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我班里最喜欢“李白”的学生念了两句诗

现今,大多数年轻老师本身就是游戏玩家,或者多少接触和了解过游戏。那么,这些看上去应该也会玩游戏的老师们到底在想些什么?我们和三位从事初中和高中教育的老师聊了聊。

作者刺猬先生2017年03月31日 16时36分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骄傲”对“槽点太多难以吐槽的无奈”,是老师和学生间关于游戏起争执的标准表情。或许在不少学生眼里,就算是那些看起来非常有亲和力的老师,在这个问题上都难免有点食古不化。

但时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也许十年前的老师会玩游戏,甚至了解游戏的是凤毛麟角,而在现今,大多数年轻老师本身就是游戏玩家,或者多少接触和了解过游戏。

那么,这些看上去应该也会玩游戏的老师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也许本文能提供一些视角:我和三位从事初中和高中教育的老师聊了聊,谈论了一些与游戏相关的问题。

虽然玩,但是不能告诉你——张老师的另外一面

张老师因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才多艺被自己的学生崇拜并喜爱,但是他的学生似乎并不知道,张老师本人也是游戏爱好者。

治嗓子的阿莫西林胶囊,多才多艺的张老师自我表演了一段“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Q:既然不方便透露姓名,那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游戏经历?

A:嗯,我在大二时拿了《三国杀》线上比赛第50多名(要不是踩了网线能进30),然后整个大学阶段都在玩《地下城与勇士》,在PK系统改版前打到了尊3这样……玩过一阵子《英雄联盟》,现在有时间和老同学打打《王者荣耀》。

Q:你的学生知道你玩游戏么?有围观你玩游戏或者和你分享ID之类的么?

A:围观是没有的,就算没有《教师行为管理条例》,我觉得让学生看到玩游戏是不好的事情,毕竟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是“你要提高你的行为下限,他们才会提高自己的行为上限”。

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还是基于一种道德自律吧,如果你作为管理者不能遵守,这种道德约束就没有了,那么剩下就只能是惩罚约束了。

Q:那你知道学生都玩什么游戏么?

A:挺多的,几款目前比较火的手游比如《王者荣耀》《阴阳师》还有《炉石传说》,什么都有,网游还是以《英雄联盟》为主,课业比较紧其实也没什么时间玩网游。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你应该问一问班主任。

Q:有什么和游戏有关的趣事么?

A:我要求他们写日记和周记,和前几年一样,他们还会把游戏里的一些内容改头换面,以自己小说的形式写出来,这种“自以为老师不知道”的愉悦权利我还是给了他们。嗯,他们还是比较习惯老师只能从日记里知道一些游戏。我也愿意保持这种刻板印象吧。

Q:张老师太严肃了,而且没有审题……

A:有次给他们讲《送友人》,底下都在讨论自己玩李白的光辉事迹……然后我点了那个声音最大的,我说看来这位同学十分喜欢李白啊,那今天就由你朗读这首诗,然后你再随便背一首李白的诗歌看看,语音要标准。然后他背了《静夜思》,我说很遗憾你没背《将进酒》,底下的孩子都在那嘀咕还有《侠客行》。

成功是多方面的事——班主任王老师关于游戏的“讨价还价”

游戏该怎么玩,如何控制孩子学习。王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但是他坚持这套方式只是恰巧满足了很多条件。“说到底还是孩子们幸运而已”,王老师如此总结说。

王老师转发的段子

Q:还是从游戏经历开始吧?

A:嗯,我不是太喜欢打网游,大学的时候比较沉迷《真三国无双》,我说的是《魔兽争霸3》的那个对战地图,然后浩方等级一度还挺高的,也打过表演赛并且当过一段时间的语音解说。现在会打打《王者荣耀》吧,现在是一名高中老师,带一年级。

Q:你觉得这个年代的学生玩游戏和当年的我们有啥不一样?

