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推荐了《木偶往事》《极限竞速:地平线5》《Shift Shape Showcase》《瘟疫3:隔离》《非生物因素》《Card-en-Ciel天穹卡牌录》《电子幻术》这些有趣的游戏!
当你在假期赖床,没决定接下来玩点什么好的时候,不如来看看我们的选择里面是否有你感兴趣的,也欢迎读者和开发者朋友们向我们寻求报道。
顺祝读者朋友们快乐假期,快乐游戏!
关键词:2.5D、解谜、叙事
一句话推荐:体量、难度都适中的2.5D解谜小品。
“这个故事不曾发生在这座舞台,而是发生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被各种神奇的传说所遗忘的地方。”
从第一印象看,《木偶往事》(Once Upon A Puppet)还是挺有“黑暗童话”那股味儿的,而游戏剧情的展开也相当自然,节奏很快——故事最初,皇家织工尼芙(一只手)成了囚犯,被扔进垃圾场,她迫切地想要找到自己的魔法卷轴。之后,她遇上了木偶演员德雷夫,二者在怪物的逼迫下被魔法卷轴缠绕在了一起。为了解开束缚,也为了把整个王国从黑暗中拯救出来,他们合体而成的“提线木偶”踏上了前往高楼舞台的旅途。而故事最终也像所有童话一样,是个Happy Ending,“他们的传说仍有许多剧幕可以书写……一同向过去致意,共创更好的未来”。
虽然看上去是“二人合体”,风格也有点像《双人成行》和《小小梦魇》,但《木偶往事》并不是一款合作游戏,玩家需要一人操控尼芙和德雷夫2个角色。大致分工是,“手”形象的尼芙主要与场景机关互动,而木偶德雷夫大多数时候负责行动,诸如跳跃、漂浮、射击等动作都要由他来完成。
游戏的场景采用了2.5D画面,玩法以横版动作解谜为主,夹杂着少量战斗、潜行等元素。整体来说,动作和解谜的难度都不高,尤其是解谜,大多是“和场景中的某个物品互动,解锁新的通路到达下一场景”的级别,角色随着进度而获取的新技能往往也会对通过关卡大有帮助。此外,游戏里还有一些收集元素,比如彩色玻璃、戏服、道具等等,原则上说一周目可以拿全,但那需要玩家非常细心,积极探索,并且不能错过支线任务。
游戏最显著的优点在于美术和音乐,手绘布景、色彩丰富的物品和质感明显的角色恰如其分地烘托出“童话木偶剧”应有的气氛,全篇9个章节的场景各有特色,仔细看来还有一部分致敬经典童话的“梗”;音乐也在保持整体协调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章节做出了一定的特色,给玩家提供了足够的沉浸感。
至于在五一假期推荐它,还有一个原因——游戏的体量也很合适。由于只有9章,加上动作、解谜没有太大难度,如果不追求全收集,6到8小时应该可以完成一周目。也就是说,哪怕在假期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大概率也能通关,在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里经历一段精彩的冒险。
《木偶往事》已于4月24日在Steam平台发售,国区定价98元,首发9折优惠。如果你喜欢解谜,又不想太累,还对画面、剧情、动画演出有一定的要求,这款游戏应该会适合你。
(游戏体验码由发行商Daedalic Entertainment提供。)
关键词:旅游、赛车、史低
一句话推荐:对于非硬核玩家来说,它可能是最棒的赛车游戏。
