY派对正式开始还有1天,我到达现场的时候,场地布置已经接近尾声,互动设施已经可以先行体验,整个派对场地被划分为三大核心区域:“造梦派对”“脑洞派对”和“无畏网吧”。

户外的“造梦派对”区精心还原了游戏地图“莲华古城”中“A大”(A区较大区域)的经典场景;商场内的“脑洞派对”区有5台宇树机器人,整个场景与《无畏契约》靶场中的训练机器人颇为相似;设在街边下沉广场的“无畏网吧”是电竞舞台,可以比肩专业的电竞赛场。

我四处张望,希望能“逮”到一两位工作人员聊聊——为什么要策划一场“ONLY”派对?这种形式在官方活动中并不常见。

然而,除了那些熟悉的游戏角色Coser,我没发现任何熟悉的面孔。无奈之下,我索性一个人蹲在“萌宠爱瓦”展区里,开始撸猫。旁边,一位很活泼的“奇乐”Coser怀抱着一只狸花猫,和身边人聊着天,看起来跟谁都熟,我自然以猫为话题,和她搭上了话。

她有着两重身份——既是这次活动的工作人员,又是自费出Cos的玩家。她在腾讯任职,北京地区的游戏线下活动大多由她所在的部门对接。这场瓦ONLY活动,她很早就参与其中,“年初就开始筹备了,前几天一直在盯搭建”。

瓦ONLY派对现场人头攒动

她告诉我,今天并非工作日,她纯粹是自愿来活动现场出Cos玩的。那一身“奇乐”服装是她从闲鱼上租来的,猫倒确实是她自己的。当然,在工作场合,也不会玩得很纯粹,“奇乐”还是有些忙上忙下的势头在,“有点像自费上班”。

这种由玩家自发形成的社区文化,往往是最真实、动人的。没有刻意的人为干预,游戏文化如同活水般自然流淌,最终在玩家们的默契中,沉淀为新的社群语言。“奇乐”告诉我,这里几乎所有的物料下面都有署名——实际上,那些都是玩家的二创作品,官方采用了征集授权的方式,把它们制作成了公仔、挂画、手办之类的实体展品。

我仔细一看,活动中最显眼的“幽影猫猫”大型公仔,基座下的确有一串ID——@thunder1tty,我问“奇乐”:“这些二创作者本人会来到现场吗?”她摇了摇头:“会不会到场不太清楚,但明天下午会有一个二创作者的颁奖仪式。”

这很棒,如果我的作品能被官方投入资源制作成实体模型,并在这样的派对中展示给成千上万的人看,我一定会十分兴奋。

“雷霆猫猫”创作的“幽影猫猫”

后来,我设法联系上了“幽影猫猫”的作者,一位2004年出生的女生,目前正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读书。她希望我称呼她“雷霆猫猫”。

雷霆猫猫说,自己几乎玩遍了市面上热门的FPS游戏,《无畏契约》打到了超凡段位。她告诉我:“因为我自己特别喜欢打FPS,从小打到大。画画算是我的童子功,遇到喜欢的游戏就会画同人二创。”

身在异国,雷霆猫猫无法亲临北京的“瓦ONLY派对”现场,“我还是蛮想参加的,没能到现场真的很可惜”。她的“幽影猫猫”设计灵感,来源于《无畏契约》万圣节活动的一张卡面,上面画着戴着猫猫发箍的游戏角色“幽影”。

“我觉得幽影和黑猫的适配度特别高,”她解释道,“都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色系也都是偏暗黑的。”雷霆猫猫此前也为其他钟爱的FPS游戏画过二创作品,但在《无畏契约》这里,她第一次获得了来自官方的正式认可,“感觉就更有信心去创造出更多的二创作品了”。 

来自民间的艺术家

沿着街边走,一块名为“诚意致谢”的公告牌吸引了我的注意。牌子第一行写着:“这是一场由《无畏契约》二创玩家脑洞碰撞而生的派对……特向以下每一位为本次派对贡献创意与作品的《无畏契约》艺术家表达最诚挚的敬意与感谢!”下方是密密麻麻的致谢ID。

《无畏契约》致谢二创玩家

88plan是瓦ONLY派对请来的二创涂鸦作者,他的名字也出现在这张公告牌上,此前,他在社媒上发布的《无畏契约》角色涂鸦引起了官方注意——其他二创作者的作品可以由官方代为制作展品,但他的作品不同,只能由本人亲自来现场绘制。为此,官方承担了他的差旅费用,特意邀请他从临沂来到北京进行线下创作。

