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知道的大冒险》描述的北京生活给了我共鸣

游戏中展示的,都是在北京生活的人和他们的故事。终于有人开始描述我们真正的生活。

读者elves2017年03月14日 14时49分

有些时候,游戏能带给你迸发的荷尔蒙,有些时候,游戏是你上班路上打发时间的小小消遣,也有些时候,一个游戏能带给你一些意料不到的小小触动。

——就像这部《没有人知道的大冒险》。

我们玩过各式各样的游戏,欧美奇幻背景,中式仙侠背景,以及为数众多甚至谈不上有什么游戏背景,随手点开又随时可以走开的游戏——直到我看到这个游戏的宣传片,发现其中展示的,都是在北京生活的人和他们的故事。终于有人开始描述我们真正的生活了。

游戏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出乎意料地简单,但有价值的是剧本,以及在剧本背后,国内目前少有的“有情绪想要表达”的游戏主题。

开头的粤语旁白有那么一点王家卫的味道,然后一路走下去,我发现这是四个人的故事,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故事:

大学生阿强,就像我们很多人一样,每天早晨无数次地按下闹铃的“稍后提醒”;

程序员阿杰,有改变世界的梦想,却面对流水线一般的代码和现实;

文青阿清,拒绝别人打上的标签却又自己给自己创造着标签;

还有阿民,一个面对氪金大潮有些想法、却无能为力的游戏策划。

这也许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的作品,但是被撩拨到的人对它会比一般作品要更加喜爱,它写下了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偶尔的吐槽也特别触动心灵。

有时候我会想,市面上的商业游戏,常见的做法是“迎合尽可能多的人”,尤其以休闲手游为最,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越有特点的东西,愿意做的人越少,也许是因为越独一无二,所需要的学习成本就越高吧?但每次看到不同的游戏,却用着相同的UI布局,我总觉得讽刺。

而这部作品明显相反。Steam上尽管有很多的好评,也有很多诟病其“毫无玩法可言”的差评。不过,我相信作者原本也无意讨好这批在这个游戏里追求玩法的用户,毕竟,作为一个在开屏画面中用萨特的人,他应该已经做好了足够多的心理准备。

在游戏大约1小时的完整流程结束后,我简单搜索了一下作者,发现他的经历也许就是游戏中四个角色的合体:大学时代由于热爱游戏,也有足够多的编程实践,于是拿到了B和T的Offer;因为觉得T像是“山寨公司”,去了更技术化的B,仅待了4个月却因为“作品无法留下个人印迹”而辞职,成为一位独立开发者;他住过回龙观,后来也有比较成功的《暴走大冒险》,并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看得出来,这部作品中的台词和梗大部分来自于他的生活,无论是程序员的着装风格,1+1=10的开机密码,还是对安迪沃霍尔的吐槽,我们能在这个游戏结束之后,感受到他鲜明的个人特色,同时又混杂了很多人共同的生活经历,玩到的时候才特别有感受。

打开这个游戏之前,我正在看《东京女子图鉴》,还在感叹为什么没有一部合适的作品来表达中国都市里正常上班族的感受,然后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自我表露,看到了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的日常,看到了天通苑和回龙观地铁上拥挤的人群,看到了大家各自的梦想和实现梦想所面临的压力。

而这些,或许就是让我有共鸣的地方。

PS:在搜索作者的其他作品时,我还惊奇地发现,他曾经开发过一个App叫“我只在乎你”,用途是抓取一个人的豆瓣、微博、和其他SNS数据到一个Timeline(时间线)上。我和女友都曾用过这个App,如今也成功升级,非常感谢作者。

6

读者 elves

elves@chuapp.com

查看更多elves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