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旁听了北大第一堂《原神》课

老师选择了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作为课程的延伸,学生们因为不同的兴趣被吸引,“兴趣”成了这门课最重要的前提。

编辑王琳茜2025年10月16日 20时21分

“今天怎么比上次人还多了?我还以为上次课上完后大家不会来了,或者有的同学会退课,但是人好像多了。多了就多了,反正挺好,我们还是正常讲课。”讲台上的老师说,“然后,一会儿我已经订了饭,旁听选课的同学大家一起吃就行。”

“我们一起吃北大著名盒饭——新生应该还没吃过?老生可能已经吃腻了——然后我们今天再点一份烤鸡,大家分着吃。今天是讲‘璃月’,所以有的烤鸡里也加入了‘绝云椒椒’,可能是有点辣的。”他说到这里,学生之间传来了小小的、有点开心的哄笑声。

“大体上是这么安排的,我们上节课讲到‘共和主义’,所以只要你吃了(饭)就证明是听课了,这是最关键的,我们要有共和的参与感。”老师又说,“其实上次我问了一下,不是所有选课同学都玩过《原神》,还有的同学等级打得不太高。不过没关系,后面有一些相关剧情,我再简单介绍一下,关键还是看书。”

这是北京大学2025届元培学院新生的课堂,这堂课的名字叫做《〈原神〉启动:提瓦特大陆的政治哲学》,是北大今年首次开设、正式以《原神》为授课主题的选修课之一。

1

8月25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在学生学术学会公众号上发布了2025—2026学年新生讨论班简介的文章。在本学期面向元培学院学生开设的课程中,有两门课程的主题看起来有些特别——它们分别是《〈原神〉启动:至冬之国的历史原型》和《〈原神〉启动:提瓦特大陆的政治哲学》,由两位来自政治学院的老师授课。

这两门课程都分类在“政治学”中

正式开课之前,由于《原神》本身的名气和它在社交媒体上的高关注度,与“北大《原神》课”相关的讨论很快成了一个小热点。我就是从这时开始关注这两门课的。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角度,我也听到了一些好玩的事情。曾经接触过其中一位授课教师的学生告诉我,教《〈原神〉启动:提瓦特大陆的政治哲学》的庞亮是一位年轻、热情的老师,并且真的是“资深”《原神》玩家——顺便一提,他的课程寄语也是用《原神》中的丘丘人语写成的,对玩家来说十分亲切。

这让我们对这两堂《原神》课很感兴趣。看起来,它们是自发的、基于实际教学需要的探索,两位老师似乎都是因为喜欢游戏和觉得有结合空间才这样尝试的。此外,从社交媒体的讨论上出发,你会发现,大部分人都并没有以过去那种“游戏被承认”态度来看待这件事,这可能是因为游戏已经变成了非常正当的事物,在很多事情上,不是游戏需要对方,而是对方需要游戏。

此前也有很多玩家关注《原神》和政治学相关的内容

不过,严格来讲,这两门“《原神》课”都不属于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它们属于北大人文拓展教育的一环,只对元培学院2025届的新生开放,属于小班制(每门课程的可选人数为15人)的新生研讨课。所以,一定程度上,它们更接近以热门游戏为题材、小规模的试水内容——一方面,开设课程的老师可能确实对《原神》有些兴趣,希望把游戏和授课内容结合起来,吸引学生更好地听课;另一方面,从以往的经验判断,由于很多大学本身仍然倾向于保守,很多老师也不太愿意“出风头”,因此,这两门课程的核心或许和《原神》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

9月16日,我根据课表来到北京大学俄文楼一层的教室。

俄文楼是一座不太大的小楼,一共有两层,灰瓦白墙,光把树木的影子打在红色门窗上,有种漂亮而陈旧的气息。比起宽敞的教学楼,它更接近元培学院的办公场所,也不对游客开放。这堂课的授课教室也不大,正中央是一排围成椭圆形的讨论桌,大概能坐下15人,两侧还有大约20把椅子,应该是给旁听的学生准备的。

俄文楼的门口

一位学生告诉我,这堂课是今年北大最“火爆”的课程之一,不少学生都很感兴趣,想旁听需要早点占位。临近10点钟正式上课时,所有的椅子都已经坐满了,也有些学生从外面拖了椅子进来,整个教室里,男女学生的比例大约各占一半,偶尔有人会用不大的音量简单聊几句,比如:“你也来听《原神》?”

