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编辑部集体体验Labo,你猜画风是怎么样的?

放心,我们远离了杀伤力惊人的婴幼儿,以及猫,也没有误食零件……

编辑甄能达2018年05月13日 15时30分

在每周日,触乐编辑部都会找一款游戏让大家一起来玩,然后写出感想。每个人对游戏的看法都是不同的,这些想法有可能撞车,激发出火花,也有可能与你的想法 一致,我们希望这个多角度评论游戏的“圆桌讨论”可以引发一些话题、思考或是简简单单的乐趣,就像触乐微信公众号(chuappgame)每周日推出的 “问爆触乐”一样,成为你在休闲时刻乐于参与其中的轻松活动,并且从中有所收获。

本周触乐编辑部一起体验的游戏是任天堂推出的全新纸板Nintendo Labo。

刘淳:我的拼装、游玩体验,以及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任天堂当初在公布Labo前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产品虽然是专门做给小朋友的,但也同样适用于富有童心之人。请不要太相信最后一句话,因为它的定位完全就是小朋友,对我们相对来说已经“老去”的成年人来说,能获得的乐趣要低好几个等级。

接下来我将从Labo本身的Make、Play以及Discover3个环节,以拼装五合一套装为例,依次介绍我这个成年人伪装小朋友的初体验。

制作、游玩与探索!

首先是Make(制作)环节,Switch的屏幕上会提供非常详尽的演示,你只需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折叠、翻转、嵌套与拼装。偶尔会用上橡皮筋等额外组件,演示键按住即播放,松开即暂停,还可以随时快进、快退重复观看。当然,对学习效率较快的成年人来说,自带的演示速度就显得过慢了,而快速推进又总担心遗漏细节。

‌制作的整个过程中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你明明知道最后成品是什么样子,甚至可以猜到它的运作原理是什么,但依旧很难相信眼前零散的纸板,只经简单折叠就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每次拼完一个组件看着升空动画,确实能让人心中产生不小的成就感。整个过程可能让我略感重复枯燥,但却非常地充实有序。

非常详尽的教程

接下来是Play(上手游玩)环节,如果你对如何游玩有些摸不着头脑,那多半是错过了Make的最后一步指示。在Make环节的最后部分,它会教你如何组装,将机身和Joy-Con嵌入纸板。当然,游戏教的这些内容也只是一个基础,你大可以自行摸索,尝试新的玩法,我估计这也是Labo提供的一种支线探索乐趣。

我将5个项目挨个都试了一下,结论就是,它们提供的愉悦还是太过短暂了,刚开始会觉得很神奇,玩过几轮后可能就腻了。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摩托车,这个非常直观也很好玩,只需发动引擎、左右转向,模拟的双手震动也很真实,轻松地就能让人上瘾,赛上几轮,唯一的缺点可能是长时间顶住肚子会有点难受。

这是我玩过的最带感的赛车游戏!

最后是Discover(探索)环节,这是在玩家完成模型制作并掌握基本玩法后的再度升级。游戏在其中设置了一个类似小课堂的情景,玩家将与3个虚拟人物:一个懂发明的老师、一个聪明的伙伴、一个笨笨的伙伴——这也是一个典型组合——以对话的形式完成教学,其中会详尽地介绍每个模型运作的原理。

为了评估小课堂的授课效果,玩家需要时不时做出对话选择,秉持着实践求真的精神,我装傻卖乖做了许多违心选择,对方会持之以恒地继续耐心讲解,稍微选对一下倒会迎来各种肯定。我印象最深的一句鼓励大意是:现在理解不了也没关系,未来有一天你会把它们串联起来,就像头脑里有个开关Switch了一下。

我真的非常聪明呢

介绍到这其实差不多了,玩后感总结下来就是:虽然成年人也能找到乐趣,但它本质上还是更适用儿童,特别是在亲子互动这一块。这种手脑结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不得不说带来的效果拔群,这可能也是Labo的设计初衷所在。

