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IP和它的手游“小怪兽”

买IP,换皮,宣传炒作,维权与侵权……只不过这一次,拿来做文章的是“奥特曼”,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特摄片系列,跨越数十年的“童年记忆”。

编辑王恺文2015年07月10日 16时59分

7月8日,我在安卓手游平台上玩到了一款名为《奥特曼铠甲飞车》的新游戏。这是一款宣称有正版IP授权的“奥特曼”赛车竞速手游,开发方是小奥游戏。我不是一个奥特曼的“粉丝”,但我还是下载了这款游戏,因为下意识里我总觉得说不定这是一款可以推荐给身边的小孩子们的正统的奥特曼游戏——尤其是在刚看过《MAD MAX:Fury Road》之后,一个人看到“铠甲飞车”这样的字眼难免过敏。但游戏让我失望了。《奥特曼铠甲飞车》的美术素材和系统来自小奥游戏此前的产品《3D终极狂飙》,除了加入用赛车打怪兽的关卡和奥特曼培养系统,两者的区别并不大,也就是说除了赛车手的头像是不同的奥特曼以外,游戏里你控制的永远是一辆赛车,而不是奥特曼。当然,大家都明白这是一款换皮游戏——这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对于奥特曼的那些爱好者而言,《奥特曼铠甲飞车》其实跟“奥特曼”关系并不大。

QQ图片20150709164428_副本
-用车就能打败怪兽,那还要奥特曼做什么?
-奥特曼去开车呀。

在此之前,敢于正正经经地发出通稿进行宣传的“奥特曼”手游差不多有5款,分别是《奥特曼大怪兽之战》《全民奥特曼》《酷跑超人奥特曼》《酷跑奥特曼》《奥特曼大战小怪兽》。这几款游戏中,《酷跑超人奥特曼》是一款跑酷游戏,卡通画风,看上去非常像腾讯《天天酷跑》,而《奥特曼大战小怪兽》《全民奥特曼》也是同一家公司南京颂歌网络开发的。《全民奥特曼》是一款竖屏的射击游戏,与《酷跑超人奥特曼》共用了美术素材。《奥特曼大战小怪兽》则是一款较为简单的塔防游戏,并且还有很多更为粗糙的同名游戏,大约是受到“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种网络段子的影响。

QQ图片20150709182830
虽说国产跑酷手游千人一面,但这个未免……

南京颂歌的这三款游戏是2014年发行的,而《酷跑奥特曼》则是7月2日刚刚上市的手游,开发商是乐堂动漫。这款游戏倒是采用了3D画面,在竖屏的跑酷中加上了战斗元素,但也不算新鲜。最为突出的“奥特曼”手游实际上是《奥特曼大怪兽之战》,这款游戏非常难得地登陆了iOS平台,其官网上宣称“电视端、PC端、手机端”三端齐发。由于无法在家用机平台上找到这款游戏,“电视端”可能是指某些安卓盒子。虽然看上去声势浩大,但《奥特曼大怪兽之战》本身只是一个卡牌游戏,战斗界面看上去很像格斗,但也只是战斗双方自动攻击、释放技能,角色被打败后换上队友。游戏的美术倒是直接用了特摄片里的素材,与上面几部清一色的卡通Q版画风相比,更为“原汁原味”,但放在手游里看上去非常生硬。这款游戏官网的信息停留在了2014年12月,手机版也没有什么活动。此外,很多安卓渠道上还有《奥特曼3》《奥特曼无敌版》之类的游戏,这些游戏搜不到发布时的宣传通稿,开发公司也不明,一眼看上去即知其质量和版权情况。

奥特曼大怪兽之战
除了还原特摄片的画风,《奥特曼大怪兽之战》乏善可陈

发生在“奥特曼”身上的这些事情在手游行业里并不鲜见,但想谈谈“奥特曼”的手游是因为与和它齐名的IP相比,它还是有点特殊。1966年,由日本“特摄之神”圆谷英二制作的初代奥特曼播放,开启了这一延续了近四十年的经典特摄片系列。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首次在中国大陆播放了“奥特曼”,上海音像公司获得了上海圆谷公司的授权在大陆地区发行“奥特曼”系列VCD。在没有CG和电脑动画的年代里,“奥特曼”为中国的儿童观众提供了一种古怪的视觉体验——在明显虚假的建筑、道具和特效的基础上,“宇宙”“怪兽”“超级英雄”这些概念却深深印刻在孩子们的心中。如果以IP视角来审视“奥特曼”,自然可以发现其中的巨大价值:其一,“奥特曼”提供了一系列具有极高辨识度和知名度的形象(包括奥特曼和怪兽);其二,这个系列时间跨度长,足以附着上“情怀”“童年记忆”的光环;其三,在奥特曼引进大陆的二十多年里,各种正版或盗版的玩具周边一直在销售,遍及全国所有的城乡,非常适合进行产业链的联动。这使得“奥特曼”看上去非常值得一买或者值得一蹭。