5月3日下午,我在前一天晚上刚完工的涂鸦墙下见到了88plan——他看上去像是刚起床,扎着一头“地垄沟”发型(与《无畏契约》里“不死鸟”的脏辫有几分神似),衣服上还残留着喷漆留下的斑斑点点。他的神情略显疲惫,为了这一墙的涂鸦,他已经连画了3个晚上——最长的一次从晚上10点半一直到第二天清晨7点。

88plan绘制的涂鸦

回忆起收到邀请的时候,88plan依然很激动。那是4月14日的晚上,“突然有《无畏契约》官方人员加我微信,说看到了我的作品,问我有没有兴趣五一期间来北京现场创作一幅。当时我直接就答应了,截图发了朋友圈,真的太激动”。

“我是(4月)29号凌晨5点到的北京,”他说,“回酒店放下行李,根本没睡就直接来了场地,生怕画不完。”这是他迄今为止画过面积最大的一幅涂鸦作品,“很多部分都要借助梯子,不停地爬上爬下。最左边的一些字体位置特别尴尬,不高不低,得半蹲着才能画。”高强度的创作让88plan浑身酸痛,他却并不在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能被这么多一起玩游戏的玩家看到,”他说,“我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必须认真对待。”

与其他的二创作者一样,88plan这次的创作也是一次“用爱发电”——不掺杂商业目的,纯粹为了热爱。我和他聊起热爱《无畏契约》二创的原因,他解释,自己从国服开服就一直在玩,一路打到现在的神话2段位。“我喜欢涂鸦,《无畏契约》的立绘是苏可老师画的,他的画风冲击感很强,色彩运用的手法也很适合涂鸦表现,再加上我又特别爱玩《无畏契约》,两种热爱相结合,自然能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

玩家们排队参与互动游戏——“瓦力在握”

在场地中发现的细节让我更加好奇——这样一场贴近玩家的活动,究竟出自谁手?抱着这份疑惑,我在现场找到了“瓦ONLY派对”的策划卡西,她是《无畏契约》的品牌经理,从整体的场景设计,到供玩家兑换的周边礼品,策划了整场活动。此前,我已经注意到这位年轻的女生,她烫着微卷的长发,总是站在场地中央,若有所思地环顾四周。

卡西告诉我,这段时间,哪怕凌晨3点躺在床上时,她脑海中还会突然冒出某个可以增添到派对中的细节。贯穿整个派对的核心理念,正是“玩家共创”——活动的灵魂,从艺术装置到互动体验,几乎全部源自“瓦”的玩家社群。

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便陆续有玩家自发组织起《无畏契约》的线下“ONLY”派对。这些活动,有二创作品展示、有Cosplay,还有激烈的玩家对战,现场气氛总是异常热烈,为了知道玩家究竟喜欢什么,卡西还加入其中。她意识到,玩家们对于线下交流、展示自我创作和游戏热爱的需求非常强烈。于是,这场官方主导的“瓦ONLY派对”便应运而生。

瓦ONLY派对现场的Coser

例如,活动现场很受玩家欢迎的“春晚靶场”里的宇树机器人,其灵感就来源于玩家制作的梗图;莲华古城的花语是“抢A大”;许多玩家喜欢给自己的宠物P上《无畏契约》角色的抠图……卡西说,这些创意植根于玩家的日常讨论、创作和生活之中,“我们做的,是把这些属于《无畏契约》的独特文化符号,放大、实体化,让大家能够在线下真实地触摸和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在与卡西的交流中,我愈发觉得《无畏契约》团队在这次活动中的角色更像一位“策展人”。在数百份玩家创作的各式各样、天马行空的作品里做筛选,协调大量的供应商,用不同的形式完成作品的制作和现场呈现。让ONLY展这样一个看似小众的文化,第一次在官方大型的活动里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也许有的设计并不是大师级水准,但总会有一些看起来有趣的地方,《无畏契约》团队也表现出很鲜明的尊重和认可,他们用开放包容的态度、年轻化的思维,和玩家一起构建起游戏文化的表达方式。

5月3日的活动现场,我发现腾竞体育CEO、《无畏契约》国服发行及电竞总负责人金亦波,也在现场玩起了互动游戏。我询问他对这次活动的观感,他说:“这是《无畏契约》第一次在北京举办规模较大的线下活动。我感觉还是蛮好的。看到各个区域都聚集了非常多的玩家,人头攒动。其实我们做这些内容的初衷,就是希望玩家能来亲身体验。现在看到这么多人排队参与,感觉我们所做的这一切,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小红书上,有玩家收购瓦ONLY派对的袋子周边