大家看起来都有点拘谨。等待上课开始的间隙,我身边的一位学生拿出了日语教材,另一位看起来正在完成团支部信息的表格。新学期刚刚开始,还没有太多作业和考试的压力,大部分学生看起来都很有活力——有空的时候,来旁听一节听起来很时髦的《原神》课,当然也合情合理。

又过了一会,庞亮来了。台下的几十双眼睛一起打量他,他穿一件略宽松的蓝色衬衫,戴眼镜,看起来年龄不大,脸上总是带着笑意,说话带着明显的东北口音,给人的感觉十分爽朗。他打开投影、把书写白板拉到讲台旁。PPT出现在屏幕上——“《原神》启动:提瓦特大陆的政治哲学”几个字是封面,背景是《原神》游戏网站上的一张图,主角坐在很高的山崖上,眺望着整个提瓦特大陆。

PPT中出现了大量的《原神》素材

2

坦白地说,对于我来说,这门课程“吸引人”和“不吸引人”的部分是双向存在的。我拿到了一份具体的课程安排表。事实上,这堂课更类似于“读书课”,第一节课叫作“风吟蒙德——论城邦的自由与共和传统”,要求学生阅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佛罗伦萨史》中的一些章节,参考书则是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和以赛亚·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

《〈原神〉启动:提瓦特大陆的政治哲学》课表

在政治学语境中,“城邦”不仅倚重古典政治形态,也是现代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它代表着一个“能够自我治理的共同体”,城邦中的居民通过讨论和协商共同决定公共事务的方向。因此,讨论“城邦”几乎就是讨论政治本身的起点,书目也围绕着这一点展开——《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佛罗伦萨史》记载了城邦形式的两次关键转折,《两种自由概念》(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则算是对“自由”概念的讨论延伸。

在《原神》中,“蒙德”是主角抵达的第一个国家,在课堂中也是第一节课的主题。游戏剧情里,它是一座没有“神明”(统治者)的“自由之城”,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非常接近城邦。也因此,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堂课和游戏的关系比我想象中紧密得多——你可以简单理解为,阅读书目文本是上课的前提,而《原神》的剧情变化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具体解读文本的例子。根据规划,后面的课程也基本对应着游戏里的版本更新、剧情变化——在最后几节课里,涉及的地区已经延续到了国家“纳塔”和璃月后开放的“沉玉谷”地区。

从这些内容来看,分析某个国家的制度以及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概念——只是这个国家是游戏中的——这种感觉非常新鲜。“如果你玩游戏的话,你可以在蒙德城里逛一逛,感受一下它为什么是‘自由城邦’,它在什么意义上是自由的,在整个蒙德的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到刚刚讲述的东西。”老师说。

当然,这也意味着这门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材,而是从经典文本以及游戏中的剧情变化切入,串联政治哲学的理论演变和现实关联,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很多内容都需要大量的笔记和课前准备,对于旁听生来说更是如此。一个例子是,当老师说出“贡斯当”这个名字时,我注意到身边的学生犹豫地在笔记上写下“公司档?(待核对)”,包括我在内,有着类似迷茫的学生肯定不在少数。

但总体上,这堂课不点名、没有闭卷期末考试、十分开放的授课方式依然让人觉得很轻松。这门课的最终成绩考核包括3个内容:上课积极参与讨论,一篇围绕《原神》剧情或人物撰写的分析文章,以及围绕指定书目撰写一篇4000字的读书报告。这篇读书报告会决定学生的期末成绩,老师还特别标注“请勿超字数”——很多学生们最关心的“不内卷”,也很好地被考虑到了。

最重要的是,它完全不是“噱头”。如果是一位被“《原神》课”吸引而来的玩家,可能听不懂一部分内容(我承认,我自己也经常感觉听不懂),但一定不会觉得被“骗进来杀”。此外,毕竟是上课,有时知识讲解会略有枯燥;但更多时候,你都能感受到,老师进行了扎实的课程设置,也真的很了解、很喜欢《原神》。

3

虽然授课计划上写着,每堂课两个课时,应该正好讲完一个国家、一个课题,但老师的内容总会不断地向外延伸。所以,到第一个课时结束,关于蒙德的部分才收尾完成,璃月的内容才刚开始。我很快明白了老师给全体学生订餐的缘由——“我给大家订午餐,就算是补偿拖堂了。”而我观察到,除了接下来还有课的学生,大部分人都没有想走的意思。

不太严谨地说,关于璃月的授课内容似乎比蒙德的部分更丰富、更贴近游戏,甚至涉及到了很多分析游戏人物立场、剧情文本的部分。我推测,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游戏中璃月的主线剧情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因为老师喜欢的角色就在这里——好几页PPT都用了胡桃的截图。庞亮开了个玩笑:“不知道用什么就用胡桃吧!胡桃多可爱,是不是?”

