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人与人,超越游戏本身,在数字世界中构建起真实的情感纽带。
下午5点半,四哥走出公司大门。他很少加班,随意吃了些东西后,去球场打了会儿球,作为一天难得的运动时间,这1个小时值得好好珍惜。打完球,到家已经7点多,距离8点的官方直播连麦不久了。于是,四哥抓紧时间整理了一下手头的稿子和资料,开始和《率土之滨》的邀请赛直播节目连麦。
连麦比较顺利,四哥简单点评了当前邀请赛的局势,又与几位盟主共同回望了同盟历史。20分钟后,连麦结束,四哥马不停蹄地打开了微信,翻开聊天列表,开始收集填写今天邀请赛的日报——随着时间推移,比赛的趋势逐渐明朗,白热化的战斗已经过去,但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史官”,四哥还是严谨地记下了战场中的每一则战报,这样的生活已经是他的常态。
“【益州局势】益并南充之战中,益州【益行致远】占领的南充小城失守,现巴郡城已经被并州【娱乐十周年】包围。”
“史官”是SLG中一些玩家对自己的称呼,他们会如实记录各个服务器中各大国家的战况,并传递一些“小道消息”。
今年是四哥成为史官的第6年。2018年,他在《军师联盟》代言的热潮中入坑《率土之滨》,2019年成为史官,之后的6年里,他每天下班后,都会花五六个小时在游戏史官的工作上,从晚上7点忙到凌晨1点,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贡献在《率土之滨》的各项事宜上。剪视频、开会、写文案、整理资料、连麦、挨家挨户询问战况等等,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下了班之后几乎就是上班,全天没什么休息时间,会有一些收益,但是热爱更多。”
在每年的记录工作中,史官们最期待的就是一年一度的邀请赛。这是《率土之滨》从2020年开始举办的电竞化赛事,至今已经是第5届。与常规赛季相比,邀请赛的受关注度更高,平时写一个记录帖,只有当事人所在的区服玩家感兴趣,邀请赛则不一样,每年邀请赛时,几乎所有《率土之滨》玩家都会把目光聚焦在这一个容纳数万人、时间跨度1个月左右的服务器中。
提起对“SLG电竞”的印象,或许大多数人都比较茫然。在想象中,一场电竞应当是这个样子:在一座硕大豪华的体育场里,台下观众座无虚席、喝彩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台上选手们坚定专注,解说声慷慨昂扬。
这是传统电竞给人们带来的印象,而在人们视线之外,《率土之滨》已经在另一条道路上探索了6年之久,逐渐形成了另外一种独属于SLG品类的电竞生态。
我和傲雪的对话从历史书籍开始。傲雪今年大三,从18岁开始玩《率土之滨》——朋友曾对我提到,他认识一位《率土之滨》的10年玩家。这位玩家曾是光武、妖盟、狼图腾等数个老牌强盟成员。我原以为,一位这样的重度玩家应当更年长些,但事实就摆在我面前——后生可畏,20至30岁的玩家已经在《率土之滨》里占比80%。
傲雪告诉我,他从小就喜欢历史,“小时候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三国演义》《三国志》《中国古代战争史》《中国战争军略》的卷二,我都读过”。2019年,傲雪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组建了“紫金镖局”。次年,也就是2020年,《率土之滨》开启了电竞化探索道路,举办了第一届“吾即时代”5周年邀请赛。刚刚组建的“紫金镖局”锐气正盛,当即报名参赛,从此开始了他们6年的邀请赛旅程。
第一届邀请赛由21个同盟参加,共2100人,无一不是全游戏顶尖的玩家。他们在一个比赛专用的服务器中进行为期35天的对抗,优胜者可以获得现金、符牌、奖杯等彩头。为了公平起见,官方把玩家们的账号1:1复制在比赛服务器中,并禁用虎符抽卡、转换战法经验等核心付费功能。
谈起第一次参赛的动机,傲雪语气轻松地说:“就是看见有个比赛,还挺有意思,再加上能白拿玉(游戏货币)嘛,就随着‘狼图腾’盟一起参加了。”
这句话实际上带着些少年人的矜傲——第一届邀请赛对参赛盟的要求很高,需要经过层层筛选才能参赛。当时,傲雪所在的紫金镖局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团队,才能如此轻松地通过报名。
以见证者身份参与了第一届邀请赛全过程的四哥对我回忆,那届比赛非常精彩,“参赛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强盟,指挥、配合、武将配队和克制策略都非常精彩,打出了很多精彩的战役。而且各个盟的知名度高,来观赛的玩家也非常多”。
四哥告诉我一则数据:在2019年前后,随便一则与邀请赛相关的帖子,回复量都能达到8000以上,最高的帖子甚至能达到10万——玩家们对比赛保持了极高的关注度。