五一节前,翻了翻Steam新游和热销榜,我发现《极限竞速:地平线5》又降价了,这次的折扣来到5折,是游戏自发售以来的“史低”,国区价格124元,阿根廷区119元。
作为一款发售于2021年底的旧作,它的Steam好评率虽然不及前作《极限竞速:地平线4》,但也是五一假期想开车兜风但又不想堵在路上的最佳赛博平替。朋友聊起五一假期去哪玩了,你可以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去了墨西哥,在火山、雨林、沙漠和城镇间自由驰骋。
玩法上,《极限竞速:地平线5》是爽快街机感与拟真驾驶融合较好的大作。它不需要硬核模拟赛车游戏那样严苛的操作要求,不需要方向盘、踏板这类专业外设,用手柄就能轻松上手。对非硬核玩家来说,这可能是你能玩到的最棒、最易上手的赛车游戏。 丰富的辅助选项(如自动刹车、驾驶线路指引、“倒转”功能等等)可以让没玩过赛车游戏的玩家也能自信地飞驰。
我尤其推荐使用带有线性扳机功能的手柄(Xbox手柄)来体验这款游戏。 缓缓扣动油门扳机,细腻的行程变化,幻视自己真的踩下了油门踏板,引擎的轰鸣随之响应,这种沉浸感是普通按键无法比拟的。
游戏的画面至今看来依然是顶级。车辆建模精度很高,连发动机的油路管都细致呈现,收集和改装Dream Car也是一大乐趣。虽然《极限竞速:地平线5》已经发售了一段时间,算不上新游戏,但卓越的品质和持续更新的内容让它仍然堪称开放世界赛车游戏中的标杆之作。史低折扣也让它的性价比极高。 如果你最近想尝试赛车游戏,同时还没玩过“地平线”,现在确实是个好时机。在赛车游戏中放空,也是种解压的好方法。
关键字:平台、解谜、益智
一句话推荐:一款不能“跳跃”的“平台跳跃”游戏。
如果你研究过《俄罗斯方块》,或者刷到过高手的比赛视频,那你很有可能听说过“T旋”(T-Spin)这个技巧。简单来说,你可以在T型方块即将触底的一瞬间巧妙旋转,就能把它挤进一些看起来根本进不去的地方——要是操作得当,甚至还实现能反重力上升。
但是,要成功完成一次T旋,需要记住各种版型,还得提前搭好合适的地基。但游戏里方块随机出现,下落速度又快,对于我这种操作苦手来说,想要在实战中享受T旋之乐,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如果把T旋“利用形状特性,进入不可能之处”的核心理念提取出来,做成一款不需要复杂操作、轻松愉快的平台跳跃游戏,会是什么效果?
最近,我在itch.io上发现了这么一款游戏——《Shift Shape Showcase》。正如其名,玩家需要利用形状的移动与变形来解决谜题并通关。游戏允许你通过拖拽操作来移动形状,而位于形状之上的那个可爱的笑脸也会随之一起移动。点击右下角的卡片,形状会根据笑脸的位置进行一次移动或者变形。你需要利用这一机制,攀上原本无法触及的平台,完成一系列任务。
游戏中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可以使用,从基础的T形、C形、方形、长条,到更有创意的花盆、魔杖等等,每种形状都有独特的能力,适合应对不同的地形挑战。比如,花盆中的草能一直向上生长,变形时还会向两边分叉;魔杖则能直接清除一整排障碍物。随着游戏进行,还会加入更多有意思的新机制——有的关卡里,你甚至还能把笑脸转移到其他物体上。
总而言之,整个解密过程过程既烧脑又轻巧,同时充满了可爱元素,特别适合那些喜欢思考、又想享受轻松愉快游戏体验的玩家,每个人都能体验一把T旋高手的感觉——更棒的是,这款游戏完全免费,在PC上点开链接就能玩。
