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第3年:逐渐放飞的新风向

行业寒冬过后,“科技向善”成了腾讯公司的新愿景。

编辑酱油妹2020年01月14日 17时14分

1月11日,由腾讯研究院主办的第3届“科技向善”年度论坛在腾讯北京总部举行。论坛以“千里之行·Action Now”为主题,面对这个已提出两年的概念,来自经济、学术、文化等行业的专业人士分享了国内外先进案例与研究成果。

“科技向善”是腾讯研究院在2018年初提出的理念。经过两届年度论坛之后,腾讯正式把这句话写进了未来使命愿景,与“用户为本”一起成为腾讯新阶段的指导理念。

第3届“科技向善”论坛主题为“千里之行”

寒冬过后

本届论坛地点选在腾讯北京总部,传说中的后厂村。在互联网大厂林立的中关村软件科技园里,腾讯北京总部大楼也显得气势不凡。进入会场之前,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幢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的大楼,其实只有一两千个员工,“人口密度”很低。相应地,假如一个人在这里上班,可以一整天也不用走出大门。

与上一届论坛相似,现场布置中充满了钢架、灯条与许多人们想象中属于“科技”“互联网”的要素。主会场旁边的一块空间里,一场名为“科技向善·共生”的艺术展正在进行。十余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依次排开,不时有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询问:能不能讲讲你的作品表达了什么?

邱宇作品《机械控制的眼睛看到镜子中被控制的眼睛在看他……》

吴博作品《Alienation》,看上去有点“女神异闻录”的感觉

每个人都显得很轻松。这种轻松的气氛弥漫在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比起2018年的“互联网寒冬”,刚刚过去的2019年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尽管不是一帆风顺,却也有了点儿冬去春来的意味。人们讨论的话题从“如何避免技术之恶”转变为“如何倡导科技向善”,甚至有了“技术时代何谓至善”的大哉论。

腾讯主要创始人之一、原CTO张志东,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未来生命研究所创始人Max Tegmark,NGO组织FOSI(Family Online Safety Institute)主席Stephen Balkam,著名财经作家、《腾讯传》作者吴晓波的发言是本次论坛的重点。他们分别从产品、人工智能发展、数字公民与儿童保护、互联网边界等角度探讨科技向善的未来路径。仍有人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但整体氛围仍然是积极的——甚至可以说,一路听下来,话题越来越“形而上”了。

腾讯主要创始人之一、原CTO张志东发言

巧合的是,在远处的嘉宾席里,我又找到了去年那位“快手先生”。他看上去轻松愉快,游刃有余。正如2019年的快手从“土味”“庸俗”逐渐变为真正的“记录生活”一样,一些形象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约束成人”与“保护孩子”

以游戏角度看,从2018年到2019年,腾讯给人的感觉是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加强成长守护平台与健康系统。无论是实名制、接入公安平台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年龄管理、消费管制,还是功能游戏、家长指引,游戏公司在“青少年保护”的问题上永远要保持小心翼翼——这种小心翼翼的原因也不言而喻。

在科技向善的大命题下,健康的需求从青少年扩展到了成年人。张志东在发言中举了一个腾讯《天天象棋》团队的例子:一位老年象棋爱好者刚做完手术,需要静养,却在晚上趁家人不注意时沉迷下棋,影响了身体康复。老人的儿女找上客服,要求限制父亲的账号。但这位象棋爱好者是成年人,游戏公司从法律上无法限制他的自由;而子女出于维护父亲娱乐需求的角度,也不能强制没收他的手机。

最终,《天天象棋》在游戏中内置了“健康约定”系统。让玩家自己设定每天能下的局数,期间还会强制休息。起初,玩家——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并不认同,以为“腾讯又要让人充什么会员”。但在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还是接受了这个系统,也认可了“控制游戏时间,注意身体健康”的观念。

或许这位老棋迷年轻时是位相当开明的父亲——至少在他上了年纪之后,儿女愿意正视他的需求,用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像这样,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作用在FOSI主席Stephen Balkam的发言中也得到了加强:让未成年人远离网络威胁,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家长的示范作用和未成年人本身的主动权尤为重要。

FOSI主席Stephen Balkam

根据Stephen Balkam介绍,当今美国未成年人获得智能手机的平均年龄是10.4岁。随着儿童接触互联网年龄逐渐降低,技术发展并没有让家长的生活变得更轻松——即使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乃至Wi-Fi都设计了家长控制权限,但家长能否熟练掌握并使用,儿童能否轻易突破规则,变成了新技术时代的新问题。