另外需要指出,Labo的“一次性”特点特别明显,在拼装完成并游玩结束后,如果没有继续探索的欲望,你手里的纸板最终的结局肯定就是放着吃灰了。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几小时的拼装过程本身就是种乐趣,你必须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

探索环节里还提供了简单的编程教学

最后给所有购入Labo的家长提几点建议:

首先,如果条件具备、时间充足,最好能全程陪同孩子一起拼装。你可以帮他(她)递送拆好的纸板零件、播放演示视频并快进倒退、在关键时刻提供一些帮助——这种陪伴本身其实也是种乐趣。

第二,请务必按照指示拆卸组件,一次只拿出下个步骤所需要的零件,不要大面积铺设开来。拆下的小零件请妥善存放,防止年龄过小的孩子误食。

第三,虽然部分组件提供了备用部分,但最好另行打印或购置一套纸板——一是可以补救拼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失误,二是完成一次后可自行再次尝试。

第四,做完模型,在嵌入机身与Joy-Con时,一般要卡得比较紧才行,且不能弄错方位。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耐性,可以在旁边为孩子提供一定的帮助。游玩后的拆卸环节往往更加困难,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要弄坏纸板。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拼装的过程中请远离杀伤力惊人的婴幼儿,以及猫!选择存放位置的标准也是如此。

收纳好零件可是件大事

忘川:购买Labo的最大阻力是“我家有猫”

作为一个除非工作需要、否则基本脱离网络和社交的宅男,我直到前几天才知道什么是“肥宅快乐水”。后来我又先后被科普了“肥宅快乐茶”“肥宅快乐饼”“肥宅快乐网”和“肥宅快乐兽”。

我家的“肥宅快乐兽”

最近,“肥宅快乐”系列又增添了新的一员——“肥宅快乐盒”,俗称“Nintendo Labo”。借工作之便,我也有幸“快乐”了一把。因为小时候最拿手的就是手工,在所有可选的拼装套件中,我选择了貌似难度系数最大的“Robot Kit”。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一盒六七十美元的Labo卖的是纸皮,可任天堂在官网提供了所有图纸的电子版,官方商店单售的纸板,单张价格折合人民币也就9.4元——Labo实际上最有价值的,是随盒的软件卡带,其中包括的制作教程、实际游戏内容以及附带的编辑工具,才真正赋予纸皮以“意义”。

Labo的灵魂在卡带中,纸板只是载体而已

不过,或许因为6岁以上儿童就可以游玩的设定,所有纸板上的部件都可直接从纸板剥离,无须剪刀,所有需要翻折的地方也都有明显的辅助线,整个拼装过程也不需要使用胶水。卡带中的制作教程极为详尽,全程都是3D建模的演示影像,玩家不仅可以随时快进或倒带,期间也可以随时翻转、缩放3D模型,确保拼装的准确无误。复杂如机器人,大概耗费3个小时也能完成拼装。

这个教程真的良心到不行,即便不看说明文字也毫无影响

不过仅就我有限的体验时间而言,Labo制作的乐趣是远大于游玩的,目前的所有游戏内容多停留在“展现可能性”的层面上,无论是钓鱼模式下有限的鱼类、赛车模式下有限的赛道,还是那个初玩颇为花哨、但内容有限的宠物小屋。机器人对战的点子虽然很棒,但体验并没有单人模式视角下那么顺畅自如。

因此,如果抱着“玩游戏”的心态,这个价位的Labo并非上佳选择,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动手做”,以及探索模式下基于编辑器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比起“游戏”,或许叫它“孵化器”更为贴切。而之于我,或许购入它的最大阻力是,面对我家上蹿下跳的“温润宅快乐兽”,由纸板和弹力线构成的Labo实在没有容身的空间……

不过,既然五合一和机器人套装只是Labo的开始,我倒真的期待下一弹Labo会提供怎样有趣的套件。

胡正达:挺好玩儿的,期待更好玩儿的

首先我承认自己是个手残,小时候拼四驱车都要靠别人帮助,自己一个人是绝对不成的。到了大学,这一点就暴露得更明显了,凡是做电工实验时有连电路部分,我必然是最后一个完成,以至于后来和实验老师都混得熟了。