你可以在这里玩到这款游戏:https://joszs.itch.io/shift-shape-showcase
关键词:剧情丰富、叙事、经典重制
一句话推荐:再次革新的叙事体验。
很久以前,我曾经在“触乐怪话”栏目中推荐过“瘟疫”系列的重制版,也就是《瘟疫2》(Pathologic 2)。这个系列讲述了一个草原小镇中突然肆虐起一种诡异而致命的“沙疫”,传染性极强,3位主角通过自己的方式与不同势力合作,终于发现疫病的真相。
在最早的经典版《瘟疫》中,3位主角引导了3条主线去完成这个故事,他们分别是外科医生、学者和换生灵。《瘟疫2》是医生线的完全重制,通过与死亡赛跑的高强度生存玩法初步揭示了小镇各个势力之间的龃龉,以及对时间的膜拜与征服。
而刚刚推出免费Demo的《瘟疫3》(Pathologic 3)则是学者线的完全重制。比起外科医生线,学者线的风格更加“哲学”。主角原本是在某个机构研究死亡学的权威,他的最终目的就是击败死亡。他到达草原小镇,初衷是为了调查一名奇怪的长寿老人和奇特的多边形塔。没想到疫病袭来,他作为全镇唯一的正牌医生(外科医生这个角色在设定中并没有真正拿到过执照),不得不留下来,用各种铁腕的隔离手段遏制病情并研制解药,并逐渐发现镇上一些势力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死亡使者“处刑人”不断对他提出诘问,重要NPC们的行为和辩论也不断拷问着学者和玩家的生死观。
相比于前作,《瘟疫3》大胆地重构了玩法,甚至打乱了线性叙事。玩家需要通过学者的回忆跳跃性地回溯到某一天、某个时刻,完成当天的任务并拼凑出各种事件的真相。这些任务包括为当地人做诊断,从免疫者的血液中提取有效物质研究疫苗,以及实地家访进行调查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血量之外,玩家还要平衡学者的“冷漠值”和“狂暴值”。如果冷漠值过高,他会认为一切与自己无关,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不仅行动速度变慢,也会无法正常进行对话和调查工作。如果“狂暴值”过高,他会变得非常亢奋、行动具有攻击性且持续掉血。
其实学者线的故事早在经典版《瘟疫》中就已经定型了,所以玩过前作的玩家不会对剧情有什么太大的异议。但“瘟疫”系列的魅力就在于重制版在玩法叙事上每次都有新的探索,也会带来完全重构、审美独特的视听体验。目前这个名为“隔离”(Quarantine)的Demo已经展现出了本作新的叙事方式。虽然在优化上还有很大的提升余地,以及技术能力本来就不是Ice-Pick Lodge这个工作室的强项,Demo显现出了一些Bug和完成度不足的地方。但总体来说,我仍然非常期待这次它带来的叙事。
顺带一提,《瘟疫3》是本系列首次实装官方中文。这个还算有知名度、主打叙事的系列在国内一直鲜有人问津,和缺乏本地化有很大关系。尽管汉化质量见仁见智,有中文总归是件好事。之前感兴趣但外语苦手的玩家终于可以尝试了。
关键词:剧情丰富、生存建造、箱庭
一句话推荐:全新的生存游戏体验。
这个五一假期,我推荐《非生物因素》(Abiotic Factor).这款游戏经过1年的更新,终于来到了正式版的最后一个小版本,这个时候正是体验它的好时机——跟之前的版本相比,它已经有了足够的完整度,跟这个月稍后更新的正式版相比,它又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保证了游戏的原汁原味。因此,我推荐大家五一期间带着朋友一起玩玩,等正式版出了还能再玩一遍!