Stephen Balkam表示,在这样的前提下,家长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显得愈加重要。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如果家长每天只知道玩手机,孩子当然会有样学样。”Balkam说。相反,假如家长本身使用网络的习惯足够健康,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Stephen Balkam表示,保护未成年人远离网络威胁过程中,未成年人自身参与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青少年自身的行为也是“保护未成年人远离网络威胁”十分重要的一环。Balkam提到,孩子们应该有一定“任性的自由”,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拥有发言权,自发学会如何应对网络环境,从不愉快的上网经验中迅速恢复,而不是仅仅被动接受政府、学校、家长的管控与限制。

就在十几天前的2019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家长、老师、专家们再一次提起未成年人保护的话题。一直以来,这个话题在不同的环境里讨论再讨论,强调再强调,但正如我的同事观察到的那样:作为守护对象,未成年人的视角始终是缺失的。

我期待Balkam的发言能够带来一些变化——在这个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却又举步维艰的领域里,拓宽人们的视野,倾听被忽视群体的声音,或许就是“善”的意义。

年度大哉问

“众声说”是论坛的另一个保留环节:主办方事先将2019年受关注的事件整理成10个问题,邀请现场嘉宾发表意见,每人限时90秒。与去年不同的是,10个问题的排名方法由现场投票变成了腾讯内部研讨,但这并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一个个热门词汇排列在屏幕上。去年的算法、知识付费、“肥宅水”、网络暴力、分享经济等词语已成历史,基因编辑、人脸识别、5G、直播带货、流量造假、线上办公等新晋热词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2019年中国互联网热词被写成了10条“大哉问”

不同领域的问题吸引了学者、投资人和互联网从业者们侃侃而谈,“快手先生”也是其中之一。去年这个时候,他还需要做自我介绍,如今已经成了熟面孔。在“科技向善能否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新竞争力”问题下,他给出了一个幽默的回答:“科技向善就像绝地武士的原力。”

现场反应寥寥,这并不出人意料。对于那些高校教授、互联网高管来说,一个《星球大战》段子还是有点儿陌生。不过“原力”这个比喻确实很有意思,我猜他或许是想说“原力也有黑暗面”,但遗憾的是时间已到,没再给他更多解释的机会。

“线上办公”在10个问题里排名末尾,却收获了不少回答。一位互联网从业者表示,如今的微信工作群已经对人们的工作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侵蚀,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休息时间被微信安排工作打扰的经历。信息传递过于高效的代价是人们丧失了休息权。与此同时,线上办公软件“随时随地”的提醒对深度工作的人群实际上是一种干扰。

千里之行

“很多人问我2018年什么时候过去,现在我可以说,2018年终于过去了。”

一年前的科技向善论坛上,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如是说。当时,2018年代表了一种状态: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矛盾和冲突,各方面需要集结智慧,努力解决。

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

2019年,变革尚未结束,矛盾仍在持续,但人们似乎已经从中看到了一些方向。郭凯天表示:“人类面对数字社会还是混沌的,没有达到豁然开朗、完全光明的地步,也不完全知道数字社会该怎么治理,隐私怎么保护,数据产权归谁,所有问题只有讨论和思考,并没有结论。”在这样的形势下,腾讯将“科技向善”作为新愿景,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期望——“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普遍、普惠、普世的数字社会。”郭凯天说。

论坛最后一个环节,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腾讯学院远航马永武联合发布《千里之行·科技向善2020白皮书》。根据介绍,《白皮书》收录了15位知名学者、企业家访谈,11个海内外产品案例与6个亟待研究的学术蓝海方向。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将科技向善比喻为“安全带”——“安全带是人类运用科技的一个缩影。从少数人觉醒,到行业形成共识,再到穿透大众成为刚需。”因此,他认为讨论科技向善,不是要定义“善”,而是推动“向”,是在数字社会进程中探索确保科技不脱轨的具体方法。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

这一观点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董洁林教授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此前的圆桌讨论“科技公司如何向善”中,董教授认为,每一项新技术刚出现时都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会产生种种新问题,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人们自然而然会对技术进行反思——现在刚好轮到互联网行业。因此,“向善”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而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自然产物。

从“过载”到“刷新”,再到“千里之行”,产生巨大变化的或许并不只是“科技向善”。正如“千里之行”隐含的意义“始于足下”一样,如何将理念一步步变成现实,让未来数字生活变得更好,还需要很多努力与时间。

0

编辑 酱油妹

buerx@chuapp.com

我家酱油用海天,你家呢?

查看更多酱油妹的文章
关闭窗口