后半程课程中,助教和几个学生把订好的外卖和盒饭搬进了教室里。学生自行领取的时候,老师担心没有预估好加上旁听学生后需要的盒饭总数,一直在嘱咐大家,如果烤鸡不够,可以和身边同学分享,他还额外准备了一箱子小面包、香蕉和酸奶——但实际上,这些东西的量实在是太大了,到最后下课还剩了很多,不少学生又被喊着打包了一些东西回去。

课程的氛围始终在不断变得更放松,更活跃。到了后半段,一些新的学生临时敲门加入,看起来也很自然。一些学生开始敢于提出一些幽默却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课程的PPT。看起来,里面的很多选图都和书本内容有些巧妙的契合,很多图片像是老师自己在游戏中截取的:比如,讲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背景是倒在草地上负伤的丘丘人;提到关于蒙德的思考题时,派蒙飘在画面上方;涉及到璃月关于“神”的剧情对话时,图片是一张钟离的背影。

讲到“自然状态”的部分时,PPT一切换,就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已经不是关于蒙德的内容,PPT图片却是蒙德的Boss北风之狼?

“啊,因为它是狼……”老师说,“霍布斯有一个很著名的说法,大家之前听过吗?在没有国家的自然状态下,人和人的关系就是狼与狼的关系。他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拉丁语表述,‘Homo homini lupus est’,‘lupus’就是狼的意思——换而言之,大家要去看《利维坦》的第13章,我其实已经在群里把书发给大家了……”

《原神》中的地方Boss“北风的王狼”

4

这堂课在下午1点左右结束,最后,大家一起自发地鼓起了掌——在北大的很多教室,我都会听到类似的掌声。有的学生离开得很迅速,也有的学生围到讲台附近,继续和老师讨论,话题并不只限定于游戏或者政治哲学。课间休息的时候也是如此,有学生询问的是更深入的、关于某些概念的延展,也有学生讨论能不能用《原神》同人文的形式完成作业,所有话题在讨论中发散,都得到认真的答复,这些都是整堂课中大家态度活跃的时刻。

在《〈原神〉启动:提瓦特大陆的政治哲学》下课后,下次的课程会推迟两节,十一假期后才会恢复。这是因为授课老师要去法国参加学术会议,他的原话是“要去枫丹一趟”。假期期间,我看到老师分享了自己的重要收获——“法语版的《原神》菜谱,终于被我买到了”,学生们随之活跃起来:“下次午饭老师给大家做吧”“法国还卖这个?”我能感受到,大家都很开心。

这本菜谱在《原神》玩家中讨论度很高

我也要承认,这堂课上还有一些不那么“完美”的部分。比如,有几个旁听学生虽然没有离开,但在后半程明显走神,或者私下在做自己的事情。而对于正式选课学生来说,这堂课并不要求《原神》的等级或练度,而是以分析书籍文本为主,游戏剧情辅助理解。

根据老师的说法,他对这一点不做严格要求,只是希望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通过视频网站了解一些游戏剧情。课程大纲结尾这样写道:“阅读书籍为听课之必要前提,可依兴趣选择玩游戏或观看相关剧情视频,以对相关议题有更好体验。若玩游戏,请合理分配时间,切勿耽溺于游戏之中。”

事实上,这门课似乎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压力,从老师的一些表达上,我能感觉到这一点。想做出一点儿改变好像总是不太容易的,总有人更希望从悲观、保守、找毛病的角度提出疑问。这些疑问都有可能给新事物带来冲击。不过我觉得,就像所有东西一样,把游戏与知识结合,把《原神》与大学结合,把新事物和我们习惯的老事物结合,都有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而与之对应的是,如果不尝试,不改变,当然也就不会有新问题,就好像不去学骑自行车当然也就不会摔跤。然而,我们到底追求的是学会骑自行车,还是不摔跤?

作为一件新鲜事物,这两门课程——我在后面了解到,教授《〈原神〉启动:至冬之国的历史原型》的费海汀老师同样也是游戏爱好者,这两堂课的氛围或许也有不少相似性。它们的确不像一些人想的那么成熟,或者那么“有用”,目前也的确不会在大学的教育中占据多重要的位置,或者能够重要到决定什么。

但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老师选择了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作为课程的延伸,学生们因为不同的兴趣被吸引——我不太清楚北大的教师是否会面临选课人数的压力,但这节课的主题肯定吸引了比原本内容更多的学生——也就是说,“兴趣”成了这门课最重要的前提。

不管是对游戏的兴趣,还是对政治哲学的兴趣,都是有意义和值得被尊重的。现在,它们也真的起到了一点不大不小、但切实的效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很开心。它可能没办法在短期内改变什么,或者承载太高的期望,但是开心地上一节课,上几节课,把这个学期上完,然后在接下来的学期中继续传承下去,还有可能加入新的版本、新的游戏、新的课程,那就也很不错了。

0

编辑 王琳茜

事已至此,你洗碗吧

查看更多王琳茜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