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文本的下限

有时候,玩家会为了内容或玩法而降低对文字的要求,前提是……它不能太低。

编辑陈静2021年11月29日 18时01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小罗老师未免过于直接

前段时间,我又和朋友一起去玩了剧本杀。其实我没那么喜欢玩剧本杀,但如今,想找点儿线下娱乐项目实在不容易,能“和朋友一起玩,大家都开心”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花一个下午玩上一局,还是很值得的。

有了上次的经验,朋友特地去查了当天那个剧本的评价。幸运的是,没有抄袭。但他查到了另一些反馈,足以让我们非常在意乃至提前忧愁:不少玩家说,这本虽然诡计精彩,作者文笔却实在不敢恭维。从结果来看,玩过这本的人对其文笔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有些人建议,本子不要读太细,从中提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即可,否则很容易会被糟糕的叙述绕进去;还有些人建议,要尽量克服困难,把本子读细一些,不然很容易错过关键细节。

这两种观点虽然矛盾,但不难看出,它们背后有着同一个原因:作者的文笔确实不太能行。由于尚未体验实际内容、仅凭口碑选择,朋友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游戏之前给我们猛打预防针,考虑到上次的抄袭风波,他这么做也不无道理。不过这似乎折射出了剧本杀在推广方面的另一项难点——试玩体验。小说可以试阅,电影可以看预告,电子游戏更方便,有Demo,有EA,有测试服,但以上这几项剧本杀似乎都不容易做到,往往是要么不玩,要玩就得玩到底,“中途跳车要给全车人埋单”成为许多剧本店约定俗成的规矩。

从这个角度看,怎样既不泄露核心内容,又可以让玩家“先试后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作者和发行或许会是剧本杀市场里下一个一枝独秀的强者。

对于电子游戏来说,提供Demo给玩家尝试是很常见的做法,但剧本杀似乎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试玩”

言归正传,实际体验过这个剧本之后,我的感觉完全印证了评价里的说法。最明显的一点,作者的文字功底是真的不好,苛刻点儿说,连“让人勉强能读下去”都没有做到。以我拿到的角色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作者完全没有从读者角度考虑叙述角度和人称变化——叙诡里固然有人称叙诡这种手法,但那也只是从结构上给玩家模糊或误导,让玩家产生错误的认知,而不是“连话都讲不明白”……读本过程中,我的感觉就像小说《倚天屠龙记》开头听觉远背诵《九阳真经》的郭襄,明明内容很好,但说话的人缠夹不清,前言不搭后语,导致最终就算死记硬背也没能掌握全貌。

更夸张的是,复盘阶段,另一个朋友看了我的角色剧本之后说:“您这个已经算不错的了,您看看我那本,想看懂都难。”我有些疑惑,很难想象更差的叙述是什么样子,拿过他的剧本一看,除了同样糟糕的行文方式之外,还有不少以画外音角度(也许是作者不经意间代入了自己的视角)给玩家的提示。事后看来,这些提示有其用处,但它们讲话的口吻硬生生把一个信息量颇大的本子变成了不知所云的“叙诡”。无怪乎朋友委屈地吐槽:“这本里还写‘你先消化一下’……我消化得了吗?”

有时候,玩家会为了内容或玩法而降低对文字的要求,而《彼处水如酒》某种程度上是个反例,很多玩家愿意为了阅读文本而忍耐它的玩法

不过,在忍耐过可怕的文笔之后,这个剧本的体验堪称优秀。它诡计巧妙,情节合理,解谜过程中还用到了剧本杀自身的一些规则,足以与其它类型的推理作品——比如小说、电影、漫画——区别开来。这种“剧本杀规则下的独特体验”给我留下了良好印象。而它也是为数不多的、我玩过之后深感可惜的剧本杀之一,但凡作者文字功底好一点儿,或者找个文笔过得去的人润色,它的评价一定会再高上一大截。但很多事情没有如果,就显得尤其可惜。

这似乎又回到了我在遭遇抄袭事件时提出的那个问题:这些作品在正式上市之前,有没有做过全面测试?如果没做,那就是流程上有问题。如果做了,我不相信剧本杀玩家全都是只看诡计水准、毫不在乎文字的人。退一步讲,就算剧本杀里这样的玩家居多,对于那些已经影响诡计发挥的语句毛病,还是不要让文本下限一再降低比较好。

文字毫无疑问也是一个游戏重要的组成部分,《极乐迪斯科》在这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不光是剧本杀,在其他领域,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文字水平之辩。有些观点认为,网络语言、碎片化阅读让人们对文字的敏感度逐渐降低。这类观点往往出现在社交和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一些充斥着颜文字和英文字母缩写的转发和评论。而在另一些地方,作为玩家,我们也能欣喜地看到许多文字工作者在“扩展阅读边界”上做出的努力,比如公认水平相当高的《极乐迪斯科》《彼处水如酒》,或是其他根据玩家口味区别而在文字方面拥有口碑的游戏。每当这时候,我总是愿意相信,如果一个人认真玩过《极乐迪斯科》,就会对许多拙劣的文字保持警惕。

0

编辑 陈静

chenjing@chuapp.com

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决斗者

查看更多陈静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