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人制品,因“爱”而生。
10月7日至8日,为期两日的“CP2025SP”上海动漫文化博览会(下文简称CPSP)于国家会展中心举办。12月,“CP32 HANGZHOU Pre”也将于杭州开展——它们都是由Comicup组委会举办的大型综合同人展,意在为同人作品爱好者们提供一个创作交流的空间。
CPSP提供了近8000个创作者摊位与约270余个主题街区,吸引了超过27万人次游客参与。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同人环境的高速发展,以及主流目光逐渐聚焦于同人领域。
CPSP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现象级讨论,有关展会的话题阅读量在多个平台登上ACG榜单首位,全网阅读量以十亿计。最近,我们与3位在CPSP摆摊的同人创作者进行了对话,请他们谈了谈自己观察到的CP展:他们在这次展会上做了什么?这两年的创作环境和过去有什么不同?他们对同人创作依然会保持乐观吗?
社长猫粮代表他们的社团(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创作团体)前往CPSP,这是猫粮第一次以摊主身份参加CPSP,也是社团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的同人展会。
猫粮告诉我:“申请摊位后的等待过程持续了1个多月,稍微有点煎熬……到展会以后,我和咩咩及其他社员们布展还算顺利,只花了2个多小时,算是有备而来吧!”
国庆期间,上海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同人创作者,猫粮等人尽可能把装制品的行李箱塞满,整装前往上海。来到上海后,社员们为了节约成本,住在街外60元一晚的青年旅舍。在简单与青旅中的各位寒暄一番后,他们发现,住在青旅的人全都是等待参展的CP摊主。
猫粮他们的摊位主题以“少女乐队”主题为主:即“哭泣少女乐队”“孤独摇滚”“BanG Dream!”等IP,这几个IP摊位在CPSP中是安排在一块的——青旅中,有位同样也是“少女乐队”主题的摊主,他的痛包上叠满了“Ave Mujica”乐队的徽章,同时也带了两位乐队成员的娃娃。猫粮和这位摊主将自己的制品和娃娃摆在一起,拍了许多合照,随后愉快地相互关注了社交账号。
在CPSP摆摊的两天里,猫粮和社员们忙到“根本坐不下来”,除了售卖商品,还要招待很多对画师感兴趣,进而提出“扩列”(关注画师或互加好友的行为)请求的同好们。到最后,制品卖出了一大半,主推的“BanG Dream!”系列亚克力角色立牌也几乎售空。虽然“痛”,但大家依旧快乐。
馆内的主题街道两侧,摊主们为了展示自己的特色,都“装扮”上了许多有趣的内容。
在CPSP上,游客们不光能看到摊位上方的各种热梗,还能看到创作者们对自推(创作者们自己支持的某一角色)的应援与“整活”——各种易拉宝、手幅、横幅,都能有效吸引圈内同好们来到摊位前,也构成了同人展的特殊气质,在摊位上,游客们不仅可以购买制品,还能与摊主现场交流。
猫粮和社员们的安排是轮流看展:一个人看摊位,另一个人可以在间隙逛展。开展第一天,猫粮也逛了一整天。他回忆,当天早上他排的是“无畏契约”专区的摊位——虽然本次CPSP提供的创作者摊位数量很多,但由于人们热情高涨,上午10点开摊前,大家就开始毫无意外的排大队了。
猫粮说:“在逛展期间不难发现,热门IP与冷门IP差别很大。烫的街道和冷的街道挨在一块,不像是在一个场馆。”一些高质热门摊位能让游客们排队排到“二里地”,甚至会有安保人员介入队伍,劝阻游客排队;而另一些偏冷门的主题街道,虽然也有人购买制品,但流量很低。
在观察了流量差异后,猫粮也进一步谈到了摊位质量本身的差异——CPSP中出现的优秀摊位不在少数,有很多社团的产品水平质量高到夸张。
比如,猫粮他们旁边就有一个排满大队的热门摊位,它由极为专业的主催团体负责——主催为旗下的创作者制品提供专业的生产与贩售服务,产品定价规范,销售方式先进。在展会上,这些成熟的摊位都会提供完善的菜单,结合专门的购物二维码,让游客扫码点单,减负又方便。
除此之外,在展会中,猫粮和社员们也偶尔会看到一些越过审核机制的“低质摊位”存在。
与猫粮同行的创作者咩咩说:“许多低质摊位的摊主会通过找专人制作同人志‘蒙骗’官方,在审核通过后贩卖自己的低质产品——这种现象在热门街道中尤其常见。不过一般来说,大热圈子的竞品同样很多,大家通过横向对比,也能看出摊主究竟是因热爱角色而制作产品,还是纯为赶工而制作劣质产品。”
