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将于今日开庭。
近日,一则“米哈游起诉腾讯”的消息引起关注。公开信息显示,这一案件是由上海米哈游影铁科技有限公司对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提起诉讼,案由为“其他民事”,于今日(9月5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案件的起因是,米哈游因自身民事诉讼需要,希望调取相关QQ用户资料,需要通过司法诉讼程序进行。9月1日晚间,腾讯QQ于微博发文回应称:“根据保护用户隐私的相关法律规定,腾讯公司不能违规提供用户资料,只有通过正式司法诉讼程序才能做调取提供。腾讯会严格遵照法律规定和相关诉讼程序给予支持。”
腾讯的回应中说明了此次案件的性质。实际上,通过诉讼程序要求调取平台的用户数据,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假设某个用户在微博上被人攻击,希望得到攻击者的具体信息以便进行下一步法律行动(如起诉需要明确对方的姓名和个人信息等),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起诉新浪微博,要求其提供攻击者的个人信息。
简而言之,腾讯不能直接给米哈游用户隐私信息,但米哈游可以通过起诉平台或通过公安机关介入,由法院或公安机关依法要求平台提供,从而获得侵权人身份信息。
此前,米哈游法务部微博账号发布了一篇名为《泄密者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米哈游多举措、全链条打击游戏泄密》的文章,其中提到,QQ频道“咖啡森林”的运营者杨某某,在社群内持续发布米哈游旗下多款游戏的未公开测试包。这一事件或许与这起案件的诉讼逻辑有所关联。
触乐联系到湖北赋兮律师事务所的易倬玉律师,针对这次米哈游与腾讯之间的诉讼进行法律解读。易倬玉提到:“腾讯拒绝在未收到司法机关的通知或文件的情况下直接向米哈游提供用户数据,是合规且必要的自保行为。”
腾讯拒绝直接提供用户信息,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经被收集者同意。对此,易倬玉解释:“平台对于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和用户隐私信息,有妥善保管和保证不被泄漏的义务。除非涉及国家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情况,否则在没有用户本人同意或明确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平台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
如果腾讯未经法定程序就将用户数据交给米哈游,那么其自身将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那些因信息被提供而遭受损失的用户,完全有理由反过来起诉腾讯,指控其侵犯个人隐私。从企业风险控制和维护平台信誉的角度出发,腾讯要求米哈游通过正式的司法途径来获取数据,是一个非常正常且理性的决策。”易倬玉说。
通常来说,如果米哈游需要向腾讯调取侵权者有关的个人信息、聊天记录、侵权文件等内容,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令”。待法院审核后认为确有必要,会开具法院“调查令”要求腾讯配合调查,并不需要进行起诉腾讯的法律程序。
易倬玉根据已有信息判断,这场诉讼可能是因为米哈游在自行取证过程中遇到了障碍。“米哈游很可能已经通过自己的手段锁定了部分泄密者,就像他们在公告里提到的那些案例。但他们也意识到,泄密行为的波及范围更广,还有一部分匿名的泄密者隐藏在QQ群、QQ频道等社交平台中。对于这些无法确定身份的用户,米哈游可能掌握了他们泄密的线索,但不知道具体的人员和情况,这些只有看到腾讯的后台数据和聊天记录才会知道。”
这种情况下,起诉腾讯就成了程序合法的官方路径。通过将平台方腾讯列为被告,米哈游可以将证据调取的需求置于正式的司法案件框架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为了查明事实,可以依法要求作为案件一方的腾讯提供相关后台数据。这样,米哈游便能通过诉讼程序,合法得到关键证据。
“对于一些怀疑参与泄漏游戏内容和传播的人,米哈游尚未掌握具体人员信息,因此不具备去法院诉讼立案的条件。”易倬玉说,米哈游希望通过这次诉讼从腾讯获取的证据类型可能非常具体。最核心的信息是泄密者的身份信息。要发起民事诉讼或刑事报案,必须有明确的适格主体,即明确的被告或犯罪嫌疑人。
聊天记录也是证据链的一环,这包括在QQ群组或频道中发布泄密信息的聊天记录,这些记录可以证明泄密行为的发生时间、范围和具体信息。同时,尽管单纯的聊天记录证明力有限,因为可能存在猜测或谣言,但如果能调取到具体的文件上传和下载记录,比如未经公开的游戏设计文档、角色模型、代码片段或测试安装包,那将构成直接的侵权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