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纪念是对自我的追忆

以记得自身的方式记住逝去的一切。

编辑熊宇2018年10月31日 17时08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飞雪连天射白鹿(图/小罗)

我向来害怕加入“全网悼念”的洪流中,所以在此类事情上屡屡沉默。不过想想,如果真有什么话想说却因此不说,反而更失本意,犹如装死了。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金庸先生的粉丝,小说读了差不多有一半,改编电视剧只看了两三部,就连“武侠”这个题材也并不太感兴趣——说来惭愧,少时读金庸先生的小说,更多是当作言情来读的,江湖风雨记不住多少,女主角都印象深刻。

原以为对金庸先生逝世一事不会有多少心理波动,但确知他离世后,许多早已遗忘的事情却瞬间回滚。小学、初中时初读武侠小说,看不明白并不影响小孩子的兴致,那时只觉得郭靖真蠢、杨过太偏激、韦小宝太贪、乔峰不够狠、陈家洛瞎纠结……那时我看到了故事,也仅仅是看到了故事。

那时候,我是以一个自私少年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的,因此一切都分外简单:人生在世,自己舒服、偏安一地就可以了嘛。后来才慢慢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两难之境无处不在,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抉择都是自己做出的,并且除此之外再无更好办法。

江湖中的人们都要练功,追求一个天下无敌。小时候觉得主角要是能天下无敌的话,一切困难迎刃而解……但是细细想来,武功这种东西,就算真能天下无敌,无论小说内外,又能够彻底解决什么问题呢?

看同一部小说,有不同的感受,于是很明白地就知道是自己变了。小说这种东西,像一把尺子,放在那里不会变(其实金庸先生倒是改过,不过我没有看过改动后的版本),就算过了许多年你还是可以拿起来,量一量自己。你读别人的故事,也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而且每一次的自己都不一样。

在现代,人们会看许多文字、追许多剧、看许多电影、玩许多游戏,总会记得自己在过去见到了什么,对这些东西的印象,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公共记忆——你记住的既是某个外在的东西,也是内在的自我。

就像我对金庸先生的小说不甚熟悉,许多细节都想不起来了。却仍然记得十多年前自己低头偷瞄书桌下那本《倚天屠龙记》的场景——这不仅仅是因为班主任在旁边站了许久而我毫无察觉。

作为游戏媒体,也该谈谈游戏。其实对武侠题材的游戏,我是觉得不太满意的。早年的《金庸群侠传》做得好,但之后却多少有种难以为继的感觉。偏偏国产游戏又对武侠题材极为执着,这种举不高放不下的状态很是恼人,所幸最近又有了几分起色。

金庸先生的诸多小说为整个游戏业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背景,无论单机还是网游,其中基本设定、背景故事以及宣扬的精神内核,都有现成的东西。这些素材就如同《魔戒》对西方奇幻一样,足够支撑一个类型几十年的发展,甚至还能更远。

略显遗憾的是,相比《魔戒》的时代,许多西方奇幻游戏的发展可以说是有所超越了,但论武侠,我们的武侠游戏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总不能说起最好的武侠游戏,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一款二十多年前的游戏呀。更不用说,当今武侠题材已经不那么流行了,厂商们如果还想做这个题材,就一定需要做得更好。

有时候我会觉得,有些人与事的离去和喜欢的游戏不再有满意续作一样。同样的感受再也不会有,并且距离你曾有过那种感受的状态也越来越远了,但你始终还记得最初的感觉。

金庸先生去世了,许多媒体、许多人都在说,近些年,我们曾经熟悉的元素一个个地离我们而去,什么时代又结束了。

我觉得这么说不合适,离我们而去的东西无处不在,每分每秒都有,大多数你都不关注。我们之所以感受到这种“离去”,恰恰是因为它们没有远去:你总是记得它,才会去计较什么远了近了。

其实人家就在那儿呢。

5

编辑 熊宇

xiongyu@chuapp.com

还是想养狗

查看更多熊宇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