所以面对Labo这种名曰“儿童益智”,实为“难为手残”的东西,让我吹一吹可以,动手做就有些难为人了。好在我的同事们对此很是热衷,机器人、钢琴、摩托车、钓鱼竿全都一一拼好,我只要玩就行了。

早前体验过了钓鱼,说实话还挺有趣的,几个伙伴相约比比钓来的东西大小也能消磨一段时间。今日又与张一天老师切磋了机器人对战,单说穿上这一身装备便颇费周折——后背背着的巨大纸箱噱头大于实际,体验并不好,假若变得更便携那就还好。

对战时单论招数有些乏味,基本上是乱拳相交,拼一个手速,技术含量不高。飞行及变车模式控制起来难度颇高,但后来融会贯通之后也就还好。累倒是真累,双臂齐摇、两腿乱蹬,好不热闹,玩了3局后背都快湿透了。

哼哼哈嘿!

至于钢琴,由于并不具备这项技能,所以还未尝试,从网上一些大神上传的视频来看,是个上限颇高的玩意儿,想来又会变成“别人的Labo”。

总体来说,这些游戏都挺好玩儿,很符合任天堂全家欢的设定,但对单身宅人就比较不友好。将来若是出了什么适合自己一个人玩儿的,我大概会考虑购入。

胡又天:老少咸宜,中年人的话要有心

我从小对美劳不是很有兴趣,记忆中自己组过最复杂的东西就是电脑,近几年也就家里装修的时候组了一堆纸箱和家具。对于遍布在现实世界、游戏世界和漫画世界里的模型大佬,我只能敬而远之。不过,有时在网上看一些只能限制使用机器人来对战的节目,我也看得挺开心。

限制很重要。如果不限制成本、科技和质量,那军备竞赛到最后就只能是开真正的兵器出来对干。而且,限制也意谓着亲民。任天堂这次的纸箱厉害就厉害在,一方面它核心的Switch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一方面它这个纸板完全不去跟塑料模型、金属模型以及做真货的厂商竞争。

这些生意经我想已经很多人谈过了,就不多讲。这周Labo到货后,我们每个编辑都得到了拼一下、玩一下的任务,我就和同事一起拼了一下钢琴,拼完随便弹了几下,手感和音质当然不能跟随便一台电子琴比,但这东西的重点从来也就不在质量上,要质量你去弹真的,同理也可以用在钓鱼游戏上面。

Labo里比较能体现电子游戏强项的就是机器人对战了。这回控制机器人终于要把你的四肢和脖子都用上,而老实说,它的操控性实在不怎么好,尤其你又要转头来控制方向,又还得看电视屏幕,游戏里也不设计些按键,就让我们全用四肢来操控。但话说回来,如果做了按键呢?那不如就做再好一点,让四肢的控制器都再进化一下,出一款不是纸做的、更加高科技的外设──然后我们就会走到军备竞赛的老路上,结果做出来的只能是贵得要命还不一定好玩的VR游戏,或是真正军用的模拟器。

一群人玩的时候还是挺开心的……

任天堂擅长的“箱庭”思路,用中文来说就是“螺狮壳里做道场”,这回他们带来的是惊喜,是“纸板居然也能这样”,这对孩子、有童心的大人,或是不排斥稍微运动一下的老人来说,应该都可以快乐一下。在乎“投资报酬率”或机体性能的青年人和中年人,或许会觉得老半天拼这几个东西,最后只能玩一些不会让人太想重玩的小游戏,不怎么值得。这时你最好换个角度,想说它卖的是组装的乐趣,最好和家人朋友一起。我知道这时候一定有人想叫,说“我没有朋友”,好吧,谁再来为这种人办个联谊会吧,这可能是适合咖啡厅、酒吧、桌游店开展的新业务。

至于猫咪是纸板克星这件事,对消费者来说是问题,对任天堂来说就是利好了。我等着看有谁家的猫,不抓人家给它准备的抓板,专找主人买的正版Labo来抓。如果我是猫我就会这样,识货,爽。

