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我不要把世界让给他们

好游戏和不好的游戏环境。

编辑袁伟腾2021年12月16日 17时38分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图/小罗

“上班写稿,下班‘DOTA’”,这差不多就是我这两天的生活状态。我最近在重新玩《DOTA 2》,最开始是为了写文章,想回社区看看,逛了一会儿意识到自己居然已经快忘记玩游戏的感受了,于是重新排了几局,操作的确生疏了不少,但复杂的情感还是一下子涌了上来。

“DOTA”是好玩的,这毋庸置疑,它的影响力之大、延展出的游戏之多,不用我多说大家也知道。我曾在这款游戏里畅游了数百小时——和动辄几千上万小时的核心玩家相比,当然不算多,不过我在中学阶段的大半游戏时光都投入其中,和几个最好的朋友也是“现实中的同学,游戏里的‘刀友’”。

我经常能在网上看到类似“为了玩游戏,你有什么和家长‘斗智斗勇’的经历”的问题。每次都觉得要是我来讲,一定能滔滔不绝。玩“DOTA”的那几个暑假,白天父母上班,我偷着打开电脑和朋友联机,听到门外有动静就一脚踢掉电源,久而久之,竟然学会了如何通过脚步声分辨家人和邻居。另外我还记住了楼下停靠的几辆汽车拉手刹的声音,隔壁几户的车辆音色沉闷,我家的恰好相反,是一阵刺耳的撕裂声。一旦窗外传来熟悉的机械制动的声音,我就急忙关掉电脑,一溜烟似的跑回书房。

“DOTA”的确有这种魅力,不止是我,喜欢的玩家忍不住地想玩。不过我后来离开了,很长一段时间没登录游戏,其中当然有学业压力的原因,但后来忙过了,我也没再回去,说到底还是没那么喜欢了。我想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游戏环境不好,就像几乎所有玩家公认的一样,“DOTA”游戏质量颇佳,但整体环境实在糟糕。

具体怎么不好可以拆成两点。一是‘小号哥’多,技术熟练的玩家跑到鱼塘,对着水平稍欠一些的玩家重拳出击,搞得他们体验很差。“DOTA”的游戏机制又倾向于“滚雪球”,强势的一方积累优势,愈战愈勇;弱势的如果不能找到破局点,很多时候线野双双被占局,完全被压制在高地上,出门就被虐杀,别说翻盘了,根本毫无游戏体验。

另一点是玩家比较“暴躁”,或者说,游戏里总弥漫着一股指责队友的风气。我想如果给不同游戏的用户群画像,“动森”玩家会是亲和可爱的小伙伴,玩格斗游戏的可能是互相切磋武艺的劲敌,而“DOTA”玩家……其实游戏里也有“一人被抓,队友立刻拍下4本TP(回城卷轴)”“队友被团灭,影魔极限换家”等激动人心的操作,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眼前总浮现出吵吵嚷嚷的老哥形象。

“为什么《DOTA 2》是‘最有毒’的游戏?”国内外的游戏环境几乎是一样的

其实也不是针对“DOTA”,几乎所有MOBA游戏,甚至只要是对抗性的多人合作游戏,都有一种指责队友的气氛。我认为这样的环境太严酷了,简直令人窒息。“菜是原罪”这句话在游戏社区里流传甚广,好像没有玩好游戏就理应被教训,然后被更成熟的玩家指导——玩游戏难道不应该是为了快乐吗?可能这也有点狭隘了,不同玩家的追求不尽相同,我想也有不少玩家是本着超越自己、提升竞技水平的目的来进行游戏的。每个人对价值观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在一部分人心目中,游戏可能是一件特别严肃的事,毕竟天梯分段在那里摆着,每一局的胜负最后都化为增减的分数,以随便娱乐的态度进行游戏,反倒轻浮。这也没什么错。

可是我还是不习惯这样的氛围,即使提升了技术,也总有不熟练的英雄;即使英雄都练得得心应手,也难免会有失误。互相指责的气氛像是泥潭,你把泥水泼到别人身上,那么别人也一定会往你头上扔泥块儿,倒头来所有人都一身烂泥。

因为这样的原因,我退了一段时间坑,最近又遇见了同样的问题——游戏本身质量优秀,但玩家总要在不健康的环境里挣扎。如果负面情绪大过了游戏带来的快乐,玩家忍受不了,就会走掉。这也是理所当然,“DOTA”社区里总是抱怨没有新鲜血液,而对游戏环境的批判也总是如影随形。

这样的文章也是一搜一大把

放在以前,我也会悄悄跑掉,游戏那么多,就像海滩上的贝壳,海浪吞没了一个,换一个地方一抓又是一大把,没必要非得硬磕。不过我偶尔会想,明明是弄糟环境的人不对,为什么要放弃一款优秀游戏的人反倒是我?对吧,生活中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事了,世界那么好,占据它的却总是一群不那么好的人,这已经足够沮丧了。我们都说游戏是现实的延申,但每当这片地方显露出和生活中一样冷酷的事实,仍会感到失望与不甘。

可失望是一回事,放弃又是另一回事。放弃了不就什么也没有了吗?我不要再一次把美好的东西拱手让给那些我不喜欢的人。坚持下去,有这样想法的人多了,环境说不定会因此改变呢。
 

1

编辑 袁伟腾

包裹柔软。

查看更多袁伟腾的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