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骑士团》:松野泰己的战争与理想

只要不断传承,理想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作者投稿Jeff2018年10月25日 16时14分

让我们把时间的轮盘拨回到1991年,那是个意味深长的年份。

那一年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点燃了南斯拉夫的战火;那一年的苏联摇摇欲坠,终于在圣诞节那天轰然崩塌。同样是在那一年,欧洲的另一端,皇后乐队(Queen)主唱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在伦敦撒手人寰。噢,上帝又想听歌了。

皇后乐队,左下就是佛莱迪

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直接把日本东京一个游戏策划搞懵圈了。这个人叫松野泰己,疯狂迷恋着皇后乐队,在一家叫Quest Software的公司工作。主唱的逝世显然对他产生了不小影响,于是懵圈的松野君萌生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念头。

在松野泰己等人的努力下,战棋游戏《皇家骑士团:黑女王的进军》(Ogre Battle: The March of the Black Queen)于1993年顺利发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帮助Quest度过了一段困难时期。游戏完成后,松野君如愿踏上了长达数月的东欧之旅。

那时的东欧正处于剧烈动荡之中,政权更迭、战争不断,不时还传来屠杀的新闻,民众生活困苦,见证了这一切的松野不禁思考关于战争的一切。思考过后,他放弃了原定的《皇家骑士团2》的剧本,选择了一个更加悲壮而深沉的故事展开续作。

这一次,松野依然没有让公司失望。《皇家骑士团2:携手共进》(Tactics Ogre: Let Us Cling Together)于1995年发行,游戏大受好评,被一代玩家奉为经典神作,更重要的是,它的销售量比前作翻了一倍,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补充介绍一下“皇家骑士团”系列的另一个译名——“奥迦战争”。在我看来,比起“骑士团”,“奥迦战争”少了一点严肃的意味,也更符合这个系列恢宏庞大的史诗气质。

松野泰己本身就很讲究游戏的命名。两部游戏的名字中,“Ogre Battle”“The March of the Black Queen”以及“Let Us Cling Together”全都取自皇后乐队的单曲名字。如果大家听一听上面提到的3首歌,能很明显感觉出它们之间的异同,而这种差异也体现在游戏的整体基调中。

黑女王的进军

“皇家骑士团”系列的第一部《黑女王的进军》已经基本具备了后面几部应有的元素:半即时战略、非单线剧情、多结局模式、受天气和地形影响的战斗系统、职业和转职系统等等。

人类男性的转职分支

通过主角的魅力值、民众的支持度,以及某个角色是否加入队伍或者特定物品的收集,游戏会呈现出不同的结局。

不同的结局对应不同的塔罗牌

游戏里还有一个比较新颖的设计:ALI属性(Alignment,直译为“协同”)。ALI属性高的部队白天战斗力较强,ALI低的则在夜晚战斗力较强,所以,平衡好部队的ALI对于玩家来说也十分重要。

总的来说,《黑女王的进军》有着相对轻松的氛围,除去偶尔需要拧紧眉头调配部队应付难度较高的战斗,以及为自己的支持度精打细算之外,玩家基本上是在一路欢声笑语之中杀怪清版打出GG。

或者说,比起《携手共进》的写实,《黑女王的进军》更像一部神话小说,正如两首同名歌曲中,佛莱迪华丽的唱腔,配合罗杰•泰勒浓密的鼓点,爆发出热情狂躁的旋律那样,玩着这款游戏,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个20岁出头的松野泰己热情洋溢地给你安利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文学创作——这个系列的故事与世界观就来自大学时松野君自己写的原创小说。

携手共进

“Let Us Cling Together”同样取自皇后乐队的歌名,游戏最早在1995年发售,先后登录SFC、SS、PS等平台(下面的游戏截图均来自2010年PSP上的复刻版)。