林志伟:我自己绝不会玩,但有人陪我就……

就游戏的有趣程度而言,Labo作为一个比较新出现的产品,你要非要求它玩起来像《战神》或是《女神异闻录5》那样令人如痴如醉、无法自拔,是不现实的。它的出现有点像前几年的VR技术,看着挺有意思,但真正上手还是有些马马虎虎,具体来说就是缺了那么点厚度。

Labo虽然纸板的厚度足够,但软件就差了不少,现在大多数Labo游戏都是偏休闲类的,唯一一个能玩得久一些的,应该就是机器人格斗那个了。玩机器人对战时我的对手是胡又天老师(闽台合作了解一下),关于Labo操控性不佳这一点他已经说过了,我补充一些其他的问题。

触乐在之前做过《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的周末体验,当时我们玩的情况和今天玩机器人是一样的,就是瞎打。《任天堂明星大乱斗》作为“欧美拳皇”,还是有着相当的深度的,而Labo的机器人大乱斗基本上就简单挥挥拳、变个身或是飞个天。

说实话,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进行游戏确实很有趣,但如果玩得时间长了,且不说体力能不能跟得上,趣味性都会消退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当然,如果有友人能陪我一起玩,这种趣味的消退速度也许会慢一点。

最后说说手工层面。作为一个动手能力极差的人,我拼的是最好拼的小车,从拿起纸板到造出成品一共只花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至于钢琴、钓竿这种高难度关卡,我是看都不敢看。Labo的实体拼装倒有些有趣的地方值得一说。

如图所示,这是小铲车和小象象

小车可以通过一些纸板配件改变一定的外观。虽然我将铲车配件和小象配件融合成猛犸配件的尝试失败了,但我想在一些心灵手巧的人手上,Labo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要知道,在我看来,Labo就相当于是可动的乐高,而乐高有多成功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猛犸象!

张一天:好话之前说尽,我今天主要来吐槽

身为触乐最早拿到Labo、也在前一阵子推荐过Labo的人,我直到前几天才真正体验了全部的Labo。一个成年人独立拼完全部的五合一加机器人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时间,真的和通关《战神》差不多了。我这种单身狗在Labo上扔进如此多的时间,应该真的就是……一时激动吧。

Labo总体上对单身人士是很不友好的,最集中的体现是机器人——你需要一个人帮你穿上背带梆硬的大背包,需要有人蹲下来帮你把脚套上的绳子调节到合适的长度,需要有人帮你把随时罢工的摇杆重新连接上。其他几款游戏也都是多人聚会的时候更好玩一些。

另一点可能对玩家不太友好的是,Labo拼好之后非常难以收纳,很多组件都是以一种支楞巴翘的状态存在的。放进书柜的话,一套五合一能占满一层,机器人就更麻烦了。

虽然安装过程是真的很“保姆”,以至于到了有点打击玩家智商的地步,但Labo里的很多游戏其实缺乏一些进阶的指导。Labo总是在安装的时候事无巨细,但一旦进入游戏,文本量就断崖式下跌,很多时候都要靠玩家自己摸索。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摸索能带来很棒的探索乐趣,但这也让玩家在探索完基本的操作之后有点不知所措。

譬如,我至今不知道怎么钓上深海里的那些大鱼,其他各个深度的鱼好歹都经历了缠斗许久最终断线的故事,但是深海的大佬们至今从未咬钩。我甚至尝试过钓着一条小鱼一直沉到深海里去当鱼饵——然后等了5分钟没有任何大佬搭理我,一怒之下直接关游戏了。不知道和这一波操作有没有关系,当我再一次沉入深海的时候,居然钓上来一条43厘米的小破鱼,刚一下钩就能钓上来那种——不知是否真的就是之前沉下去那条。遗憾的是,我至今没有在任何地方找到钓鱼攻略之类的东西,连个钓上来鲨鱼的炫耀贴都没见过。

再比如,房子这一套的玩法也挺丰富。我是过了很久才知道,原来同样的几个零件插在不同的槽里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友情提示,把3件全部插进去,会出现一个类似于说明的模式,找不到头绪的玩家可以试试看。