在后续的几年赛制中,官方继续降低比赛的准入门槛,从以百人盟为单位的报名下调到以团为单位,再调整到25人世族、3人家族,直至以个人为单位报名。邀请赛的参赛人数从最初的2100人,扩张到如今的万人同服。
这样一来,另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四哥和傲雪都和我提到,随着参赛门槛的降低,玩家的参与度确实得到提高,但质量变得参差不齐,最近几届比赛的观赏度与最初相比有所下滑。
这里可以看出SLG电竞与传统电竞模式的路径差异。《率土之滨》没有办法照抄已有的电竞赛事体系,为了实现“全民性”,他们试着发掘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增设“青春校友赛”。
2024年第一届校友赛以“军争模式”为基础,完全删去了付费养成的内容,又取消了常规“军争模式”的入场费,参赛人员需要经过学信网认证,以个人身份报名、以学校组队。在2025年的校友赛中,项目组则直接使用了青春服的规则,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扩大报名范围,实现了上万人同服竞技。
10万人同服,这是什么概念?在今年校友赛的一场晋阳攻城战中,进攻方在前线建造的要塞几乎铺满了整片城池,部队只是从要塞移动到城墙之下就需要1个多小时——熟悉SLG游戏的玩家应该明白,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画面。在传统SLG游戏中,一个服务器最多容纳数千人,攻城时部队几分钟就能赶到城墙下,相比之下,校友赛的盛况可见一斑。
与邀请赛相比,校友赛更注重团队配合、策略对抗而非个人战力。一位名叫长风的玩家告诉我,在校友赛中,由于大家手上的资源有限,抽到的武将、组成的队伍强度相仿,所以不会出现以一当十的戏码。是否能获取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指挥调度、团队的执行力等因素。
相比传统邀请赛,青春赛用“去付费”、纯策略对抗的玩法来吸引年轻用户,再以校友赛的形式赋予他们游戏之外的链接,从而让SLG电竞的“全民化”有了独特的意义。
长风今年23岁,但已经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人工智能领域在读博士生。别人小学都是6年毕业,他只用了4年,这也让他成为了许多人口中的“学霸”。
这位“学霸”从初中就开始接触《率土之滨》,和傲雪他们不一样,长风出于学业原因,并不算重度玩家,几年来一直断断续续地玩着。上了大学之后时间宽裕,每天才能玩上两三个小时。虽然时间不长,但贵在坚持,从本科到直博,他一直都保持这个游戏节奏。
2024年,第一届校友青春赛召开,长风有些心动,就去学校的贴吧里招募队友,最后一共有十几位校友响应,除了几位他原本的故交之外,其余校友都是应召而来,有本科生,甚至还有学校的教师。
对于这次比赛的结果,长风比较在乎,所以他和团队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当时比赛正值假期,长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他每天早上6点50伴随闹钟起床,然后给团员挨个打电话提供叫醒服务。
“有时候,那些在南京离得近的、和我关系铁的团员可能睡过头了,我就直接打车去他们家‘踹门’喊醒。”哪怕在车上,长风也拿着手机,紧张地盯着战场——局势瞬息千变,容不得一点马虎。
晚上进入夜战后,长风他们还不能休息,他们打开腾讯会议,用白板复盘每个人今日的战况——如何配队、明天开几级地、什么时候拿城、拆迁需要多少兵力等等。一直到凌晨3点左右,他们才会堪堪入眠,第二天6点多再起来,每天仅余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当时我们都熬得有些精神衰弱,但很兴奋。”
然而,长风和他的团队最后还是未能获得征服胜利。聊到这里,他的语气明显有些挫败,我试图安慰他,割据也还不错,他沉默了几秒,随后一字一句回答我:“我们要么拿征服,要么就算失败。”
虽然没能征服,但长风也收获了许多别的东西。因为这一场青春赛,他与这十几名团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好友,他们的微信群也逐渐吸纳了更多的校友玩家,平时聊聊生活、聊聊游戏,有空了也会线下聚聚餐。许多本科学弟平时会向他咨询一些关于保研、直博的话题——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随着比赛结束而结束,而是顺着《率土之滨》这条轨道向更远的未来延伸。
在电竞赛事中,这种人与人的连接在集中化的时空中被压缩,以一种更鲜明的形式呈现出来。游戏主播叮当猫告诉我:“《率土之滨》的外交很有意思,那些谈判、尔虞我诈,才是这游戏好玩的地方。”不论是在比赛中,还是平时游戏里,SLG品类的魅力都始终不变——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四哥所在的西街团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西街团起源1234区徐州扬州,后吸收麻将、醉舞小队形成如今的规模。西街团团长姓王,因为现实中自己儿子的名字里有一个“安”字,所以他在游戏中起了一个“思安”的昵称。