与1代不同,游戏的战斗系统变成了“走格子”式的战棋策略型,而且在剧情上,它呈现的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瓦雷利亚岛几十年来战乱不断,后来一个叫多尔加拉亚的大帝成功统一了这片大陆,人民休养生息,享受着难得的和平。然而没过多久这个大帝就挂了,瓦雷利亚再度陷入混乱。

多尔加拉亚大帝

混乱之中派生出3股势力:北方的巴库拉姆•瓦雷利亚王国,南方的加尔加斯坦王国,和活跃在东南方主要由瓦利斯塔人组成的的解放军。

巴库拉姆王国的首领是布兰塔•摩恩,原为大帝的内臣,大帝去世后迅速上位,打着“正统王室”的名义,自封摄政王,并秘密与罗迪斯结盟。北方的大国罗迪斯也看准了这个时机,派出兰斯洛特•塔尔塔罗斯等人率领的黑暗骑士团,打着和平的旗号登陆瓦雷利亚,实际上却有着自己的目的。

以和平为由介入他国政治,趁机加以控制,现实中也有这样的大国

在黑暗骑士团的掣肘之下,巴库拉姆王国不得不停止扩张,暂时保持了中立。

在瓦雷利亚南方,巴尔巴托斯带领占瓦雷利亚总人口70%的加尔加斯坦人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为了争夺瓦雷利亚的霸权,他们实行“民族净化”的灭绝政策,向小数民族瓦尔斯塔人宣战。

在这种情况下,隆威公爵成立了解放军,带领着瓦尔斯塔人顽强抵抗,但终究难以逆转人数上的绝对劣势,随着隆威公爵遭叛被俘,瓦雷利亚进入了短暂的和平。

游戏中出现了不少屠杀

视线转移到瓦雷利亚最南方的一个小镇,这里是瓦尔斯塔人的聚居地,主角德尼姆和他的姐姐、父亲一起生活在这里。但某个晚上,黑暗骑士对这个小镇发动袭击,掳走了德尼姆的父亲。

随后德尼姆接受了好友维斯的提议,打算靠自己的力量与黑暗骑士对抗,救出父亲,机缘巧合遇上了来自泽诺比亚的流浪者(包括了前作的圣骑士兰斯洛特、占星师华伦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救出了隆威公爵,他们重新组建起解放军,随着剧情深入,德尼姆一行人先后击败了加尔加斯坦和巴库拉姆,统一了瓦雷利亚。

世嘉土星版的《携手共进》封面

从上面的内容来看,这似乎又是一个英雄打倒恶人然后接受万人敬仰的大团圆结局,但实际玩下来却是另一回事。

和前作一样,游戏也采用了多结局的形式,结局只有3个,但每一条线路的分歧都更加明显,尽管故事最终都会以瓦雷利亚重新统一为结局,但摆在德尼姆面前的将是3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他可能失去至亲,孑然一身;也可能死于叛乱,被自己的子民残忍杀害;最好的结果,也是抛弃一切,永远离开家园。

除了德尼姆自己,其他角色的命运也会被玩家的选择影响。和前作不同,游戏的整体氛围十分沉重,充满压抑,其中不少剧情似乎都反映了松野泰己对战争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

电车难题

《携手共进》进行到第一章末尾,一个选择直接决定了主角在3条故事线中的走向。

PSP版第一章的标题

根据隆威公爵的要求,玩家要前往巴尔玛姆萨小村,击败当地的加尔加斯坦士兵,然后鼓动当地的瓦尔斯塔人民进行武装暴动。战斗进行得很顺利,加尔加斯坦士兵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德尼姆的脚下,然而,村民们对此并不领情。

这里就引申出了普通民众对于战争的看法

当然,面对这种情况隆威伯爵显然早有准备,当主角们窘得下不了台的时候,伯爵的心腹莱昂纳尔鬼使神差地闪了进来,然后要求主角假扮成加尔加斯坦的士兵屠城。

德尼姆:!!!

