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作为粉丝,我对“最终幻想7”系列和它的衍生作品一直保持着关注。一方面是确实喜欢里面许多角色,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一种习惯:一个系列能维持这么多年的生命力和热度,实属不易,所以一旦出了新作,只要不是质量差得太离谱,有条件的还是要去玩一下。
上个月底,手游《最终幻想7:永恒危机》(Final Fantasy VII Ever Crisis)发布了新预告片,除了一些目前还看不出故事发展方向的镜头,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年轻版萨菲罗斯的亮相了——熟悉的皮衣、熟悉的银发、熟悉的长刀正宗,只是长相变得青涩稚嫩。不论新老粉丝,仍能一眼认出他就是我们喜欢的那个角色。
不过,坦白地说,作为萨菲罗斯粉丝,我的心情是有些复杂的。至少从播片里看,造型尚可,建模也还行(但换句话说,要是连播片里的造型和建模都不行,那游戏也就不太能要了),甚至比《最终幻想7:重制版》里的一些即时演算动画看着顺眼,所以我也不太想像九斤老太一样把“一代不如一代”之类的词儿挂在嘴边上。不过,我也担心以Square Enix现在的编剧和设计水平,到底能不能把年轻萨菲罗斯,或者说,《永恒危机》的故事做好——做得好,皆大欢喜,赚更多钱、吸更多粉之类的事儿也不在话下;做得不好,说崩盘可能严重了点,但给角色多加几段黑历史是免不了的。当然,在“最终幻想7”各种衍生作品里,萨菲罗斯(以及其他角色)的黑历史也不少了,再加一段也算不了什么……
这大概也是许多“常青树”IP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在作品中塑造了优秀的角色,获得了玩家、观众们深深的喜爱和支持,这当然是每个创作团队梦寐以求的好事。但在续作中,这些角色身上每一个惹人喜爱的点都可能成为创作者踩上的雷——玩家到底喜欢角色什么?如果是主角,喜欢的是他们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是毒舌的小细节?如果是Boss,喜欢的是他们“狂霸酷拽”,还是偶尔出现的人性、“救猫咪”的片段?角色要是没有成长,玩家想必不会满意;但如果成长得太多、变化太大,玩家可能又适应不了。
坦白地说,在我玩过的游戏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制作人能在续作中达成较为理想的平衡。其余大多数,聪明的制作团队会用加强长板、适度煽情来强化玩家在某一方面的体验,从而弱化故事和角色塑造短板给玩家造成的影响。用“最终幻想7”衍生作品举例,从发售以来评价一直保持得不错的《核心危机》就是个例子,它对扎克斯、爱丽丝感情的塑造和可以无缝接入游戏本体的结局都十分优秀,玩家光顾着在主题曲《Why》里感动流泪,也就不太有余力吐槽后期漏洞频出的剧情和犹如烧烤店大特价一样批发的翅膀——就算反应过来想要吐槽,游戏早已通关,好评也已经给完,思来想去,说句瑕不掩瑜,也算是纪念自己流过的眼泪了。
回到《永恒危机》吧,由于目前公开的资料不太多,又是手游,所以我对它未来的表现还是持观望态度。只要期待不拉得太高,也不至于太失望。不过,即使它最终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至少也是一个让新粉丝(假如他们只玩过手游)接触“最终幻想7”的契机:以IP本身的知名度,他们总有一天会玩到真正的《最终幻想7》,而那些经典的角色,也会以适合的形式出现在他们面前。
何伟在《江城》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96年,他在涪陵师专的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了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内容关于一位美丽的女子:
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
你可是更加温和,更加可爱;
狂风吹落五月里开的好花儿,
夏季的生命又未免结束得太快;
有时候苍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热,
他那金彩的脸色也会被遮暗;
每一样美呀,总会离开美而凋落,
被时机或者自然的代谢所摧残;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决不会凋枯,
你永远不会失去你美的仪态;
死神夸不着你在他影子里的踯躅,
你将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同在;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当所有学生都读懂了这首诗之后,何伟问他们:莎士比亚成功了吗?那位女子会永远活着吗?
学生们一度陷入了迷茫,但很快,他们就明白了老师提问的用意——有些打动人心的内容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的:“四个世纪前,莎士比亚爱上了一位女子,并为她写了一首诗。他说要让她的美貌永存——这是他的承诺。现在是1996年,我们在中国、四川,就在长江边上。莎士比亚从没有来过涪陵。你们没人去过英国,也没人见过莎士比亚四百多年前爱过的那名女子。可就在这一刻,你们每一个人都在想着她。”
电子游戏发展至今只有几十年,我们很难想象未来是否能够出现延续四百年而仍能打动玩家的游戏——如果让我提名,我一时还真的想不起来哪部作品真正能够担起这样的重任。不过,我也相信,假如有一个2023年才接触到《最终幻想7》的玩家,她在看到萨菲罗斯火中转身镜头时的心情,大概和26年前看到这一幕的我一模一样。二十几年过去,支撑游戏发展的技术突飞猛进,萨菲罗斯的脸也从小方块变得光可鉴人,而相同的是,一直有人会想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