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异乡的家常便饭

一份陌生人之间的亲近与休闲。

编辑祝思齐2021年03月26日 17时38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今天没有图

最近一周我一直在成都出差。成都虽然是省会,算是大城市,不过我所在的区域在城北,类似于北京城南,虽然设立了开发区、技术园区之类的听上去“高洋上”的东西,但实际发展和规划都比较一般,观感上甚至比一般的二线城市还要平凡一些。当地人也说,成都市的北边算是偏远地区,地段非常便宜。

从酒店房间往外看,是一大片工地,马路虽然平整但尘土飞扬。从酒店门口到地铁站,有一块类似小广场的空地,也许就是这个地段的商业区,周围聚集着小饭馆和超市。饭馆的招牌很质朴,大部分都是豆花、冒菜、家常菜之类的本地菜,手写或者简单影印的菜单挂在外面。店里的面积也很小,最多摆得下4张桌子,挤挤挨挨的。于是许多店家在外面架了塑料棚,延伸到广场上,摆上桌椅板凳,很像我在童年时代见过的街边大排档。

即便如此,不管是正餐饭点,还是更晚些吃夜宵的时候,食客从来不多。同时有3桌客人,已经是我见过的最具人气的饭馆。而且他们招待客人的方式真的很“家常”,老板往往不站在柜台后面,总是翘着腿靠在其中的一张桌子上。他们不穿制服或者围裙,乍一看上去和食客并无区别。如果不是旁边的收款二维码,根本认不出谁是老板。说一句要吃什么,他们稍微点个头,就起身去后厨炒。炒完之后,菜端出来,他们会坐回去继续看手机或者和隔壁店员用本地话聊天,也不避讳话题。开店的也多半是一家人,夫妻或者父子。这种感觉有趣极了,好像我是串门蹭饭的亲戚,而非什么客人。

街边的小餐馆规模都不大,棚子是最主要的部分

但这不代表他们不周到或者不热情。相反,他们实在太周到了。哪怕只是点两个烧麦,也要用小盘子正正经经地盛好拿过来,或者一个包子用上一整个蒸笼。上菜的时候,碗和盘子一定放在我的正前方,几乎在鼻子底下,绝不会随便地摆在桌边;说“饭好了”的语气简直像叫小孩上桌的父母。就连买杯奶茶,店员小妹都会用手试了纸杯外面的温度再递给我,搞得我受宠若惊。但他们表现得自然得很,好像根本不觉得自己提供了什么了不得的服务。

可能是我在北京待得太久,已经忘记真正“由人经营”的小店该是什么样子了。在我记忆中,大部分餐厅点菜的模式只剩下扫码后刷新八百页小程序付款。哪怕店员就站在旁边,也一定要拼命推广线上点餐,他们的作用只是协助或者收拾桌子,有时候全程都不会和客人有所接触,顶多在取餐时打上一秒钟照面。外卖更不必说,大部分时候我连小哥的脸都看不到。但是,在成都这样的小店里,人家给我炒了菜,还坐在旁边看我吃,总觉得要多吃两口才行(虽然有时候真的辣哭我)。走的时候,也会记得打个招呼,告知对方“我吃好了”。像平时那样扬长而去总会觉得不好意思。

店主的生活似乎也非常悠闲。反正客人少,如果在并非饭点的时候路过,会发现店里空无一人,只有手机扔在某个座位上充电;后厨的门大大咧咧地敞着,不知什么时候采购回来的各类蔬菜用框盛着堆在地上。还有一次,我在一家沙拉店里吃到一半,负责点餐的两个年轻人之一忽然说了句“我去打球了”,就兴高采烈地出了门……而我一直以为同是食客的,背着小皮包在吧台旁边坐了半天的一位姐姐,却十分自然地给我端上了饮料。

在传统本地小馆之外,也会有装修风格比较“时尚”的店铺,包括披萨店、快餐面馆和轻食沙拉店,不过待客方式并没有多大区别

在这样的气氛中,不光是主客的身份不分明,工作和休闲的界限也不分明。好像炒菜、吃饭、聊天,再做点别的,他们的一天就快快乐乐地过去了。当地物价也不太高。早饭要一个包子一碗粥,加起来不过5元钱,还非常好吃。

出差过程中,我问一个采访对象:“成都不是北上广深,为什么能吸引游戏厂商,而且出了不少厉害的电竞选手?”

他大笑:“这里是‘耍都’嘛。”

当时,我还觉得这不能算个正当的理由。但现在,我多少体会到了一点这个“耍”字背后所指的气质。当然,成都并非每个区域都像这样。机场附近更为繁华,个人感觉和北京并无不同(吃的东西还是丰富很多)。不过,想到在这样的异乡大城市里,依然保留着陌生人之间亲近休闲的生活方式,的确会让我会感受到一份奇特的安稳与快乐。

0

编辑 祝思齐

zhusiqi@chuapp.com

咖啡因驱动型码字机。

查看更多祝思齐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