有趣亦有热爱的主题乐园

场地分成三大区域,但我实际感受下来,“造梦派对”与“脑洞派对”更侧重于互动打卡。玩家穿梭其间,完成小挑战,收集“能量球”——这个设计呼应了游戏里积攒大招点数的机制。能量球可以兑换周边,这些周边大多也是玩家二创作品。

位于“脑洞派对”的春晚靶场,有5台穿着花马甲的宇树机器人

相比之下,“无畏网吧”直接触达《无畏契约》的竞技核心。毕竟,哪个热爱FPS的玩家心中不曾有过一个驰骋赛场的职业选手梦呢?在这里,哪怕只有片刻,也能站在聚光灯下,在玩家的围观下打一场比赛。

上午10点,“无畏网吧”的水友赛开始招募。主持人拿着麦克风,号召玩家上台比赛。坦白说,我《无畏契约》玩得并不算多,许多英雄的技能还认不全,更多时候是凭借着过去玩其他FPS积累下的那点枪感在支撑。但望着眼前气氛热烈的电竞舞台,一个声音在心底蠢蠢欲动——我也想上去试试,感受那份从未体验过的竞技氛围。

我鼓起勇气报了名,可惜还是晚了一步,队伍已经排到了第10队开外,但这并未影响我或者任何其他玩家观战的热情——舞台周围早已围满了玩家,他们的目光都投向大屏幕;尽管选手们的水平有高有低,但丝毫不影响现场的热烈气氛。没有专业解说,观众用最直接的方式参与比赛:每一次精准的爆头、连杀都会引来全场欢呼,而失误的“马枪”也会收获一片欢笑。

气氛热烈的“无畏网吧”

午后,主播嘉宾和EDG战队队员登场,将现场气氛推向新高潮。更多粉丝涌入下沉广场, 尖叫、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几乎要将音响里主持人的声音彻底淹没。接着,一个考验台上选手的互动游戏开始了——“听枪声猜皮肤”。面对那些细微的枪声差别,我完全是一头雾水,根本无从判断。但台下玩家们的反应让我惊讶——他们不仅能准确分辨,喊出正确答案的速度甚至比台上职业选手还快。玩家们一起喊出答案的那一刻,是属于《无畏契约》玩家的默契与热爱具象化的瞬间。

选手落座,比赛正式开始,场地迅速安静下来,前排的观众自觉收起遮阳伞,以免挡住后面“瓦友”的视线。热烈的情绪在阳光下积蓄,许多观众下意识地含胸弓背,双手或抱胸或置于膝上,神情紧张得像自己就在赛场上。只有当选手打出精彩操作时,他们才会猛地挺直腰板,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与掌声。

下午,创作者88plan也参加了现场比赛,图中左侧是被玩家称为“世一钱包”的主播horcus,右侧是88plan

一整天的活动下来,我的注意力始终在形形色色的玩家和眼花缭乱的活动间被不断拉扯。到了下午4点吃饭的时候,邻桌玩家们仍在热烈地讨论刚才的比赛,从他们携带的应援物来看,无疑是铁杆粉丝。这时我忽然意识到,这一整天所感受到的、看到的,都指向同一个源头——由衷的热爱。

这份热爱,早已超越了游戏本身。玩家们凭借着《无畏契约》这个载体,自发地构建起一种身份认同。最初,大家因玩法而爱上《无畏契约》;渐渐,游戏文化融入生活,《无畏契约》也更长久地陪伴着玩家。这次的ONLY派对就是最好的例子,我能从中清晰地感受到官方与玩家之间的相互认同。

傍晚6点,大部分玩家已经散去,夕阳的余晖离开了下沉广场。场地里点起灯来,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台阶上,看着大屏幕上的VCT比赛直播。场地中也不再只有游戏玩家,一群大学生点了几个外卖披萨,在场地里一边吃,一边看比赛,送完披萨的骑手也盯着大屏幕,驻足了好一会才离开。

场地里,还有吃完晚饭出来散步的一家四口——两个小男孩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爸爸始终带着笑意看着比赛。我好奇地走到他们身旁,向孩子爸爸搭话:“您之前玩过《无畏契约》吗?”他笑着回答:“没有,我刚刚用手机查,才知道这是什么游戏,挺有意思,感觉和我以前玩的‘无主之地’有点像。”

夜色渐深,屏幕上的比赛走向尾声。我坐在“无畏网吧”的台阶上,下意识地掏出手机,开始搜索附近的网吧——今天的派对就要结束了,但这份在人群中真实感受到的热烈感情,还会一直在游戏里延续下去。

0

实习编辑 周煜博

贡献熵增

查看更多周煜博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