他是一名工程师,团员平时喊他“王工”。王工是第七届邀请赛负责代表团队参赛的主控手之一。每次团员辛苦铺路、下城飞人的时候,他都会在群里放几个红包,虽然数额不大,但团员们一哄而上,几秒就抢个一干二净,随后就是各种嬉笑怒骂。久而久之,王工和团员们的话题从游戏转移到了生活,他们知道彼此的工作、所在城市甚至住址。前几天,王工去一座城市出差,随即喊上了当地的一个朋友,晚上去烧烤摊撸串喝酒。
这些故事折射出SLG电竞的另一独特性——意义独特。传统电竞的意义更多在于形成一种有独立生态的文化现象,有固定观众、有群体文化、有赞助、俱乐部、明星选手。电竞承担了很多游戏产品和玩家对话的功能,甚至替游戏延长生命周期。
而SLG电竞的意义更多在于促进玩家之间的线上、线下社交,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许多人认为SLG由于缺乏职业性,所以永远不可能拥有传统电竞那样的规模产业,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在解放玩家的主体性。
谁参与电竞?不是商业化、职业化的俱乐部,而是长风、傲雪这样非职业化的大众玩家。
谁让电竞被看见?不是各大视频平台,而是四哥这样自发的民间史官。
谁为电竞赋予意义?不是收视率和赞助费用,而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因为《率土之滨》邀请赛而更加牢固的团队,每一份因比赛而更加亲密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这是SLG和传统电竞的区别所在,对于SLG品类来说,与其顶着周期长、观赏性弱、规则复杂等天然缺陷强行往传统电竞的方向靠拢,不如以自身特点和需求出发,去探索一条属于SLG电竞的独特道路。
为什么要做SLG电竞?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有很多层面,但作为史官,四哥告诉我了一个很简单的答案:因为玩家喜欢、需要。
行业对SLG电竞的最初尝试,就是始于玩家自发组织的第三方赛事。在2019年,也就是《率土之滨》第一届官方邀请赛前一年,玩家们自发组织了《率土之滨》第一届“世界杯”,邀请了当时全游戏最强的两个盟前来参赛。根据四哥回忆,这场比赛的热度堪称“恐怖”,他在百度贴吧记录了X414区的故事,这张帖子的评论量达到了4.4万条——用贴吧话语来说,“盖了成千上万层楼”。
同时,项目组还在积极推动赛事向外破圈,吸纳更多泛用户,并借用玩家自传播的力量扩大影响力。在2021年的6周年邀请赛中,军武次位面、铁血网、知乎、笑果文化等社区都派出队伍参赛,让更多圈外玩家了解到“SLG的乐趣在哪儿”。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SLG产品的用户的一大特点就是忠诚度高,而作为一款忠诚度高的长线游戏,向电竞化发展是一条必然的道路。但是,哪怕经过了6年的探索,如今的SLG电竞赛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果说,2020年的第一届邀请赛打响了SLG电竞化的第一枪,那么6年后的今天,这颗子弹仍然飞在空中。
长风和叮当猫都告诉我,虽然青春校友赛的出现解决了“拼数值”和“全民化”的问题,但另一个角度来讲,也会让游戏环境变得单调,缺乏变化,大家用的都是同样几个武将,个人的力量变得非常渺小。
从2020年到2025年,《率土之滨》赛事的规则每年都在变化,这说明项目组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在不间断地动态调整。这个过程或许有些艰难,甚至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改动,但不论阻力有多大,SLG电竞这颗子弹的方向从未偏离,正如赛制创新从未停止。
上万人同服的赛事服务器中,无数玩家正在为下一个目标而努力。四哥打开记录表格,开始记录新一天的战况;傲雪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在群里助力主控成员;长风在学业之余,和校友们共同商讨第二天的作战计划。
“我会继续记录下去,”史官四哥说这些话时,他的《率土之滨》专用微信又收到了新的消息提示,“因为这些故事值得被记住。”
SLG电竞的道路可能依然漫长,但每一步都在连接更多玩家,创造更多故事,打破更多边界。这或许就是SLG电竞最根本的意义——连接人与人,超越游戏本身,在数字世界中构建起真实的情感纽带。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