对刚起步的社团来说,能够得到CPSP的摊位名额,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尤其是猫粮这样的人,此前,他们摆摊的场景更多在充斥着盗印制品的商场,如今终于来到国内不少创作者心中最耀眼的地方,这也让他们十分重视本次展会。
在进入CPSP前,摊主们申请审核,核心是提交参展作品的企划或样本,以“原创性”为前提,证明其符合“同人创作”的性质——比如自己的“同人志”。这是参展的硬规则。
同人志,或者说小册子样式的印刷品,可以说是创作者们自己的“名片”。这些册子中的内容形式可以是漫画,可以是纯文字,也可以是图文并茂的形式。CPSP官方会因热度高低来升降不同IP的审核门槛。
简单来说,热门IP创作者们的同人志质量要求比较高,如果经营妥当,展后能够得到不错的收益;冷门IP的创作者们的要求较低,官方还会对它们提供额外的照顾,但相对来说,结算的收益不会很高。
制作同人制品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虽然同人市场的庞大规模能从CPSP等展会中略窥一斑,但“热爱”始终是创作者们的创作之本,这也导致创作者间的收入差距很大。对于新手而言,因纯粹的热爱而“跌倒”是常事。
创作者TAKO曾多次以摊主身份参加CP展与各种Only展。在今年,她编撰了一本教创作者们如何制作同人志的《RE:从零开始的印刷手册》——个人创作者们为了将自己的优秀内容好好展现出来,只能多了解制作制品的相关知识,但即使主动了解,如果没有实践,也不可避免会踩大量的坑。
“近些年我参加过很多展会,买过许多的同人志和同人制品,我发现,很多内容优秀的作者们经常无法把自己的内容好好地展现出来。我本人之前就在比较大的印刷厂工作,因此就萌生出了做手册的想法。”TAKO说。
TAKO制作的这本手册是免费的,目前已经发出了1000多本。教创作者们如何出同人志,尽量减少大家在制品印刷流程上踩坑,不仅对整个创作生态能起到推动作用,同时TAKO自己也认为,看见大家拿自己编写的本子做出自己想要的周边,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然而,仅有硬实力还不够,选择和策略同样关键,即“选对赛道”——当下热度最高的IP一定拥有更强的变现能力,其次才是制品的质量。
TAKO提到,一般来说,参加CP的创作者们一般会用自己活跃的社交平台账号制作“摊宣”(宣传),展会结束后,大家也会制作通贩(线上售卖)余量的“通贩宣”,游客们还可以在“CPP”(无差别同人站)上找到创作者们的制品。
“同人制品宣传主要依靠创作者的个人热度,也可能因位某些出圈‘神周边’而爆火。”TAKO从最直观的创作者角度谈起了制品的宣传问题——在赛道选择到位、凭借过硬的制品质量吸引大量流量后,创作者个人或许能“苦尽甘来”,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作品与喜欢的IP。
猫粮说:“同人产品中能够突出产品质量的点很多,可以说,只要满足有梗、好看、有嗑点(角色之间的互动内容)中的任何一点需求,都可以获得对应消费者的喜爱。与此同时,创作者也需要注意制品定价,这点与地区消费水平有关。”
在缺少经验的前提下,大部分创作者会面临各种问题。
比如说,新参展的创作者们一般缺少广阔的展会信息网络,也难以把握生产制品需要的成本,还可能遇到印刷等技术的经验不足、销售环节出错、对接情况不佳等问题。
“从工艺角度来说,不了解色彩相关知识的创作者们印出来的制品效果常常不尽人意。还有的小伙伴做跨页画册时,会把人物的脸放在中间被缝夹……这些都属于不太了解制作工艺,经验不足。”TAKO补充。
这时,有一位靠谱的主催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创作者们在关键节点踩的坑,主要在于找印刷厂和绘制图片时对印刷不了解,使用了危险色或无法印刷的颜色。怎么找印刷厂?如何避雷?这个只能靠前人的经验或者自己去试。”TAKO告诉我,她制作《RE:从零开始的印刷手册》的主要动机就是想让对同人志不了解,但是想做主催的创作者们有一个入门的概念。
猫粮告诉我:“相对于创作者来说,主催的视角更加商业。他们负责关注展会时间、展会要求,会与创作者们积极沟通展会信息,规划参展周期内的生产,且能够协助大家在展会中贩售制品。”即使这种模式有可能剥夺创作者一定的创意自主权,但“创作者与主催共同创作”依旧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双向选择。
在同人领域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传统的社团关系也正不断推陈出新。
一般来说,传统社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创作者也有主催——相对地,也会存在一些非传统的“互助社团”,比如说猫粮等人的社团。