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用不上的棋子干脆弃掉,“加尔加斯坦士兵屠杀无辜村民”的消息一旦传出去,就能激发瓦尔斯塔人的民族情绪,壮大解放军的实力,也能激化加尔加斯坦的内部矛盾,还给了解放军出兵讨伐加尔加斯坦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不得不说身为解放军的领袖,隆威公爵果然老奸巨猾。

但这里的精髓,在于你可以选择杀还是不杀。是坚持相信一个人的性命和一群人的性命同样重要?还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牺牲少数人?

这就是有名的“有轨电车难题”:假如你看到一辆刹车失灵的有轨电车,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5个人,而旁边的备用轨道上也有一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5个人会被撞死,如果驶入备用轨道,只撞死一个人。你是否应该牺牲这一个人的生命而拯救另外5个人?

当我们站在道德高地,自然可以对别人指手画脚。有什么所谓呢?反正站着说话又不腰疼。但游戏通过这种方式,强制玩家站在德尼姆的角度思考问题。当你第一次在游戏里面临这个选择,脑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可能性,你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命运,还要考虑别人的命运,甚至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命运,想得越多,越不敢作出选择。

没有人喜欢选择,因为人是贪婪的,永远想着更好的东西,所以“小孩子才选择,我全都要。”而且在学生时期大家都喜欢开一个玩笑,四选一的选择题不会做?干脆嬉皮笑脸地往答题卡填上E吧。这个E反映了答题者的玩世不恭,也代表了他“除了ABCD外还有更好的答案”的希望。也许有一天我们能找到这个E选项,也许有一天德尼姆可以不杀任何人,但眼下,当命运之轮把仅有的两个选项旋转到你面前,你除了选择,还能怎样呢?

也许这时候我们眼前会浮现出《魔兽争霸3》里面那个洛丹伦王子的形象。圆月升起,斯坦索姆的夜晚静得瘆人。城镇的居民不久前饱餐了一顿,此刻正在沉沉睡去,他们不知道吃下去的粮食已经被天灾瘟疫污染,但你十分清楚让瘟疫继续传播的后果。你下令屠城。从此你的人生来了个180°转折。你错了吗?很多事物都难以单纯用对错来衡量,更何况是更为复杂的伦理问题。只能说可能不合情,但合理得令人毛骨悚然。

曾经的洛丹伦王子堕落成为了巫妖王

至少德尼姆比阿尔萨斯幸运多了。当他同样选择屠城,强忍悲痛向手无寸铁的同胞挥砍着手中的利刃,当他跌撞着走在混沌的边界,他有姐姐卡秋娅陪在身边,好朋友维斯最终也理解了他所做的一切。

在游戏中,如果玩家选择屠城,故事会向L路线发展,也就是相对来说比较圆满的结局。那么,这里松野是不是在通过游戏给出自己对电车难题的答案呢?并不尽然。在我看来,这里更突出的是被卷入命运之轮,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无奈。

关于理想

场景跳到第三章末尾,圣骑士兰斯洛特在与黑暗骑士团的战斗中被俘,在狱中饱受折磨。在这个场景里,圣骑士兰斯洛特和黑暗骑士兰斯洛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哲学辩论”。接下来为了省事,干脆分别管这俩叫“白兰”“黑兰”吧。

通过前面的剧情,我们了解到一些白兰的故事。在第一代故事发生前,他受神圣西迪基尼亚帝国的追捕而流浪于各地,他的妻子在此期间染病身亡。这段经历让他更加重视生命,他希望自己的遭遇不会发生在别人身上,希望人民的生活能更加幸福,并以此为自己的理想不断战斗。

圣骑士兰斯洛特的理想

但他的理想,被黑兰狠狠地批判了一番。黑兰撕开了残酷的现实,指出很多人有着懦弱的本性,而懦弱的人无论怎样都是没有办法聚在一起产生力量的,因此他们需要强权和暴力的捏合。

