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怪话:打不动,却又放不下

可以是青春,也可以是生活。

编辑周煜博2025年11月18日 18时56分

触乐怪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图/小罗

又是一年的《英雄联盟》世界赛。

我已经有三四年时间没有太关注这款游戏了。在我的记忆里,它存在于我的学生时代,占据了大量的时间。那时的很多话题、讨论,空闲时的注意力,我都放在了《英雄联盟》上。

在逐渐离开《英雄联盟》之后,我发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不想碰任何竞技类游戏。但奇怪的是,它的比赛还是会让我时不时地回去重看。

今年的决赛十分精彩

每年一到世界赛的时候,我身边一些可能已经很久不玩游戏的朋友,都会重新出现,在赛事里去关注那些曾经喜欢的选手。我觉得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英雄联盟》天生适合做电竞赛事。Moba游戏的俯视角,能让观众很清晰地看到对局的全况,观赏性很好。

阿洪是从高中是开始和我玩《英雄联盟》的搭子,在我们认识之前,我玩中单、打野,偏爱刺客,阿洪是一个玩得很不错的AD。有了这样的契机,我开始学习辅助,下路双人组自然而然组建起来。

我们的高中班主任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大家都管他叫“超哥”。学习任务紧的时候,他会去校门口的黑网吧抓学生上网。游戏里会把抓人称为“Gank”,放学后我们约着打游戏,谁突然掉线了,我们就会在语音里说:“某某某是不是被超哥Gank了?”

我也曾被超哥“Gank”过,那总会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去网吧、被爸妈抓住回家暴揍的场景。还好他没告诉我爸妈,但每次去那家网吧玩游戏的时候,我总会提心吊胆,打打游戏就回头看一眼,站起来环视一圈。

后来有一次去网吧,我却撞见了他自己也在那儿打《英雄联盟》。我凑了过去,在后面悄悄观察了好久,抽个机会说:“超哥,你也玩这个?”他也没客气,就邀我坐在边上一起玩几局。

从那以后,游戏好像就成了师生之间另一个诡异的话题,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所有玩《英雄联盟》的同学都知道超哥下班了会去黑网吧打游戏。后来,就没人恐惧他出现在黑网吧里了。

超哥的操作说不上精彩,游戏打得普遍比我们都菜,但他属于“又菜又爱玩”的那种类型。他不玩辅助,但会选出非常团队的英雄。打高段位,我们也不担心他会“炸线”,因为他很混,不会送人头。当然,也不能指望他Carry,因为他总会在关键时刻做出一些让人眼前一黑的操作。比如说石头人空大,比如说打着打着突然跑去刷野。

我们在一起频繁地玩了将近半年时间。最开始的时候,他还是那种很执拗的中年男人,绝对不会在一局游戏里点投降。但在我们的折磨之下,他变得脆弱起来。有时候,刚打到15分钟,他就在那儿一边抽着烟,一边骂:“打的什么玩意儿?赶紧点了,不想玩了!”

我离开学校的那一天,是“云顶之弈”上线的第一天。我们在寝室里玩到后半夜。毕业之后,游戏还是我们之间相互连接的一个桥梁。

但我确实在不断的竞技当中感觉到了疲惫。重开一局游戏,跟写一个新选题一样,都会面对一片空白,从头来过。

一局没玩的那些年

甚至说,《英雄联盟》给我带来的负反馈,应该是比正反馈要大的。段位高了之后,在游戏里,我感到沮丧的时刻要比兴奋的时候少得多。

我想,高昂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是我们打不动一场排位的主要原因,一场《英雄联盟》对局,平均需要25到35分钟。如果是一局高段位的排位,更是需要全部的专注力。

我时常会陷入一种“低能量”的状态,去做一些更少动脑子的娱乐。看一些很无聊的剧,无聊的视频,虽然心里知道这是无聊的,但是脑子好像需要一些信息来填补,否则就会焦虑。但现在的精力,好似只够应付这些,连续的排位对局,会让我疲惫一整天。

在投入如此多精力之后,我依然要面对竞技游戏的零和博弈——一半的人注定要输。当大家水平都提高,胜利带来的快感已经很难抵消失败和过程中的沮丧。

我和朋友之所以能在那种高压环境下玩下去,多半是因为朋友之间的关系对冲了这种负反馈。但当朋友们因为各自的生活一个个离开峡谷,这层维系就断了。

前段时间,因为世界赛,我和阿洪又开始玩了起来。我们已经有3年多没有打过一场完整的排位了。重回到召唤师峡谷的那一刻,我感到陌生——陌生的装备、陌生的道具、陌生的技能、陌生的对手。

《英雄联盟》为了保持竞技的活力,必须不断地更新。但这种更新,对于偶尔回来玩玩的退坑玩家来说,有着巨大的学习成本,甚至感觉自己像在玩一款新的游戏,但是敌人还是那么强悍。最后,这些负反馈汇聚成一句话“打不动了”。

打不动不代表完全不玩,我的游戏方式发生了转变。后来,大家都不愿意去打排位,就开始玩大乱斗。再后来,就是“云顶之弈”和前段时间出的“斗魂竞技场”,我完全放弃了对上分的追求。

就像前段时间跟阿洪的双排,我们会因为勾中了人、上学时的故事、甚至某个人亮了一个表情这样无聊的细节笑很久很久,甚至笑到最后,已经忘记因为什么在笑了。

每年的世界赛,都会给我一个回到过去的机会。我们以前在宿舍看比赛,那一年是S7,喜欢的RNG输给了SKT。再往后,iG夺冠了,FPX夺冠了,EDG也夺冠了。这些我曾经很熟悉的队伍,一个一个站上了领奖台。

同时,我也不再认识这些队伍当中的队员,我对他们没有太多感情,也没有去了解的契机和动力。曾经熟悉的职业选手在逐渐退役,就连Faker也上过替补席位。

今年,我又在赛前新闻发布会上见到了Faker。我记得以前大家把他称为“神”,现在又成了“LPL最严厉的父亲”,他的宣传片一出现,弹幕就会刷过一片片“吓哭了”。但当我真的亲眼见到这位传奇选手时,其实没有那种想象中的兴奋。很多事情、很多感情,随着时间变化,就是会变得淡淡的。

我在成都见到Faker

就像我现在重新玩起《英雄联盟》,对于输赢会看得淡淡的,对于一切都会看得淡淡的,回不到过去,就像那家我和阿洪、超哥一起玩耍过的黑网吧,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家超市。我走进大门,还是能依稀记得我自己最常坐的位置在哪个角落,而如今,那里摆放着货架。

0

编辑 周煜博

贡献熵增

查看更多周煜博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