《非生物因素》的背景是一个叫GATE的组织,运营着一个由秘密研究实验室组成的全球网络,这个网络涵盖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甚至包括了一些“超时空跳跃”之类的黑科技,玩家作为GATE的员工,会接触到许多无法解释的事物——从异常现象、超自然实体到扭曲重力的文物和具有无法遏制的暴力本能的超自然生物。一次灾难性的收容物逃逸后,实验设施成了一个非正常物体逍遥法外、来自其他维度空间的敌人通过传送门入侵的地方。与此同时,一个神秘的军事教派——被称为“教团”——无差别攻击工作人员和外侵实体,准备夺取神器。
玩家要在这地表以下几英里的地方想办法活下去,并让这个地下综合建筑成为自己(暂时)的家。
通过上面这段介绍,你应该能了解这是个什么样的游戏了。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箱庭地图、生存建造的玩法,以及浓郁的解谜感、角色扮演感和沉浸感。从这方面来说,现在很难找到《非生物因素》的同类产品。总之,它是相当值得推荐的。
顺带一提,正式版推出时,游戏将会涨价,现在正是涨价前最后的打折期。冲着这一点,现在入手就不亏。
关键词:二次元、卡牌、轻肉鸽
一句话推荐:歌姬参战,轻量爽快的二次元卡牌作品。
《Card-en-Ciel天穹卡牌录》于去年10月发售,由日本厂商Inti Creates制作发行,目前在多个平台进行折扣促销,也提供体验版试玩。因为Inti Creates和Capcom的联系,本作6×3的布局、战斗的画面,不免让人把它看作二次元风格的“洛克人EXE”精神续作。
作为卡牌肉鸽,《Card-en-Ciel天穹卡牌录》在游戏机制上的上手难度不算高,在卡组构筑方面则有一定深度可挖。玩到后期,因为没有删牌事件,卡组看上去会相当臃肿,但是部分机制上的设计,和相较市面上一些主流卡牌游戏来说相当高的牌效,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顺畅的游玩体验。同时,游戏也有不同的模式来满足“想要玩得爽”和“想要刷高分”的需求。
游戏的主线剧情是比较“王道”的内容,如果你能对得上《超时空要塞》等作品的电波,战斗过程中悉数登场的歌姬和同步演唱的歌曲,在视听体验上是相当满足的,会让你体验到别样的打牌乐趣。
总之,如果你厌倦了手头的其它卡牌游戏,想换个口味,《Card-en-Ciel天穹卡牌录》这款轻度但又有质量,“妹卡”足够多的作品,值得一试。
关键词:复古、像素、解谜
一句话推荐:又可以在游戏里回到千禧年了。
《电子幻术》是一款国产像素风微恐解谜游戏,由坏图像工作室制作,Gamirror Games(原Gamera Games)发行。值得一提的是,本作是由《奇愈地下城》制作人独立开发的作品,整体风格上虽然和《奇愈地下城》有所区别,但同样给人一种“小而美”“设计精巧”的感觉。
游戏的故事背景很有中式梦核的味道——千禧年间,“电子幻术”作为21世纪首个虚拟现实游乐项目红极一时,随后却因为“蛹病毒”而被迫关停。游戏开始,伴随着屏幕闪烁和电流声,主角出现在一个类似CRT老电视机视角的空间中,开始探索。
《电子幻术》的美术风格非常好,复古的画面十分直观地展示像素风的魅力,同时又因为有诸多千禧年标志性物件,虽然整体透露出悬疑气息,却也能在不经意间给人温馨和怀旧感,让人印象深刻。在剧情方面,游戏采用碎片化叙事,比起讲述明确的“故事”,更接近于交代一个都市怪谈,整体流程的推进也更多以解谜为驱动,如果你抱着对剧情的兴趣接触这款游戏,或许会感到剧情略显薄弱。
不过另一方面,《电子幻术》在机制解谜的设计上十分不错。谜题并不复杂,又颇为巧妙。游戏并没有采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引导玩家,更多是以图示的方式指引,体验十分流畅。很多谜题都与物品、场景、机制进行了紧密的结合,比如在一个场景中就需要同时通过“移动物品阻拦激光”“抬起放下物品按压开关”“折射激光破坏障碍物、打开开关”的方法来破解关卡,总体来说难度不高,有乐趣的同时也很有游戏性,很容易让玩家沉浸其中。
《电子幻术》于4月17日在Steam正式发售,目前折扣价25元。游戏体量不大,全流程大约在3小时,但是游玩过程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也十分适合怀旧复古爱好者。总体来说,这是一款相当值得尝试的作品。
(游戏体验码由发行商Gamirror Game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