A:还是很大区别吧,很明显就是那些不需要资金门槛的竞技游戏,比如《英雄联盟》这些玩的人多了,而MMORPG相对变少了。然后我们小时候挂眼科(方言,指看别人玩)是比较奇怪的事情,而现在也有孩子不玩游戏只看直播的。比如很流行的《守望先锋》他们都知道,什么“天将正义”之类的,但是其实玩的人并不多。看直播互相说的很多。然后手游也是个新趋势。整体上看,至少我们班不像当年我们打MMORPG那样重度了。

Q:你觉得“网瘾”存在于现在的教学状况中么?

A: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整体上呈现和当年有所差别,比如当年集体逃课去网吧的情况少了,现在的孩子主要是在上课的时候依然不能集中注意力。还有就是手机游戏防不胜防啊。我觉得已经超过了PC游戏成为了重灾区。

Q:咳咳,听大家说你说服了全班家长,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A:哦,我具体和家长们谈了谈关于限制游戏的一些策略,我告诉他们“有些事情阻止,他们会用更多时间达成目标,仅此而已”——虽然家长会用老式手机和一些锁死功能的所谓学习手机来限制孩子玩游戏,但是实际效果很有限,比如他们会自己再买一台手机,或者干脆就蹭着玩。开始的时候没收手机都不能缓解这种情况……而给一个简单标准,他们反而有形成相对良性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我和他们讨价还价,让他们把孩子的娱乐问题,多偏向于可控性的目标达成奖励和自制力的习惯养成上,而不是一味禁止。当然了,一些游戏本身也存在问题。我也在鼓励孩子们适当降低自己的游戏预期……

Q:降低游戏预期,怎么说?

A:比如说对于天梯排名、游戏中的稀有道具及卡片,还有短期内的角色等级目标这样的。我觉得有些游戏本身设置上存在问题。有的游戏我也有考虑让学生不要去玩,放弃。

Q:举个例子?

A: 我觉得有些游戏并不适合学生去玩,比如某些游戏的内置活动和任务牵扯精力上已经不是“碎片时间”可以概括了。这个不能用游戏玩家不只是小孩子去逃避责任——游戏的剧情、人设背景的目标客户指向,明显考虑到了这个年龄段的口味,推广也会选B站(哔哩哔哩)这样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平台。

但相应责任没跟上。我初中时代玩过《梦幻西游》。这个游戏就用分级目标很好地分散了不同游戏时间玩家的游戏体验——比如作为学生,我不能上升甚至飞升到120级这样的高等级,但是我可以将级别停在69级,体验这个级别专属的活动、奖励和排名。

而这些游戏也没有像以往游戏那样,能够利用级别划分和压级来分散玩家目标。游戏本身的设定和剧本虽有用心,但是玩法上其实脱节很大,这些游戏的黏性玩法对学生太恶意了。我劝退了不少学生。

Q:具体效果呢?

A:最后大多数家长都和学生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吧,对于玩和学的控制比过去强一点,关键是家长和学生有坐下来谈的契机。嗯,至少沟通方面隔阂减少了。然后班上成绩也有了一些提高,家长们也都让孩子们得到了一些满足,毕竟偷偷玩其实还是很累的。放宽松了反而好一些。

Q:为什么说这个效果是“不可复制”的?

A:准确地说是要很多条件,首先是我很幸运地没有那种重度成瘾的学生(感谢网吧网咖把未成年人问题解决得好,这时苏老师插嘴),其次是家长们还是有沟通意愿,并且能够愿意顺着思路去思考孩子玩游戏和逆反的前因后果,愿意信赖常识且言出必行。这几点稍微不满足都不能实现——自制力更差的学生或许对于游戏的依赖更大,要引导付出的经历太多,类似的学生数量太多的话,老师就难以兼顾。家长沟通方面的尝试遇到阻碍的话,大多数人也不愿意继续耗费时间。可以说,孩子们的游戏时间还是他们自己争取来的,而且也是他们的幸运。

真心喜欢也好办,就怕是无奈选择——苏老师的“沉迷”说

苏老师在大学时代几乎不碰网游,他几乎没有参与到当前孩子们热衷的手机游戏当中,(偶尔也陪着其他几位老师玩玩《王者荣耀》)但这不妨碍他在孩子们里面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

苏老师在这帮老师中也是一个“理论派”的头目——这是张老师和王老师说的。

嗯,苏老师是一位单机游戏爱好者

Q:还是从游戏经历开始吧?