这种社团“非传统”的部分在于,每个人都是创作者,且都有许多传统主催才拥有的经验——比如有专门为社员分享实时展会信息的创作者,有对市场了解颇深的创作者,也有的创作者本就是某展会的主催。在同人创作与销售业务等流程上,社团成员们各自能在不同的领域大显神通,实现彼此互助。
猫粮说,由于他们的互助社团目前仍处于创立初期阶段,目前更趋向于低成本制品,但是包含更多的创意属性,主要销售方式是常驻线下摊位与积极参展。这种做法效果尚可,但仍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当大家通过参与一段时间的线下售卖和参展后,我们的社团其实也积累了一些圈内的知名度,因此我们也想积极走向新的销售态势——比如会尝试制作成本更高,同时更精良的产品,像是同人娃娃等等。这类产品比起小成本产品更容易在圈内引起扩散。同时,在销售方式上,我们也希望做一些周边的拼车团购,以及在特定平台上的线上营销。”
这两年,“谷子经济”火了以后,对二次元不了解,想要接触周边制品的新人越来越多。
“新人入坑”的现象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相当多。一部分年轻人会被社交平台上博主们的“谷子”摆拍、“痛包”(挂满吧唧的包包)分享吸引,觉得这些二次元制品非常时尚有趣,从而前来“种草”。虽然可能不了解原作,但被其审美价值和收集的快乐所吸引,这些人还是会成为圈内的“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试图“赚快钱”的行为也渗透在市场的各个角落。除了线上常见的价格炒作,线下展会也能看出一些迹象。
谈到CPSP的低质摊位时,TAKO说:“盗印等行为在展会上其实是不会出现的,摊位审核那一环就刷下去了——不过倒是有一些人在摊主收摊后占空摊位卖盗印,这就不在审核的范畴内了。质量低的制品,大家哪怕心里不说,但都不会买,有的摊位看一眼制品菜单,就知道是奔着圈钱来的。二次元搞久以后,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
更多同人爱好者普遍认为,制品的“灵魂”永远是同好们对IP的热爱。不仅限于展会,像是线下的同人制品销售、谷子店等等,都呈现出优胜劣汰的趋势——空洞、低质的产品遭到淘汰,但高质量或专注做特定区间、具有国内一手资源的店铺,依旧受人追捧。
在创作之余,咩咩会负责带一些代购日本官方周边的“拼车团”。她告诉我,自己住在一座中部省会城市,目前的货品来源是上海的代理,他们给上海本地供完第一批货之后,才能将余量交给她。
这次来到上海,咩咩特地前往上海大悦城,以及位于南京东路步行街的“百联ZX创趣场”,了解这里的二次元生态。咩咩说,看完上海的生态以后,她觉得自己所在城市的谷子店“一直都在吃剩饭”。
“从代理角度来说,(上海的)店家经常会代理一整家日本动画公司的周边,店里甚至可以要到很多老师的原稿。我们今天下午就看到了《进击的巨人》的利威尔原画,因为上面铅笔留下来的痕迹太明显,作为一个经常画东西、买复制画的人,很清楚这些痕迹是打印不出来的——复制稿一眼就能看出来,它都会有一些印层,会对线条表现造成影响。这种原画卖到上千块,其实也不算贵,如果有钱,我真的会考虑入一张。”咩咩告诉我。
这其实也体现了上海作为二次元经济与传播枢纽的重要作用——商家们通过集中且不断地获得独家资源,在首发后,将自己得到的制品通过各种小体量渠道扩散传播,带动二次元经济增长。
这种商业周边的持续火热,也会不断为同人创作领域创作更多新鲜血液。咩咩说,这次CPSP也和百联ZX创趣场发起了联动,创作者们的作品能够在商场大屏上显示,同时还有专门为创作者设置的“OC画展”等项目。可以说,成熟的商业渠道带来了丰富且优秀的官方资源,而商业平台(如商场)也为同人提供了宝贵的展示和推广机会。
“百联那边还有免费的展示活动,通过扫码参加,你的同人作品就能直接投到外面的商场大屏上,因此会有非常多创作者的OC(原创角色),或者说给某角色庆生的贺图被展示出来,整体来说是特别开放的。”
在CPSP上摆摊,把产出的同人制品卖断货,又看完上海发达的二次元经济图景后,社员们坐上火车,回到了自己的城市。
“虽然出一趟远门很累,但为了给社团的大家在未来提供更多经验与更好的创作环境,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青春没有售价,绿皮直到工作室楼下,几天下来,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在坚守创作初心的前提下,我们会不断在创作的路上前行。”猫粮欣喜地告诉我。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