奥特曼全家福
“奥特曼”40年来的全家福,总有几个让你感到熟悉

然而,对于手游行业,“奥特曼”又不是一个很好的IP。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大陆,“奥特曼”的主要受众都是低龄儿童。很容易想象儿童拉着父母买“奥特曼”玩具,但很难想象儿童能够在游戏里随意氪金,至少大部分儿童做不到。而以上提到的5款“奥特曼”手游,除了《奥特曼大怪兽之战》明确表明自己是“一款专门为儿童设定的健康好玩游戏”,其他4款从玩法到投放渠道都是面向如今主流的手游用户群体。更重要的是,“特摄片”本身也是一个尴尬的存在,这直接影响了它的IP属性。它实际上是特效技术发展成熟之前在日本产生出的一种特殊片种,归入电视剧和电影都不太对劲,在日本的ACGN产业中也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对于国内的受众,它带有日本动漫IP的二次元色彩,但如果要宣称“奥特曼”是一个二次元IP,绝大部分的二次元用户都会犹疑。“奥特曼”的非儿童粉丝群体在大陆是一个相当小众的圈子,其数量远远不足以支撑这么多手游的运转;而对于那些非粉丝的二次元用户而言,“奥特曼”固然是童年回忆,但玩一款“奥特曼”手游实在是有些略土(想象一下在地铁里你坐在一个美女身边,然后你手机里在玩奥特曼的游戏),远远比不上“死神”“火影”“海贼”的正版或盗版游戏,更何况这些“奥特曼”游戏多数质量粗糙,没什么可玩的。这一点对于非二次元用户也是一样的。

目前国内唯一的“奥特曼”版权代理方是上海世纪华创。这家公司同时还拥有《名侦探柯南》《樱桃小丸子》《新世纪福音战士》《犬夜叉》以及“初音未来”在国内的代理权。在此前提到的5款“奥特曼”手游中,世纪华创参与了《奥特曼大怪兽之战》的运营。目前无法确认其他几款声称“正版IP”的手游是否真的得到了华创的授权,但在2011年,世纪华创曾经就“奥特曼”视频的版权问题对PPTV发起过诉讼,可见其对版权收益的重视。而另一方面,由于昭和年代制作的七部奥特曼作品涉及圆谷公司与泰国人辛波特的版权官司,世纪华创未获得代理权,也就是说,奥特曼系列最为知名的“泰罗”“赛文”“艾斯”“奥特之父”等形象不能够出现在大陆的手游产品中,但如果不使用这些经典形象,新世纪之后引入的“迪迦”等新奥特曼影响力又不够。于是《酷跑奥特曼》等手游偷偷地在游戏里放入了昭和系奥特曼的形象,世纪华创也推出过涉及这部分形象的玩具。而就在7月9日,持有昭和系奥特曼版权的UM公司发出了通告,警告大陆的公司停止侵权,并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其中显然包含世纪华创。围绕奥特曼IP的生意,又变成了一边维权一边侵权的追尾官司。

世纪华创拼
按照中国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的判决,昭和系奥特曼的形象,圆谷公司不拥有使用权,也就无法授权世纪华创使用,因此图中的玩具和手游都涉及侵权

在这些有授权或没授权的“奥特曼”手游在安卓渠道上浮沉之际,iOS却是另一番光景。在App Store里搜“奥特曼”,会有二十多款游戏,这里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奥特曼大怪兽之战》,全部没有正版授权。而这些游戏大部分玩法都很简单,包括拼图、打地鼠和青蛙过河,你也可以在各种小游戏网站上找到它们。这些游戏自制或盗用了一些Q版的卡通奥特曼形象,而除了一两个Q版形象以外也跟“奥特曼”毫无关系。你可以感受一下它们的标题:《奥特曼暴打怪兽》《奥特曼吃水果》《奥特曼疯狂吃水果》《送奥特曼回家》……游戏免费且无内购,大部分也没有广告,其中有13款都是一位叫做“CAO JIAN GANG”的开发者上传的。这些“奥特曼”游戏全部都是评级4+的儿童游戏,相信12岁以上的人都不会对其单调的玩法和粗糙的画面感兴趣。这正是那些拿了正版授权的“奥特曼”手游所舍弃的市场,尽管这些“奥特曼”儿童游戏其实也没什么人玩,评论数量最多的一款《奥特曼暴打怪兽》也只有36条评论。

sotre_副本
App Store里有数量众多的无授权“奥特曼”儿童游戏

遥想我童年的时候,商场里的专柜有正版和伪正版的玩具和光碟,而在家门口的小店和菜市场有奥特曼泥人和塑料奥特曼,还有《奥特曼大战孙悟空》的连环画。如今的情况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拿了授权的厂商推出手游商品,一面声称自己是正版一面往里面塞侵权的内容;而在App Store和其他渠道的荒僻角落,“CAO JIAN GANG”们在批发自制的小游戏。

一个如“奥特曼”这样被打上深深的童年烙印、像是二次元又不是二次元的IP在如今的市场上究竟该如何运作?《变形金刚》走的是彻底的好莱坞化道路,把卡通形象用CG转化成了三次元形象,以电影为主导进一步开发周边。然而这条道路对于国内厂商实在太不现实,更何况卖IP的代理和买IP的厂商恐怕都没有经营IP的想法,“奥特曼”在日本本土也不复昔日辉煌。7月上线的《酷跑奥特曼》与《奥特曼铠甲飞车》两款产品不可能重振这个IP的光辉,而此前专注“奥特曼”的南京颂歌要转去做《名侦探柯南(银翼骑士)》手游。“奥特曼”已经救不了“奥特曼”手游,江户川柯南能自我拯救么?

0

编辑 王恺文

wangkaiwen@chuapp.com

为什么窗帘是蓝色的?

查看更多王恺文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