总的来说,Labo给我的乐趣,其实是拼的阶段更多一些。游戏部分则有些难度上的问题——要么太简单要么太难,难以享受到真正畅快的乐趣——这可真不是因为我跟胡老师机器人PK三连败,我俩其实都被不停脱落的脚环和别扭的转向折磨得很惨来着。

陈静:它很“任天堂”,但在玩之前,你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Labo刚发售的时候我就听过一个有点猥琐的段子:“任天堂就像××,说是给孩子的,其实都是大人在玩。”

从某种角度上考虑,这句话其实没有说错。到底有多少儿童亲自拼装并且拿它来玩,我并不是很清楚,但从我的同事张一天老师第一时间订了首发,且一定要把五合一和机器人集齐的表现来看,Labo对于成年玩家的吸引力真的很强。

我自己的拼装和游戏经验也让我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认同——尽管Labo的造型毫无疑问更偏向小朋友们的审美,纸板材质也能最大程度地确保儿童的安全,但从操作来说,好几个模组真的很复杂,也难怪Switch的教程里会时刻提醒“假如你觉得有困难,随时找你身边的成年人来帮忙”了……

由于要出差,我很不巧地错过了各位老师用机器人对战的热烈场景。与之相反,为了体验将Labo完整拼装的乐趣,我不得不在周四下班之后,一个人在公司里努力地拆纸板、折纸板以及粘贴纸……最终用了将近3个小时,完成了复杂程度仅次于机器人的钢琴。

钢琴的复杂程度真的不比机器人差

最先完成的是这个部分,是用来放手柄的

在此我要点名批评胡又天博士,原本他是要和我一起做这项艰巨工作的,结果钢琴刚刚拼完一个盖子,他就施施然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玩“东方”去了。以至于坐我对面的林老师和刘老师事不关己地说:“陈老师,您看上去真像一个无可奈何帮孩子做手工的家长。”

虽然话是这样说,但拼装的过程还是很有乐趣的。我在“做手工”这件事上是个典型的爱好者:闲暇时间愿意做一做,但太复杂的东西又做不来,而且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做同一件事。如果用时间来计算,大概就是素组1到2个钢普拉HG,再拖长的话不仅心情变得浮躁,颈椎也不允许了。

一个一个做琴键的时候真的有点枯燥……

这个小螺丝也要花掉不少时间,像这样的螺丝一共有4个,每一个都是有用的

Labo显然是任天堂花了不少心思设计的,纸板材质注定了它的强度不会太高,但其中的想象力和趣味性继承了任天堂一直以来的思路——由于是纸板,它的入门门槛非常之低,每一个部件都可以靠纸板本身的制作精度来确保,对玩家(特别是儿童)本身制作技术的容错率相当之高,即使有哪个地方折了、歪了,只要不是那种毁灭性的破坏,最终也能顺利完成;制作完成后用来玩的那些小游戏,看上去非常简单,没有任何复杂操作,然而高手凭借想象力做出的成果——这主要体现在录出的视频里——总能让人感慨“我们玩的不是同一个游戏”。

同样是钢琴,我只能弹一首《小星星》,大佬们却能弹出你想得到的所有曲子。国内外的视频平台上还有很多编曲教程,许多专业人士会告诉你,如何通过Labo自带的其他配件制作各种复杂的音阶、和弦、音效等等,当然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和听天书也差不太多……总而言之,虽然无法与专业音乐制作软件相比,但它能做到的肯定比《小星星》多得多。

界面看着有点复杂,然而我还是只会弹《小星星》

这也是我对于Labo的第一印象——“动手”这件事,其实不适合所有人。它有没有乐趣,完全取决于玩家的想法。如果你在拼装之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并且让自己全心投入,那么简直是其乐无穷;假如你只是想要随便玩玩,或者只是听其他人推荐才去玩,那么或许花3个小时去拼一个只能玩十几分钟的小游戏,投入和产出确实也不那么平衡了。

6

编辑 甄能达

gaoyang@chuapp.com

业外

查看更多甄能达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