A:呃,玩单机比较多,光荣的三国题材和国产的武侠仙侠题材游戏这样的。Steam支持微信支付后开始也陆续买了不少其他类型的游戏。最近的话在玩手机版的《轩辕剑3》。说起来电脑游戏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了。教的也是一大帮“中二病”(初中二年级)。

Q:会不会跟学生有脱节,就是代沟的问题?

A:还好,他们玩的《阴阳师》家里还有一位在玩……然后我也玩过MOBA类游戏,只是不能做到通过游戏强度来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至于代沟,我觉得学生总觉得你和他们有代沟,这个没法避免。

Q:那你怎么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呢,特别是那些沉迷的玩家?

A:我和你们对沉迷的看法不一样,特别喜欢一个东西总有办法往好的方面引导,喜欢游戏的孩子多少有表达欲,这个就可以引导和移情,只是还是需要时间。这个不能叫做“沉迷”,“沉迷”和“热爱”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学生对游戏剧情、某个角色十分热爱并乐于分享,这个就能够促使他去画画或者写文章什么的,进而促进他们去了解相关的知识。

“沉迷”还是来自于匮乏。不少学生玩游戏其实也是一种不知道选择什么的表现——他们追求的是游戏获得的虚构的成就感,比如排名,比如PK胜利和其实也不咋地的个人技术这样。其实他们并不一定了解他们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只是最终发现还是无法建立起游戏以外的成就感。

Q:也就是说喜欢是有益的,“沉迷”其实并不能算真正的喜欢?

A:嗯,“沉迷”是以为自己很喜欢。我们在当年实习的时候,不就遇到过“虽然乏味但是还是忍不住玩”的学生么。

我也努力地尝试如何让孩子们能把对于游戏“热爱”的一些方面,转化到对他们或许有益的事情当中去。比如,他们为喜欢的角色写同人文我都会批阅,甚至鼓励他们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可以把新学习的写作技巧运用起来。但是这个就对那些根本不在意剧情啊人物啊故事和策略的孩子没什么吸引力。引导沉迷的孩子多半是引导他进入一个有成就感的循环。呃,反而和游戏内容没什么关系。这种“沉迷”更多的是逃避。

Q:你认为游戏对热爱他们的人更多是益处咯?

A:嗯,也不尽然,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他们能在更多选择中选择游戏,而不是没有选择才以为这是自己的选择。如果不能在早期培养更多兴趣,或者孩子最终选择游戏,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发掘游戏的一些非重复性乐趣。在我们玩游戏的时代,重复枯燥的练级其实是很没意思的,我还是希望他们不是被游戏机制牵着鼻子走。

当然,我也希望游戏能多从角色或其他方面塑造更多的闪光点。而不是纯粹的时间回馈陷阱。好游戏也有足够强大的文化,其实也能够助益于学生的培养。现在不少游戏的机制还是有问题。

Q:排除游戏本身的问题,那你觉得现在遇到的阻碍有哪些呢?

A:时间啊,我觉得现在能留在教师岗位的我们还是有责任心的老师,我们愿意花时间去解决孩子的问题,但是还是太紧张了。

还有就是家长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不是只寄托希望,不去参与解决问题。身为老师的我们要保证教学的同时,还要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能替代家长去管理孩子的生活。建立信任、保持沟通,这些需要双方合作,这个意义上,我还是非常羡慕王老师的。

Q:你是最后一位受访老师了,如果这篇文章被更多家长和学生看到,你想说点什么?

A:学生的话就是越自律越自由吧,要知道,学校打游戏打得最好的人,成绩也是最棒的。其实拿出一点“肝”活动的精力调整行动是事半功倍的。

家长的话,我觉得是,如果你的孩子专注于游戏,我觉得你要做的不是大声呵斥,而要搞清楚他具体喜欢什么。单纯地期待一个好结局而不讲究过程,其实起不到什么好效果。这绝对不是浪费时间。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触乐网站观点。

10

作者 刺猬先生

查看更多刺猬先生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