黑兰在这里就是典型的反派发言,充满了民族优越感,蔑视人类美,甚至歪曲事实,但在对人恶劣性的描述上却一针见血

理想在现实面前被打肿了脸,很真实了……

其实白兰和黑兰都认识到了人类的弱小,但他们在对待这种弱小的时候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白兰希望人们能够成长出自己的力量,希望这些希望的幼苗生根发芽。但黑兰出于自身的优越感,只是把他们当作豢养的猪狗。

黑兰对平民的态度

白兰最后的结局让人扼腕:监狱的经历打垮了他的身体和心灵,尽管最终得救,他也只是终日坐在病院的窗前,痴呆地凝望大海,床边的茶几放着妻子的八音盒。

圣骑士兰斯洛特身心都受到严重摧残,已经无法再上战场了

如果把白兰的存在理解为对理想的隐喻,那么他这种状况多少包含了为理想而粉身碎骨的悲壮意境。面对现实,他奋起反击,然后落败,但他的配剑隆巴迪亚最后交到了德尼姆手里,象征着他的理想和信念像种子一样深埋在了德尼姆的心里。

Let Us Cling Together

在《携手共进》完成后,松野泰己离开Quest加入了当时的软件巨头Square,也就是后来的Square Enix。在这里他参与了《最终幻想战略版》(Final Fantasy Tactics)和《放浪冒险谭》(Vagrant Story)的制作,其中《放浪冒险谭》可能在国内的知名度不如《最终幻想战略版》,但它凭借精良的制作和丰富而有深度的故事和系统,获得了《Fami通》的满分评价,这是PS平台上唯一一部满分作品。

《放浪冒险谭》封面

正当人们以为松野泰己会取代刚刚离开的坂口博信在Square里的地位时,松野和公司的关系似乎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虽然参与了《最终幻想12》的制作,但他在游戏即将完成之际离开了公司。不久后,又回归Square Enix,和《携手共进》的几个老同事一起着手这款游戏在PSP上的移植工作。

最终出来的成果多少有点不尽如人意。由于硬件的升级,画面特效等方面自然有所优化,也加入了新角色和新机制。但为了强调故事性,新作的难度有所降低,AI捉急的智商也让很多老玩家并不买账。不过,我从中看出了松野对《携手共进》的厚爱。

《Let Us Cling Together》,仔细品味一下这首歌,我们可能会对这款游戏有全新的认识。

《Let Us Cling Together》收录于皇后乐队1976年的专辑《A Day at the Races》之中

相比于瓦雷利亚残酷的战争,德尼姆和姐姐卡秋娅的感情也是贯穿剧情的关键要素。

人是感性的,当战争的炮火轰飞了所有物质,我们只能向灵魂乞求力量。游戏最后一章的标题为“Hand in Hand”,和“Let Us Cling Together”意思相近。而且我们都知道,艺术是源于生活的,见证过东欧的战乱,了解了战争的残酷,怀着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的理想,松野在故事的结尾唱起了这首悠扬婉转的悲歌。

“岁月流逝中让我们依偎彼此”,眼前的断壁残垣之中,两个人紧紧依偎,火光照亮了他们的背影。

“我以玫瑰赠你,而我也将随那终会凋零的花朵一起逝去。”到最后,也许我们都会像圣骑士兰斯洛特一样,拼尽全力也没能实现理想。也许在某个下午,我们也会坐在椅子上痴呆地看着海平线发出的朦胧白光,只有突然传来的八音盒清脆的声响,才能让内心泛起一丝涟漪。但“只要不断传承,理想总会有实现的一天”,这种信念,大概正是松野希望传达给世人的。

“大叔我没救了,接下来还请你们继续努力啊。”他微笑着把隆巴迪亚宝剑递到每一个人手中。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触乐网站观点。

5

作者投稿 Jeff

捡垃圾吃的

查看更多Jeff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